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960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5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连接端、接地端、N沟道JFET和NPN三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来AM放大器高输出阻抗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阻抗转换电路,此电路采用共射极电路,使原来的高阻抗输出,转化成50欧姆输出,方便与其它系统的阻抗匹配,既能与新的50欧姆收音机系统相匹配,且在生产中无需增加额外的阻抗转换器件,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
本技术涉及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载天线放大器电路,AM信号输出一般采用高阻抗输出,随着车身收音机系统逐步采用50欧姆的系统,原有的AM高阻抗输出就与收音机的50欧姆系统不匹配;且原有的AM高输出阻抗,在产品的生产测试过程中,与一般通用仪器设备的50欧姆不匹配,需要额外增加阻抗转换器件,造成生产和操作的不方便,且增加成本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使原来的高阻抗输出,转化成50欧姆输出,方便与其它系统的阻抗匹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连接端、接地端、N沟道JFET和NPN三极管;所述输入端通过第一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一支路上由输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二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二支路上由电源连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四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四支路上设有第三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五支路上设有第五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六支路上设有第六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七支路与N沟道JFET的漏极连接,第七支路上设有第七电阻;所述N沟道JFET的源极通过第八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八支路上由源极至接地端依次串联有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九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容;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十支路上设有第五电容和第九电阻,第九电阻位于第五电容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一支路与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一支路上设有第十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二支路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支路上设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三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三支路上设有第六电容;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四支路上设有第十二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五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五支路上设有第七电容和第十三电阻;第十三电阻位于第七电容和接地端之间;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六支路与输出端连接,第十六支路上由集电极至输出端依次串联有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七支路与第十六支路连接,第十七支路与第十六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之间;第十七支路上设有第九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八支路与第十六支路连接,第十八支路与第十六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之间;第十八支路上设有第十四电阻和第五电感;第十四电阻位于电源连接端和第五电感之间;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九支路与第十八支路连接,第十九支路与第十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十四电阻和第五电感之间;第十九支路上设有二极管,且二极管的正极与接地端连接;二极管两端还并联有第十电容,二极管两端还并联有第十一电容。优选的,所述第八电容为33nF,第九电容为220pF,第四电感为3.9μH。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感为3.9μH,第一电容为330pF,第二电感为3.9μH。本技术电路采用两级电路,第一级采用共基放大电路,对AM信号起放大作用,第二级为共射极电路,此共射极电路起到阻抗变换作用,将高阻抗转换为低阻抗,最后通过输出匹配到50欧姆。本技术电路输出信号为AM输出,与电源供电采用同一回路,无需单独供电,节约成本。本技术在原来AM放大器高输出阻抗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阻抗转换电路,此电路采用共射极电路,使原来的高阻抗输出,转化成50欧姆输出(输出阻抗为50欧姆),方便与其它系统的阻抗匹配,既能与新的50欧姆收音机系统相匹配,且在生产中无需增加额外的阻抗转换器件,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端input、输出端output、电源连接端U_out、接地端GND、N沟道JFETQ1和NPN三极管Q2;所述输入端input通过第一支路与N沟道JFETQ1的栅极连接,第一支路上由输入端input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二支路与N沟道JFETQ1的栅极连接,第二支路上由电源连接端U_out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接地端GND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四电阻R4;所述接地端GND通过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第四支路上设有第三电容C3;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阻R1之间;第五支路上设有第五电阻R5;所述接地端GND通过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阻R1之间;第六支路上设有第六电阻R6;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七支路与N沟道JFETQ1的漏极连接,第七支路上设有第七电阻R7;所述N沟道JFETQ1的源极通过第八支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八支路上由源极至接地端GND依次串联有第三电感L3和第八电阻R8;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L3和第八电阻R8之间;第九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容C4;所述接地端GND通过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L3和第八电阻R8之间;第十支路上设有第五电容C5和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位于第五电容C5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十一支路与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十一支路上设有第十电阻R10;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十二支路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支路上设有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电源连接端U_out通过第十三支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十三支路上设有第六电容C6;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支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十四支路上设有第十二电阻R12;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五支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十五支路上设有第七电容C7和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位于第七电容C7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十六支路与输出端outp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

【技术保护点】
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连接端、接地端、N沟道JFET和NPN三极管;所述输入端通过第一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一支路上由输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二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二支路上由电源连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四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四支路上设有第三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五支路上设有第五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六支路上设有第六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七支路与N沟道JFET的漏极连接,第七支路上设有第七电阻;所述N沟道JFET的源极通过第八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八支路上由源极至接地端依次串联有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九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容;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十支路上设有第五电容和第九电阻,第九电阻位于第五电容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一支路与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一支路上设有第十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二支路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支路上设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三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三支路上设有第六电容;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四支路上设有第十二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五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十五支路上设有第七电容和第十三电阻;第十三电阻位于第七电容和接地端之间;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六支路与输出端连接,第十六支路上由集电极至输出端依次串联有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七支路与第十六支路连接,第十七支路与第十六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之间;第十七支路上设有第九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十八支路与第十六支路连接,第十八支路与第十六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八电容和第四电感之间;第十八支路上设有第十四电阻和第五电感;第十四电阻位于电源连接端和第五电感之间;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九支路与第十八支路连接,第十九支路与第十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十四电阻和第五电感之间;第十九支路上设有二极管,且二极管的正极与接地端连接;二极管两端还并联有第十电容,二极管两端还并联有第十一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AM天线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连接端、接地端、N沟道JFET和NPN三极管;所述输入端通过第一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一支路上由输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二支路与N沟道JFET的栅极连接,第二支路上由电源连接端至栅极依次串联有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三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四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连接,第四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四支路上设有第三电容;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五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五支路上设有第五电阻;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连接,第六支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之间;第六支路上设有第六电阻;所述电源连接端通过第七支路与N沟道JFET的漏极连接,第七支路上设有第七电阻;所述N沟道JFET的源极通过第八支路与接地端连接,第八支路上由源极至接地端依次串联有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九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九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容;所述接地端通过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连接,第十支路与第八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三电感和第八电阻之间;第十支路上设有第五电容和第九电阻,第九电阻位于第五电容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源连接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凯士林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