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电弧室
本技术涉及大束流注入机
,具体涉及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电弧室。
技术介绍
大束流注入机是利用高能量粒子轰击杂质原子或分子,使被掺杂的元素原子或分子电离,通过加速后,将离子直接打进半导体内部去,形成PN结。目前,较为常用的NV10-160、NV10-80以及GSD-A80大束流注入机,其电弧室采用多个单头螺丝陶瓷绝缘子和双头螺纹孔陶瓷绝缘子,在高达1200℃的电弧室高温下容易烧结在螺丝上,保养拆卸过程中极易出现碎裂报废,难以重复使用;碎裂的陶瓷附着在反射极螺丝上,造成反射极螺丝的不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的电弧室,解决螺旋孔绝缘子易损坏,难以重复使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拆接方便性,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返工率。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电弧室,其特点是:它包括两根反射极螺丝、单头通孔绝缘子A、单头通孔绝缘子B、单头通孔绝缘子C、双头绝缘子螺母、双头通孔绝缘子、灯丝护板、两根灯丝螺丝、反射极石墨、反射极护板、两个端板、后板、前板、灯丝、顶板和底板;所述两个端板、后板和前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电弧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反射极螺丝(1)、单头通孔绝缘子A(2)、单头通孔绝缘子B(3)、单头通孔绝缘子C(4)、双头绝缘子螺母(5)、双头通孔绝缘子(6)、灯丝护板(7)、两根灯丝螺丝(8)、反射极石墨(9)、反射极护板(10)、两个端板(11)、后板(12)、前板(13)、灯丝(14)、顶板(15)和底板(16);所述两个端板(11)、后板(12)和前板(13)合围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与顶板(15)和底板(16)形成电弧室框架,所述两个端板(11)分为左侧端板(11‑1)和右侧端板(11‑2),所述左侧端板(11‑1)右侧依次设置有反射极护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束流注入机电弧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反射极螺丝(1)、单头通孔绝缘子A(2)、单头通孔绝缘子B(3)、单头通孔绝缘子C(4)、双头绝缘子螺母(5)、双头通孔绝缘子(6)、灯丝护板(7)、两根灯丝螺丝(8)、反射极石墨(9)、反射极护板(10)、两个端板(11)、后板(12)、前板(13)、灯丝(14)、顶板(15)和底板(16);所述两个端板(11)、后板(12)和前板(13)合围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与顶板(15)和底板(16)形成电弧室框架,所述两个端板(11)分为左侧端板(11-1)和右侧端板(11-2),所述左侧端板(11-1)右侧依次设置有反射极护板(10)和反射极石墨(9),所述反射极护板(10)两端卡接在后板(12)和前板(13)上,所述两根反射极螺丝(1)均向左依次穿过左侧端板(11-1)及反射极护板(10),与反射极石墨(9)固定相接,所述反射极螺丝(1)与左侧端板(11-1)之间通过对接固定的单头通孔绝缘子A(2)和单头通孔绝缘子B(3)绝缘固定;所述右侧端板(11-2)左侧设置有灯丝护板(7),所述灯丝螺丝(8)包括第一灯丝螺丝(8-1)和第二灯丝螺丝(8-2),所述第一灯丝螺丝(8-1)依次穿过灯丝护板(7)上部和右侧端板(11-2)上部,所述第一灯丝螺丝(8-1)位于右侧端板(11-2)一侧的杆部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