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2308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属于油田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中心管、固定套装在中心管上的上接箍、刮蜡组件、下接箍,且刮蜡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接箍的下端和下接箍的上端相抵;刮蜡组件包括:交替套装在中心管上的多个皮碗和多个隔环,皮碗的开口朝上。通过设置包括交替套装在中心管上的多个皮碗和多个隔环的刮蜡组件,以避免多个皮碗相互重叠接触,进而便于高效地刮削捞油井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通过使用皮碗进行刮蜡作业,不会对捞油井套管的内壁造成划痕,延长了捞油井套管的使用寿命。通过控制下入和上提油管管柱,即可完成刮蜡作业。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高效地刮蜡等特点,并且不会损伤捞油井的套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为了降低开采成本,采用“捞”油的方式对油藏埋深浅、渗透率低、产能低的油井进行开采,并且,将这些油井称为捞油井。对捞油井进行开采的具体过程为:通过铁丝或者管柱等将捞油抽子下入捞油井的套管内,然后上提捞油抽子,以“捞”取原油。但是,捞油井的套管内壁容易结蜡、垢等物质,严重时阻止捞油抽子下入捞油井的套管内,影响对原油的正常开采。因此有必要定期清理捞油井的套管内壁上的蜡、垢等物质。基于上述可知,提供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是十分必要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该装置包括:中心管、多个弹性件、多个刮削片。具体地,中心管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多个凹槽内,且多个弹性件分别与多个刮削片连接,多个刮削片沿周向间隔设置在中心管外。当多个刮削片受到挤压时,多个弹性件被压缩,多个刮削片的外端侧壁与中心管之间的间距减小。在应用时,将油管管柱的下端与该装置连接,并下入捞油井的套管内,在下入过程中,多个刮削片在套管的挤压作用下压缩弹性件,并且,刮削片初步刮削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在上提油管管柱的过程中,刮削片进一步地刮削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重复上提、下入油管管柱,以使该装置充分刮蜡。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提供的装置的刮蜡效果差,需要多次上提、下入油管管柱,操作繁琐,刮蜡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高效刮蜡,且刮蜡效果好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包括:中心管;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中心管上的上接箍、刮蜡组件、下接箍;所述刮蜡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接箍的下端和所述下接箍的上端相抵;所述刮蜡组件包括:交替套装在所述中心管上的多个皮碗和多个隔环,且所述皮碗的开口朝上。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皮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同轴的环形凹槽。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皮碗和所述隔环的数目相同;在所述刮蜡组件中,位于顶层的为所述隔环,上端与所述上接箍的下端相抵;位于底层的为所述皮碗,下端与所述下接箍的上端相抵。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隔环包括:自上而下连通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和所述小径段的连接处形成外环形台阶;每个所述隔环与下方相邻的所述皮碗构成一个隔环单元;在每个所述隔环单元中,所述小径段设置在所述皮碗底壁和所述中心管形成的环形空间中,且所述皮碗底壁与所述外环形台阶相抵。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接箍、所述刮蜡组件、所述下接箍均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中心管上。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单流阀;所述单流阀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单流阀的出液口与所述下接箍的下端连接。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单流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球;所述阀体的上、下端口分别作为所述单流阀的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腔中,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阀体的阀座孔;所述阀球位于所述阀体的内腔中,用于封堵所述阀座孔。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单流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内腔中的阀球限位件;所述阀球位于所述阀球限位件和所述阀座之间;所述阀球限位件上设置有多个过流孔。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与所述上接箍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导流管内腔的导流孔。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上接箍可拆卸连接;所述单流阀与所述下接箍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通过设置包括交替套装在中心管上的多个皮碗和多个隔环的刮蜡组件,以避免多个皮碗相互重叠接触,进而便于刮蜡组件高效地刮削捞油井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通过使用皮碗进行刮蜡作业,不会对捞油井套管的内壁造成划痕,延长了捞油井套管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分别与刮蜡组件的上、下两端相抵的上接箍和下接箍,便于对刮蜡组件限位,以使刮蜡组件稳定、高效地刮削蜡、垢等物质,并且设置上接箍和下接箍便于与油管管柱等部件连接。采用该装置进行刮蜡作业时,仅需控制下入和上提油管管柱,即可完成刮蜡作业。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高效地刮蜡,且刮蜡效果好等特点,并且不会损伤捞油井的套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皮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单流阀和导流管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中心管,2上接箍,3刮蜡组件,301皮碗,3011环形凹槽,302隔环,3021大径段,3022小径段,4下接箍,5单流阀,501阀体,502阀座,5021阀座孔,503阀球,504阀球限位件,6导流管,601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中心管1、固定套装在中心管1上的上接箍2、刮蜡组件3、下接箍4;刮蜡组件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接箍2的下端和下接箍4的上端相抵。其中,刮蜡组件3包括:交替套装在中心管1上的多个皮碗301和多个隔环302,且皮碗301的开口朝上。以下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在应用时,将该装置与油管管柱的下端连接,控制油管管柱下入目标捞油井的套管内。由于刮蜡组件3中的多个皮碗301的开口朝上,则皮碗301的下部外径小于上部外径,所以该装置能够容易地下入套管内。在下入套管的过程中,皮碗301的外壁与套管内壁相抵,以初步刮削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待将该装置下入套管内预定深度后,上提油管管柱,多个皮碗301的碗壁外缘动密封套管内壁,进一步地刮削其内壁的蜡、垢等物质。由于刮蜡组件3中的多个皮碗301和多个隔环302交替设置,上接箍2和下接箍4分别与刮蜡组件3的上、下两端相抵,所以刮蜡组件3固定套装在中心管1上,且多个皮碗301不会相互重叠接触,以在上提和下入油管管柱的过程中,多个皮碗301分别充分刮削蜡、垢等物质,进而提高刮蜡效果。待上提出油管管柱及该装置后,完成刮蜡作业。需要说明的是,上接箍2、下接箍4、中心管1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皮碗301、隔环302为橡胶材质。并且,在上述刮蜡作业中,可以与洗井作业相配合,以冲洗、携带蜡、垢等已刮削物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通过设置包括交替套装在中心管1上的多个皮碗301和多个隔环302的刮蜡组件3,以避免多个皮碗301相互重叠接触,进而便于刮蜡组件3高效地刮削捞油井套管内壁的蜡、垢等物质。通过使用皮碗301进行刮蜡作业,不会对捞油井套管的内壁造成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包括:中心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中心管(1)上的上接箍(2)、刮蜡组件(3)、下接箍(4);所述刮蜡组件(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接箍(2)的下端和所述下接箍(4)的上端相抵;所述刮蜡组件(3)包括:交替套装在所述中心管(1)上的多个皮碗(301)和多个隔环(302),且所述皮碗(301)的开口朝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捞油井套管刮蜡装置,包括:中心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中心管(1)上的上接箍(2)、刮蜡组件(3)、下接箍(4);所述刮蜡组件(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接箍(2)的下端和所述下接箍(4)的上端相抵;所述刮蜡组件(3)包括:交替套装在所述中心管(1)上的多个皮碗(301)和多个隔环(302),且所述皮碗(301)的开口朝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碗(30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1)同轴的环形凹槽(30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碗(301)和所述隔环(302)的数目相同;在所述刮蜡组件(3)中,位于顶层的为所述隔环(302),上端与所述上接箍(2)的下端相抵;位于底层的为所述皮碗(301),下端与所述下接箍(4)的上端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环(302)包括:自上而下连通的大径段(3021)和小径段(3022),所述大径段(3021)和所述小径段(3022)的连接处形成外环形台阶;每个所述隔环(302)与下方相邻的所述皮碗(301)构成一个隔环单元;在每个所述隔环单元中,所述小径段(3022)设置在所述皮碗(301)底壁和所述中心管(1)形成的环形空间中,且所述皮碗(301)底壁与所述外环形台阶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成学冶维青姜楠黄涛尹晓珺钟国财梁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