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聚合物载体、z-n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自z-n催化剂发现以来,随着聚烯烃生产技术及催化剂的革新,聚烯烃的生产及需求得到持续不断的增长,聚丙烯也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合成树脂,预计未来5年,聚丙烯的生产和消费增长仍将保持增长,全球需求量将超过8000万吨/年。
2、现有工业化催化剂主要以无机载体进行z-n催化剂及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无机载体主要以二氧化硅、氯化镁、乙氧基镁、分子筛等为主,进行催化剂的负载。对于z-n催化剂,通常使用的载体为乙氧基镁、无水氯化镁等,与ticl4反应后均为mgcl2负载的z-n催化剂,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通常加入给电子体或路易斯碱对催化剂金属活性中心的微化学环境进行调控,从而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调控。如mgcl2负载的聚丙烯催化剂通常包括如下组分:mgcl2/ticl4/内给电子体(id)/硅烷类外给电子体(ed),通常的内给电子体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酚酯类,琥珀酸酯类,二醚类内给电子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聚合物载体,其由包括二乙烯基苯单体与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的单体经共聚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所述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为不饱和桥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和/或不饱和单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以所述有机聚合物载体质量为100%计,所述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的含量为2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的烷基、烯基;所述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C1-C8的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聚合物载体,其由包括二乙烯基苯单体与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的单体经共聚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所述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为不饱和桥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和/或不饱和单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以所述有机聚合物载体质量为100%计,所述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的含量为2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的烷基、烯基;所述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c1-c8的烷基;所述x为0、1、2或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载体,其中,所述不饱和环邻二甲酸酯类单体为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甲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乙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丙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异丙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正丁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异丁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正戊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正己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正辛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甲基戊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甲基己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乙基戊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烯丙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甲基烯丙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4-戊烯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5-己烯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3甲基-3-戊烯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2-乙基-2-丙烯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3-乙基-3-丁烯基)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6-庚烯)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5-甲基-5-己烯)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7-辛烯)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4-甲基-4-戊烯)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4-乙基-4-戊烯)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5-乙基-5-己烯)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甲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乙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丙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异丙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正丁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异丁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正丁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正戊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正己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正辛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异戊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异辛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2-甲基己基)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2-乙基戊基)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烯丙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4-戊烯基)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2-甲基烯丙基)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5-己烯基)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5-甲基-5-己烯)酯、双环[2.2.2]辛-5-烯-2,3-二甲酸二(5-乙基-5-己烯)酯、双环[2.2.3]壬-5-烯-2,3-二甲酸二正丁酯、双环[2.2.3]壬-5-烯-2,3-二甲酸二烯丙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甲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乙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丙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异丙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正丁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异丁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正丁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正戊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正己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正辛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异戊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异辛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2-甲基己基)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2-乙基戊基)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烯丙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4-戊烯基)酯、4-环己烯-1,2-二甲酸二(2-甲基烯丙基)酯、4-环己烯-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康文倩,乔彤森,张平生,郭义,吴冬,穆雪梅,张鹏,陈雪蓉,朱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