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非传统油气藏特别是致密砂岩储层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固有的低孔隙度和低渗透性特征,使得单纯依赖增加裂缝长度以提升产量的方法并不充分有效。为实现此类油气井的有效增产以及水井注水效率的提高,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体积压裂技术尤为突出,该技术采用水平井分段多簇射孔方式,对储集层进行三维立体改造,且已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2、然而,在实施体积压裂作业时,簇间距的选择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决策因素。若簇间距过小,则会导致压裂成本上升,裂缝扩展受阻,施工风险增大;而若簇间距过大,则不能充分发挥地层潜力,无法有效沟通天然裂缝并形成复杂缝网结构,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压裂改造体积。因此,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地质、力学及流体特性等多方面条件,综合分析确定既能促进裂缝均衡扩展、充分利用基质,又能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压裂增产效果的最佳簇间距。
3、目前,国内针对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簇间距的研究尚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现有的方法主要基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地质数据包括:油藏构造信息、地质分层、温度压力系统及常规测井资料、试油试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地质模型包括:岩相模型,岩石物性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裂缝扩展均衡指数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地质数据包括:油藏构造信息、地质分层、温度压力系统及常规测井资料、试油试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地质模型包括:岩相模型,岩石物性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簇间距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裂缝扩展均衡指数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垒明,丁祥,张传新,项远铠,王斌,孔辉,周培尧,刘凯新,杨丹,郝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