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2308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蜡装置,该装置包括多间隔环形围设的多个刮蜡刀体和两个连接件组成的刮蜡部件、驱动装置、配重以及下入端部。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为中心轴,将配重、刮蜡部件依次套设在驱动轴上,将下入端部设置在刮蜡部件的底部并与驱动轴同轴,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在驱动主体的作用下,驱动轴带动刮蜡部件、配重和下入端部转动,从而有效清除油管壁上结蜡严重且蜡质较硬的结蜡点,避免顶钻、卡钻现象,减少清蜡作业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蜡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清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开发生产过程中,油管壁上长时间堆积的蜡和沥青质会影响油气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柱导致停产,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蜡作业。目前,清蜡方式主要为机械清蜡,采用钢丝带动加重杆和刮蜡片缓慢下放,刮蜡片的下放依靠加重杆的自身重量,在刮蜡片下放过程中对管壁进行刮蜡。在执行上述清蜡方式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对于结蜡严重且蜡质较硬的高压油气井,容易发生顶钻、卡钻现象,不仅清蜡工具无法通过,而且还会发生清蜡工具串掉落井筒事故,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清蜡装置,以解决清蜡装置作业过程中顶钻、卡钻的现象。本技术提供的清蜡装置包括:刮蜡部件、驱动装置、配重、下入端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主体以及与所述驱动主体连接的驱动轴;所述刮蜡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和两个连接件,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围设成环形,且所述刮蜡刀体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件连接;所述配重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刮蜡部件套设在所述配重上,所述下入端部设置在所述刮蜡部件的底部且与驱动轴同轴;所述下入端部为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尖端为远离所述刮蜡部件的一端;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刮蜡部件、所述配重和所述下入端部转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蜡刀体为直片状,多个所述刮蜡刀体均匀围设在以所述驱动轴为中心线的圆周上。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蜡刀体为矩形直片,多个所述刮蜡刀体倾斜围设在所述圆周上,以使所述刮蜡刀体外侧至所述驱动轴轴线的距离自所述下入端部至所述驱动装置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蜡刀体为直角梯形直片,多个所述刮蜡刀体垂直围设在所述圆周上,所述刮蜡刀体较短的底边在所述刮蜡部件的下端,且所述刮蜡刀体的斜边在所述刮蜡部件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蜡刀体的朝向与所述刮蜡刀体转动时的圆周轨迹切向方向的夹角为非直角。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蜡刀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为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内径与所述驱动轴外径相同,所述圆柱杆与多个所述刮蜡刀体之间存在空隙。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主体为电动马达。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主体通过电缆由外部设备供电和/或内部电池供电。本技术提供的清蜡装置包括多间隔环形围设的多个刮蜡刀体和两个连接件组成的刮蜡部件、驱动装置、配重以及下入端部。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为中心轴,将配重、刮蜡部件依次套设在驱动轴上,将下入端部设置在刮蜡部件的底部并与驱动轴同轴,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在驱动主体的作用下,驱动轴带动刮蜡部件、配重和下入端部转动,从而有效清除油管壁上结蜡严重且蜡质较硬的结蜡点,避免顶钻、卡钻现象,减少清蜡作业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清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清蜡装置的刮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清蜡装置的刮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清蜡装置的刮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清蜡装置-100;刮蜡部件-1;刮蜡刀体-11;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21;第二连接件-122;驱动装置-2;驱动主体21;驱动轴22;配置-3;下入端部-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领域,以清除油管壁上长时间堆积的蜡和沥青,下面对于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作如下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清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清蜡装置的刮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清蜡装置100,包括:刮蜡部件1、驱动装置2、配重3、下入端部4;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主体21以及与驱动主体21连接的驱动轴22;其中,驱动轴22通过连接部件与驱动主体21连接,驱动主体21为驱动轴22提供动力,在驱动轴22转动时,驱动主体21相对于驱动轴22固定不动。刮蜡部件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11和两个连接件12,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11围设成环形,且刮蜡刀体11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件12连接;如图2所示,刮蜡刀体11为直片状,多个刮蜡刀体11均匀围设在以驱动轴22为中心线的圆周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一方面,刮蜡刀体11为直片状,其直片状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与现有技术中螺旋状的刮蜡刀体11相比,上述任何一种直片状刮蜡刀体11的使用更有利于井筒流体向上冲刷刮掉的蜡,使得刮掉的蜡能够顺利通过相邻刮蜡刀体11之间的间隙,既简易又高效;另一方面,在驱动轴22的带动下,刮蜡刀体11在以驱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上高速旋转,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清蜡相比,大大提高了清蜡作业的效率。如图2所示,刮蜡刀体11通过焊接垂直固定在上下两个连接件12上,刮蜡刀体11的一端与上连接件固定连接,刮蜡刀体11的另一端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11垂直固定在上下两个连接件12上,形成两端有连接件的刀体环形围设的刮蜡部件1。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刮蜡刀体11间隔设置,便于刮蜡刀体11将油管上结的蜡刮掉,井筒流体向上冲刷时,刮下的蜡可以通过相邻刮蜡刀体11之间的间隔吐出,使清蜡更加顺利。具体的,上述两个连接件12为环形柱状,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的外径相同,且下连接件的外径与下入端部2的平端直径相同。配重3套设在驱动轴22上,刮蜡部件1套设在配重4上,下入端部4设置在刮蜡部件1的底部且与驱动轴22同轴;其中,配重3套设在驱动轴22上,刮蜡部件1通过两个连接件12套设在配重4上,可知,配重4设置在多个刮蜡刀体11的旋转中心位置,配重4与刮蜡刀体11之间存在间隙。配重3为清蜡装置100的下入提供向下的重量,同时,使得刮蜡刀体11在旋转过程中更加稳定。下入端部4为锥形体,锥形体的尖端为远离刮蜡部件1的一端;其中,下入端部4可以通过焊接与刮蜡部件1的下连接件连接,或者,下入端部4的平端有一圆形凹槽,该凹槽的内径与驱动轴22的外径相同,下入端部4通过该凹槽与驱动轴22焊接在一起,下入端部4与驱动轴22同轴。当清蜡装置100下入到油管时,下入端部4的尖端首先接触到油管内的结蜡,驱动轴22带动下入端部4转动时,刚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清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刮蜡部件、驱动装置、配重、下入端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主体以及与所述驱动主体连接的驱动轴;所述刮蜡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和两个连接件,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围设成环形,且所述刮蜡刀体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件连接;所述配重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刮蜡部件套设在所述配重上,所述下入端部设置在所述刮蜡部件的底部且与驱动轴同轴;所述下入端部为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尖端为远离所述刮蜡部件的一端;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刮蜡部件、所述配重和所述下入端部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刮蜡部件、驱动装置、配重、下入端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主体以及与所述驱动主体连接的驱动轴;所述刮蜡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和两个连接件,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刮蜡刀体围设成环形,且所述刮蜡刀体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件连接;所述配重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刮蜡部件套设在所述配重上,所述下入端部设置在所述刮蜡部件的底部且与驱动轴同轴;所述下入端部为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尖端为远离所述刮蜡部件的一端;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刮蜡部件、所述配重和所述下入端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蜡刀体为直片状,多个所述刮蜡刀体均匀围设在以所述驱动轴为中心线的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蜡刀体为矩形直片,多个所述刮蜡刀体倾斜围设在所述圆周上,以使所述刮蜡刀体外侧至所述驱动轴轴线的距离自所述下入端部至所述驱动装置方向上逐渐增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轶尹怀润苏东坡干华文高春海罗慎超王宏杨文明杨小华晏楠赵英崔航波陈毅王霞周跃宗张红莉张重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