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机构以及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机构以及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驱动轴研发过程中,由于车轮与减速机构动力输出端距离较长,导致驱动轴采用较长的实心轴布置,这种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即为临近转速较低,在较低的转速就会出现共振现象影响使用寿命,为了解决此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增加中间支撑的方式缩短可摆动驱动轴的长度,等同于把一根传动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角度摆动,一种是不可角度摆动(暂且定义为纯转动驱动轴部分)。目前在纯转动驱动轴部分通过增加中间支撑的方式实现固定,其固定结构为,驱动轴与滚动轴承内圈采用过盈配合,滚动轴承外圈与固定支架采用过盈配合,固定支架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周边零部件上。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理论上纯转动驱动轴部分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不产生振动或产生较小的振动(可根据滚动轴承的配合间隙判断),但实际上这种振动是存在而且影响比较大,并且此部分振动会给配合的零部件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高效减振、安全可靠的减振机构以及驱动系统特别是在汽车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机构,应用于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轴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外圈、内圈和弹性件,所述外圈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圈用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内圈外,且与所述内圈同心间隔设置,所述外圈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内圈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组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相对应,且形成变形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变形空间组合形成环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变形空间的一侧,另一端伸入所述变形空间的另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持,并封闭所述变形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机构,应用于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轴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外圈、内圈和弹性件,所述外圈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圈用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内圈外,且与所述内圈同心间隔设置,所述外圈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内圈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组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相对应,且形成变形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变形空间组合形成环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变形空间的一侧,另一端伸入所述变形空间的另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持,并封闭所述变形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紧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紧孔,所述第一夹紧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夹紧孔的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安装于所述弹性件的内部,且与所述弹性件硫化连接,所述支撑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孔和所述第二夹紧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呈弧形,所述支撑骨架包括支撑部、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夹紧孔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王志明,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