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127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4:45
泵系统(100)包括:金属流路壳体(10),包括构造成抽吸流体的抽吸部(13)以及构造成输送被抽吸流体的排出部(12);以及树脂电机壳体(20),构造成驱动泵转子(22),泵转子以与流路壳体配合和连接的状态存在于流路壳体内,其中流路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16)和第一凸缘部(17),第一配合部具有圆柱形内周表面,第一凸缘部与成为内周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且电机壳体包括具有柱形外周表面的第二配合部(23)以及第二凸缘部(24),在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25)。

Pump system

The pump system (100) includes a metal casing flow passage (10), including tectonic pumping fluid suction portion (13) configured to be discharged and transporting Department pumping fluid (12); and a resin shell (20), motor configured to drive the pump rotor (22),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low of the pump rotor the state of the road and to the flow path in the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comprises a first flow path matching part (16) and a first flange portion (17), the first fitting portion having an inner peripheral cylindrical surface,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irst flange section and a center of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and the motor housing includes having a cylindrical peripheral second of the surface of the fitting portion (23) and a second flange section (24), in second with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formed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系统,在该泵系统中,流体流过的流路壳体与驱动流路壳体内的泵转子的电机壳体彼此连接。
技术介绍
作为向车辆的发动机供应冷却水的泵系统的例子,JP2008-025538A(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流路壳体(称为参考文献1中的泵壳)附接到构成电机单元的电机壳体(称为参考文献1中的电机壳体),并且具有多个叶轮的泵转子容纳在流路壳体中。在参考文献1中,提供一端由电机壳体支撑而另一端由流路壳体支撑的轴,并且转子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该轴上。泵转子通过向转子单元提供永磁体并在转子单元的端部位置处提供多个叶轮来构造。另外,在参考文献1中,考虑到其附图,通过使得形成在电机壳体和流路壳体上的凸缘部彼此抵接并且使得形成在凸缘部的外周上的配合部彼此配合而使电机壳体和流路壳体彼此连接。在参考文献1所述的水泵中,流路壳体由树脂形成,并且配合到流路壳体的电机壳体的部分由树脂形成。即使在具有这种配合结构的构造中,由于配合结构都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难以保持高的配合精度。因此,在轴的一端由电机壳体支撑而另一端由流路壳体支撑的构造中,还考虑到的是,轴向对中精度可能劣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流路壳体和电机壳体以与参考文献1相同的方式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彼此配合的结构是有效的。然而,当考虑绝缘性能或制造成本时,需要使用用于电机壳体的树脂材料。因此,需要这样的泵系统,在该泵系统中,树脂材料被用于电机壳体,并且电机壳体和流路壳体以高的精度彼此配合和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泵系统的特征在于,泵系统包括:金属流路壳体,包括构造成抽吸流体的抽吸部以及构造成输送被抽吸流体的排出部;以及树脂电机壳体,构造成驱动泵转子,泵转子以与流路壳体配合和连接的状态存在于流路壳体内,其中,流路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凸缘部,第一配合部具有圆柱形内周表面,第一凸缘部与成为内周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垂直,电机壳体包括具有配合在第一配合部中的柱形外周表面的第二配合部以及与第一凸缘部连接的第二凸缘部,在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上,多个突起形成为突起到突起的直径大于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的内径的位置,并且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在其中垫圈被夹置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的状态下彼此连接。利用这种结构,在其中执行将电机壳体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到流路壳体的第一配合部中的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一配合部由金属形成并且第二配合部由树脂形成,因此在从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突出的多个突起中,其直径大于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的直径的部分被刮擦或压碎,使得突起与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也即,即使在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与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也可在多个突起中的一些突起中填充有间隙。结果,即使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其中垫圈夹置在它们之间的状态下彼此连接,也可在抑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响声的状态下进行实现连接。因此,泵系统被构造成其中电机壳体和流动路径壳体以高精度彼此配合和连接,而电机壳体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本公开的方面中,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彼此配合的状态下,多个突起可被压在第一配合部的内表面上。利用这种结构,在其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彼此配合的状态下,多个突起在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与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之间以被按压的状态存在。因此,由于间隙填充被按压的突起,因此实现良好的连接状态而不发出响声。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第二凸缘部具有凹部,当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凹部在第二凸缘部的围绕突起的连接表面的区域中形成为凹形。利用这种结构,当执行将电机壳体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到流路壳体的第一配合部的动作时,即使突起的一部分被第一配合部刮掉而形成细小的树脂片,由于树脂片被容纳在凹部中,因此能够抑制使得树脂片夹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的抵接面之间的问题。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突起可设置在多个紧固部分附近,在紧固部分中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通过螺栓彼此紧固。利用这种构造,当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通过多个螺栓彼此紧固时,通过螺栓的紧固力将强力施加到突起,从而能够转换到连接状态。附图说明从以下参考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是泵系统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2是泵系统的分解侧视图,泵系统的一部分以横截面示出;图3是示出第二凸缘部、第二配合部、突起片等的构造的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凸缘部、第一配合部等的构造的视图;图5是示出突起片和凹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并且图6是示出在其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彼此配合的状态下的突起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描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泵系统100通过配合和连接金属流路壳体10和树脂电机壳体20来构造,该金属流路壳体10连接到发动机1的底壁,以使经由软管2从散热器等返回的冷却水(流体的实例)返回到发动机1,树脂电机壳体20构造成驱动流路壳体10内的泵单元P并将电动机M容纳于其中。在泵系统100中,当操作发动机1时,泵单元P的泵转子22被容纳在电机壳体20中的电动机M的驱动力驱动,使得冷却水的循环以这样的形式实现,即,将冷却水从散热器等抽吸到流路壳体10中并将冷却水返回到发动机1的水套。[流路壳体]如图1和图2所示,流路壳体10包括其中形成有用于输送冷却水的流路空间的流路壳体本体11。流路壳体本体11在其基端侧整体形成有与发动机1的底部连接的排出部12,并且在其外端侧设有软管2与其连接的抽吸部13。在泵系统100中,由于泵单元P形成为离心式,因此在流路壳体本体11上形成有以中心轴线X为中心的圆形泵室11a,并且形成排出流路11b以从泵室11a的外周向排出部12延伸。连接部14在排出部12上形成为凸缘形状,以将流路壳体本体11连接到发动机1。当连接部14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到发动机1时,排出部12的排出流路11b与发动机1的水套连通。此外,抽吸部13形成为圆柱形,通过沿着中心轴线X的方向固定螺栓4而固定在流路壳体本体11上。结果,抽吸部13和泵室11a彼此连通。此外,支撑部15与中心轴线X同轴地形成流路壳体本体11内,以支撑泵转子22的转子轴21的轴向端。此外,抽吸部13可与流路壳体10整体形成。在泵系统100中,转子轴21固定地安装在电机壳体20中,并且与电机转子整体形成的电机转子(未示出)和泵转子22相对于转子轴21可旋转地被支撑。此外,代替这种结构,泵系统100可构造成使得转子轴21设置成由电动机M驱动,并且泵转子22与转子轴21整体地旋转。具体地,如图4所示,流路收纳体11包括第一配合部16和第一凸缘部17,该第一配合部16具有以中心轴线X为中心的圆形截面形状的圆柱形内周表面,该第一凸缘部17具有与内周表面的中心轴线X垂直的第一连接表面17S。在第一凸缘部17中形成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螺纹孔部17a。四个螺纹孔部17a形成在以中心轴线X为中心的圆周等分成四个部分(围绕中心轴线X的360度通过90度划分的位置)的位置处。此外,在第一凸缘部17的第一连接表面17S中形成有具有以中心轴线X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的密封槽17G,并且在其中配合有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或树脂)形成的环形垫圈6。这里使用的垫圈6的尺寸被设计成从第一连接表面17S略微突起。[电机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系统(100),包括:金属流路壳体(10),包括构造成抽吸流体的抽吸部(13)以及构造成输送被抽吸流体的排出部(12);以及树脂电机壳体(20),构造成驱动泵转子(22),所述泵转子以与所述流路壳体配合和连接的状态存在于所述流路壳体内,其中所述流路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16)和第一凸缘部(17),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圆柱形内周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成为所述内周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具有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部中的柱形外周表面的第二配合部(23)以及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连接的第二凸缘部(24),并且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上,多个突起(25)形成为突出到所述突起的直径大于第一配合部的内周表面的内径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其中垫圈被夹置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状态下彼此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3 JP 2016-1853011.一种泵系统(100),包括:金属流路壳体(10),包括构造成抽吸流体的抽吸部(13)以及构造成输送被抽吸流体的排出部(12);以及树脂电机壳体(20),构造成驱动泵转子(22),所述泵转子以与所述流路壳体配合和连接的状态存在于所述流路壳体内,其中所述流路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16)和第一凸缘部(17),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圆柱形内周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成为所述内周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具有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部中的柱形外周表面的第二配合部(23)以及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连接的第二凸缘部(24),并且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周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贤祐小川宽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