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82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炉头,包括送风管、送料组件以及圆筒形的炉膛,所述送料组件与炉膛内部连通,所述炉膛内设有用于承托燃料的网孔板,所述炉膛的外部套设有一整机风罩,且整机风罩与炉膛之间留有供风流动的空隙,所述送风管与整机风罩内部连通;所述炉膛侧壁设有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所述落料前端助氧孔位于炉膛的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底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下方,中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上方并靠近网孔板设置,顶部助氧孔靠近炉膛顶部的火焰喷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燃烧效率高、排放低、便于清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炉炉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炉的炉头。
技术介绍
热风炉主要用来输出洁净的热风,以供需要大面积热风的场合使用(如温室),其主要由料斗、送料装置、炉头和热交换箱构成,送料装置用于将料斗内的燃料送入炉头燃烧,炉头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进入热交换箱与洁净冷风进行热交换,使热交换箱输出洁净的热风。目前,热风炉的炉头普遍存在燃烧效率低、排放高的缺陷,清灰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排放低、清灰方便的热风炉炉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风炉炉头,包括送风管、送料组件以及圆筒形的炉膛,所述送料组件与炉膛内部连通,所述炉膛内设有用于承托燃料的网孔板,所述炉膛的外部套设有一整机风罩,且整机风罩与炉膛之间留有供风流动的空隙,所述送风管与整机风罩内部连通;所述炉膛侧壁设有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所述落料前端助氧孔位于炉膛的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底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下方,中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上方并靠近网孔板设置,顶部助氧孔靠近炉膛顶部的火焰喷口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均为多个,且均沿炉膛周向环形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管通过一导风罩与整机风罩连通,所述导风罩内插入一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包括氮化硅发热体和套管,所述氮化硅发热体穿设于套管内,套管的侧壁设有入风口,套管的前端设有出风口并通向炉膛内部,从入风口进入的风将氮化硅发热体产生的高温热量从出风口吹入炉膛进行点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孔板固定于一可旋转的中心轴上,中心轴穿出于整机风罩外部,且穿出端装设有转动手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膛底部设有储灰封盖,储灰封盖的一端铰接于整机风罩上,储灰封盖的另一端设有开盖手柄,开盖手柄可水平摆动,整机风罩上对应设有用来托住开盖手柄的托板,开盖手柄可通过摆动与托板扣合或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导风罩、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构成的特殊风道,能够有效地提高炉膛内燃料的燃烧效率,使燃烧更充分,降低排放。2、本技术通过设计活动的网孔板和储灰封盖,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清灰操作,提高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未清灰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清灰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网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送风管;2、送料组件;3、炉膛;31、火焰喷口;32、底部助氧孔;33、中部助氧孔;34、顶部助氧孔;35、落料前端助氧孔;36、进料口;4、网孔板;41、中心轴;42、转动手柄;5、整机风罩;6、导风罩;71、氮化硅发热体;72、套管;721、入风口;722、出风口;8、储灰封盖;81、开盖手柄;82、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对本技术所作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热风炉炉头,主要作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炉,其包括送风管1、送料组件2以及圆筒形的炉膛3。炉膛3内部为燃料的燃烧室,炉膛3底部设有用于承托燃料的网孔板4,炉膛3顶部为火焰喷口31。送料组件2与炉膛3内部连通,用于向炉膛3内输送燃料,送风管1用于向燃烧室送风助燃。送料组件2优选为螺旋送料机构,送风管1套设于送料组件2的外部,由鼓风机吹来的风在送风管1与送料组件2之间的通道流动。炉膛3的外部套设有一圆筒形的整机风罩5,整机风罩5将炉膛3密封包围,整机风罩5与炉膛3之间留有供风流动的空隙,送风管1与整机风罩5内部连通。炉膛3侧壁设有底部助氧孔32、中部助氧孔33、顶部助氧孔34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35,送风管1内的风进入整机风罩5内后通过各助氧孔进入炉膛3,风流走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落料前端助氧孔35位于炉膛3的进料口36的正下方,底部助氧孔32、中部助氧孔33、顶部助氧孔34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底部助氧孔32位于网孔板4的下方,中部助氧孔33位于网孔板4的上方并靠近网孔板4设置,顶部助氧孔34靠近炉膛3顶部的火焰喷口31设置。由于落料前端助氧孔35位于炉膛3的进料口36的正下方,燃料刚进入炉膛3往下落的过程中,因受到落料前端助氧孔35的风吹作用,燃料将斜向下落到网孔板4上,形成规律斜坡(参见图1中波浪线所示),使网孔板4上的燃料堆积成三角堆。当燃料被点燃后,三角堆顶端极易获得大火大功率,三角堆底端堆积最厚的燃料又能够在第一时间有充足的氧气助燃而快速燃烧。同时,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受落料前端助氧孔35的风吹作用,燃料一边燃烧一边往外吹出,使底部快速燃烧,形成塌陷式燃烧,被吹出未能完全燃烧的燃料又能够通过中部助氧孔33继续助氧燃烧。风通过底部助氧孔32从网孔板4吹向燃料底部,可使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翻滚,避免沉淀的灰产生结焦,保证燃料持续稳定燃烧。顶部助氧孔34的作用是把上升中的火焰进行混合助氧使燃烧更完全。优选的,底部助氧孔32、中部助氧孔33、顶部助氧孔34均为多个,且均沿炉膛3周向环形分布。优选的,送风管1通过一导风罩6与整机风罩5连通,导风罩6内插入一点火器,点火器包括氮化硅发热体71和套管72,氮化硅发热体71穿设于套管72内,套管72的侧壁设有入风口721,套管72的前端设有出风口722并通向炉膛3内部,从入风口721进入的风将氮化硅发热体71产生的高温热量从出风口722吹入炉膛3进行点火。参见图2至图4,网孔板4固定于一可旋转的中心轴41上,中心轴41穿出于整机风罩5外部,且穿出端装设有转动手柄42。炉膛3底部设有储灰封盖8,储灰封盖8的一端铰接于整机风罩5上,储灰封盖8的另一端设有开盖手柄81,开盖手柄81可水平摆动,整机风罩5上对应设有用来托住开盖手柄81的托板82,开盖手柄81可通过摆动与托板82扣合或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热风炉炉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风炉炉头,包括送风管、送料组件以及圆筒形的炉膛,所述送料组件与炉膛内部连通,所述炉膛内设有用于承托燃料的网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外部套设有一整机风罩,且整机风罩与炉膛之间留有供风流动的空隙,所述送风管与整机风罩内部连通;所述炉膛侧壁设有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所述落料前端助氧孔位于炉膛的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底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下方,中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上方并靠近网孔板设置,顶部助氧孔靠近炉膛顶部的火焰喷口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炉炉头,包括送风管、送料组件以及圆筒形的炉膛,所述送料组件与炉膛内部连通,所述炉膛内设有用于承托燃料的网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外部套设有一整机风罩,且整机风罩与炉膛之间留有供风流动的空隙,所述送风管与整机风罩内部连通;所述炉膛侧壁设有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以及落料前端助氧孔,所述落料前端助氧孔位于炉膛的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底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下方,中部助氧孔位于网孔板的上方并靠近网孔板设置,顶部助氧孔靠近炉膛顶部的火焰喷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助氧孔、中部助氧孔、顶部助氧孔均为多个,且均沿炉膛周向环形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培科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元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