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475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磨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沿玻璃加工工序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加工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和加工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转运机构,加工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转运机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感应传感器和辅正机构,感应传感器和辅正机构沿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处设有与第一传送带宽度相同的限位板,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有用于支撑第一转运机构一端的第一龙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运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完成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工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量,且能提高对玻璃整体的磨边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磨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在加工过程中,为了适用于各种具体的使用环境,要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形状形式的玻璃,但在切割过程中玻璃边缘会产生毛细、粗糙等情况,为了符合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磨边机对切割后的玻璃进行磨边;磨边机正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设置,而在磨边机对玻璃磨边的过程中,需要对磨边机进行上下料,传统的磨边机上下料装置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人工在旁对其辅助,这种方式不足在于:影响玻璃整体的磨边生产效率,且耗时耗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沿玻璃加工工序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加工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和加工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转运机构,加工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转运机构,且第一转运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均呈竖直朝下设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感应传感器和辅正机构,感应传感器和辅正机构沿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且其两者均位于靠近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处,且第一传送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玻璃加工工序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加工装置(2)和下料装置(3),所述上料装置(1)和加工装置(2)之间设有第一转运机构(4),加工装置(2)和下料装置(3)之间设有第二转运机构(5),且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均呈竖直朝下设置,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第一传送带(1a)、感应传感器(1b)和辅正机构(1c),感应传感器(1b)和辅正机构(1c)沿第一传送带(1a)的传送方向设置,且其两者均位于靠近第一传送带(1a)的出料端处,且第一传送带(1a)的出料端处设有与第一传送带(1a)宽度相同的限位板(1d),所述第一传送带(1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玻璃加工工序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加工装置(2)和下料装置(3),所述上料装置(1)和加工装置(2)之间设有第一转运机构(4),加工装置(2)和下料装置(3)之间设有第二转运机构(5),且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均呈竖直朝下设置,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第一传送带(1a)、感应传感器(1b)和辅正机构(1c),感应传感器(1b)和辅正机构(1c)沿第一传送带(1a)的传送方向设置,且其两者均位于靠近第一传送带(1a)的出料端处,且第一传送带(1a)的出料端处设有与第一传送带(1a)宽度相同的限位板(1d),所述第一传送带(1a)上设有用于支撑第一转运机构(4)一端的第一龙门架(1e),该第一龙门架(1e)的底部与第一传送带(1a)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正机构(1c)包括沿第一传送带(1a)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推动组件(1c1)和第二推动组件(1c2),所述第一推动组件(1c1)和第二推动组件(1c2)均呈水平设置,且第一传送带(1a)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推动组件(1c1)和第二推动组件(1c2)的第一支撑架(1c3)和第二支撑架(1c4),第一支撑架(1c3)和第二支撑架(1c4)均与第一传送带(1a)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1c1)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气缸(1c1a)和与第一气缸(1c1a)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推板(1c1b),第二推动组件(1c2)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1c2a)和与第二气缸(1c2a)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推板(1c2b),且第一气缸(1c1a)与第二气缸(1c2a)的伸缩方向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a)上分别设有供第一气缸(1c1a)和第二气缸(1c2a)的输出端伸缩的第一避让缺口(1a1)和第二避让缺口(1a2)。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慧敏吴亚兰孙伟胡如方赵文英孙灏王福康韩鹏鑫黄浩郝俊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