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27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旨在解决轴承套圈正反面倒角的技术问题,包括固定安装板、承载组件、升降组件以及打磨组件,其首先通过利用与在轴承套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打磨件,再通过在轴承套圈的顶部设置滚动件,利用滚动件设置时与轴承套圈之间交错形成的夹角,在滚动件与轴承套圈抵触正转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反转,并向后侧的打磨件移动,进行飞边打磨去除并倒角,之后通过滚动件与轴承套圈抵触反转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正转,并向前侧的打磨件移动,进行飞边打磨去除并倒角,简化了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chamfering machine for bearing r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earing ring automatic chamfering machine,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bearing ring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mfer, including fixed plate, bearing assembly, lifting assembly and sanding assembly, the both sides use and bearing ring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grinding component, through setting up the scroll at the top of the bearing ring, the angle staggered formed between the rolling elements are positioned with the bearing rings, rolling elements in the bearing ring and forward the conflict process, driven by the reverse bearing ring, and move to a rear side of the grinding, grinding and chamfering for removal, followed by rolling element and bearing ring resistance reversal process, drive bearing ring turning the front side of the grinding component, and mobile, for grinding removal and chamfering, simplifying structur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轴承套圈加工,在完成热轧分切后,在轴承套圈1侧壁圆周上极易形一圈环形的飞边部11,,该飞边部11需要在对轴承套圈的外圆周面进行精磨加工之前进行打磨并形成倒角,但是轴承套圈的两个侧面都需要进行打磨倒角,传统的方式是在其一侧面通过打磨机构完成打磨倒角后,再将轴承套圈翻转通过打磨机构打磨另一侧面,机械结构复杂,加工繁琐,加工效率低。专利号为CN20645550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正反面去除毛刺装置,包括机架、两个带有磨头的打磨机构、上料输送带、两组下料吸盘机构、推料机构和调头机构,每组下料吸盘机构包括下料输送带和磁力吸盘,机架的顶部形成工作台面,工作台面的前侧横向依次设置下料输送带、磁力吸盘、调头机构、第二下料输送带、第二磁力吸盘、上料输送带和推料机构,下料输送带、磁力吸盘、上料输送带和推料机构处于同一直线上,调头机构包括夹具旋转架、承接设置在两组下料吸盘机构之间的承接盘,夹具旋转架的前端设有与工件配合的夹装腔,夹具旋转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旋转驱动机构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虽然其可以对套圈类工件进行正反两面的毛刺去除。但是,其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对套圈工件的正反两面进行毛刺去除时,需要设置两个打磨机构,且在打磨机构之间还需设置一个调头机构,结构复杂;2、打磨过程中无法对套圈工件的外圆周面进行同步的打磨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首先通过利用与在轴承套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打磨件,再通过在轴承套圈的顶部设置滚动件,利用滚动件设置时与轴承套圈之间交错形成的夹角,在滚动件与轴承套圈抵触正转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反转,并向后侧的打磨件移动,进行飞边打磨去除并倒角,之后通过滚动件与轴承套圈抵触反转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正转,并向前侧的打磨件移动,进行飞边打磨去除并倒角,解决了轴承套圈正反面倒角的技术问题,简化了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包括: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为对称设置,该固定安装板之间形成打磨区,且该固定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打磨区内,其与两侧的固定安装板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其中部承载有轴承套圈,该轴承套圈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飞边部;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打磨区外,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外侧壁上,且其带动位于所述承载组件正上方的滚动件竖直升降;以及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的两侧,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其末端的打磨件穿过所述固定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滚动件下降与所述轴承套圈抵触设置,该滚动件旋转带动所述轴承套圈旋转与所述打磨件抵触,所述打磨件对所述飞边部进行倒角打磨。作为改进,所述滚动件的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其中轴线与所述轴承套圈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上成交错夹角设置。作为改进,所述打磨区的宽度D1大于所述轴承套圈的宽度D2。作为改进,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打磨区的顶部,其沿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其用于支撑所述其与所述轴承套圈;第一滑道板,所述第一滑道板设置于任一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以及第二滑道板,所述第二滑道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滑道板设置于另一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作为改进,所述支撑件为深沟球轴承,其与所述轴承套圈相切设置,且其宽度D3小于所述打磨区的宽度D1。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均倾斜设置,且该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的上端面成重合设置。作为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滚动件的两侧,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上部可拆卸连接,该滚动件的两端转动设置于该滑动单元上;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下端通过推动件安装座设置于任一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外侧壁上,其上端与安装于该固定安装板上的所述滑动单元固定连接,且其通过所述滑动单元带动所述滚动件上下往复升降;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紧固安装于任一所述滑动单元上,其驱动所述滚动件旋转。作为改进,所述滑动单元包括:导柱座,所述导柱座对称连接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两侧;导柱,所述导柱为对称竖直设置,其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导柱座插接固定设置;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对称设置,其滑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导柱上;以及内轴承座,所述内轴承座固定套设于所述直线轴承的外侧,其上转动设置有所述滚动件。作为改进,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L形设置,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外侧面可拆卸连接,且其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打磨件,并穿过该固定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的一侧;以及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其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上。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连接部为腰形槽设置,其与固定安装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滚动件与轴承套圈成交错夹角设置,使滚动件在正转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旋转的同时,使其向后移动与打磨件之间进行打磨,而在滚动件在反转过程中带动轴承套圈旋转的同时,使其向前移动与打磨件之间进行打磨,实现了轴承套圈的正反面自动切换,快速进行打磨,无需进行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机构;(2)本专利技术在滚动件带动轴承套圈滚动的同时,其对轴承套圈外圆周面进行初步打磨,磨去轴承套圈在热轧分切过程中受高温加热形成的氧化层;(3)本专利技术在设置承载组件时,将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均倾斜设置,且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组合形成斜板,高处为进料口,低处为出料口,将轴承套圈从进料口输入,轴承套圈会自动落在支撑件处,而轴承套圈在支撑件处完成倒角工作后,可以沿第二滑道板之间滚动输出,输送方便、快捷;(4)本专利技术在设置打磨件时,采用环形刀片的打磨件,同时安装打磨件的安装座与固定板安装之间可调,在轴承套圈直径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安装座,调整打磨件的位置,同时打磨件上与轴承套圈接触部位在打磨过程磨损,可以通过旋转打磨件进行快速调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巧妙,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轴承套圈的倒角打磨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轴承套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轴承套圈受力分析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承载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打磨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如图1、图2、图3、图4与图8所示,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包括: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板(2),所述固定安装板(2)为对称设置,该固定安装板(2)之间形成打磨区(21),且该固定安装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211)连接固定;承载组件(3),所述承载组件(3)设置于所述打磨区(21)内,其与两侧的固定安装板(2)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其中部承载有轴承套圈(1),该轴承套圈(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飞边部(11);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于所述打磨区(21)外,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板(2)的外侧壁上,且其带动位于所述承载组件(3)正上方的滚动件(41)竖直升降;以及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1)的两侧,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其末端的打磨件(51)穿过所述固定安装板(2)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1)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4)带动所述滚动件(41)下降与所述轴承套圈(1)抵触设置,该滚动件(41)旋转带动所述轴承套圈(1)旋转与所述打磨件(51)抵触,所述打磨件(51)对所述飞边部(11)进行倒角打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板(2),所述固定安装板(2)为对称设置,该固定安装板(2)之间形成打磨区(21),且该固定安装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211)连接固定;承载组件(3),所述承载组件(3)设置于所述打磨区(21)内,其与两侧的固定安装板(2)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其中部承载有轴承套圈(1),该轴承套圈(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飞边部(11);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于所述打磨区(21)外,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板(2)的外侧壁上,且其带动位于所述承载组件(3)正上方的滚动件(41)竖直升降;以及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1)的两侧,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其末端的打磨件(51)穿过所述固定安装板(2)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圈(1)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4)带动所述滚动件(41)下降与所述轴承套圈(1)抵触设置,该滚动件(41)旋转带动所述轴承套圈(1)旋转与所述打磨件(51)抵触,所述打磨件(51)对所述飞边部(11)进行倒角打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41)的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4)的顶部,其中轴线与所述轴承套圈(1)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上成交错夹角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区(21)的宽度D1大于所述轴承套圈(1)的宽度D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3)包括:支撑件(31),所述支撑件(31)转动设置于所述打磨区(21)的顶部,其沿所述固定安装板(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其用于支撑所述其与所述轴承套圈(1);第一滑道板(32),所述第一滑道板(32)设置于任一所述支撑件(31)的一侧,以及第二滑道板(33),所述第二滑道板(33)相对于所述第一滑道板(32)设置于另一所述支撑件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动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1)为深沟球轴承,其与所述轴承套圈(1)相切设置,且其宽度D3小于所述打磨区(21)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波王建芳王湘赣许磊宗煜景姜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