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688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气囊展开初始阶段快速且适当地约束驾乘人员的侧气囊装置和具备这种装置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座椅靠背在车宽方向侧部即端部具备向车辆行驶方向即车辆前方鼓出的侧支撑部。在车辆座椅的内部设有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侧气囊装置具备通过膨胀展开而约束驾乘人员的气囊以及向气囊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器。在侧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座椅框一部分的侧框部,在该侧框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收纳有侧气囊装置。气囊具备:向侧支撑部的前方外侧展开的主腔以及只在侧支撑部的内部展开的副腔。而且,副腔向侧框的车辆前方边缘部的前方展开,使侧支撑部的至少前侧部分向驾乘人员侧突出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驾乘人员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侧气囊装置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辆上设置1个或多个气囊用以车辆发生事故时保护驾乘人员。气囊拥有各种形式,例如,从机动车的转向盘的中心附近膨胀而保护驾驶员的所谓的驾驶员用气囊;在机动车的车窗内侧向下方向展开,在发生车辆横向的冲击和横翻、倾覆事故时,保护驾乘人员的帘式气囊;而且,遭受车辆横向冲击时为了保护驾乘人员而在驾乘人员与侧面板之间展开的侧气囊等。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所具备的侧气囊装置和具备这种装置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侧气囊装置具备主气囊和辅助气囊。而且,通过先于主气囊来使辅助气囊膨胀展开,而对驾乘人员进行早期约束。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外,还提出了一种在拥有主气囊的基础上,具备辅助气囊的侧气囊装置。这种侧气囊装置,对装置的紧凑化要求很高。而且要求抑制主气囊以及辅助气囊所造成的对驾乘人员加害性。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0234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出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气囊展开初始阶段快速且适当地约束驾乘人员的侧气囊装置和具备这种装置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此外,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装置紧凑化的侧气囊装置和具备这种装置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解决课题的方法上述课题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而解决,该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其具有形成座面的座椅缓冲垫和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侧气囊装置,其收纳在该座椅内。所述座椅靠背在车宽方向侧部即端部具备向车辆行驶方向即车辆前方鼓出的侧支撑部。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内部设有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所述侧气囊装置具备膨胀展开而约束驾乘人员的气囊,以及向所述气囊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器。在所述侧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所述座椅框一部分的侧框部,在该侧框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收纳有所述侧气囊装置。所述气囊具备向所述侧支撑部的前方展开的主腔,以及从所述主腔与所述侧支撑部之间向前方展开的副腔。而且,所述副腔向所述侧框的车辆前方边缘部的前方展开,使所述侧支撑部的至少前侧部分向驾乘人员侧突出变形。优选为,所述副腔仅在所述侧支撑部的内部展开。此外还优选为,所述主腔向所述侧支撑部的前方外侧展开。根据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在气囊装置的动作初始阶段,能够在侧支撑部的内部展开副腔,快速地约束驾乘人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此时,副腔向侧框的车辆前方边缘部的前方展开,侧支撑部的至少前侧部分向驾乘人员侧突出变形,从而成为将驾乘人员向车宽方向内侧按压的状态。其结果,能避免出现将驾乘人员从背部方向倾斜地向前方推出这样的力,或是将其抑制在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避免驾乘人员向拉出座椅安全带的方向移动。即,能够抑制对驾乘人员的加害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约束性能。该侧支撑部的突出变形若有仅在侧支撑内部展开的副腔就足够,能够将由此所产生的更多气体转向主腔。此外,设定为,主腔向侧支撑部的前方外侧展开的话,副腔展开所导致的对主腔展开的妨碍现象就会减少,因此,展开就会变得顺畅。与此同时,通过与副腔的互动来提高驾乘人员保护性能。所述充气器能够收纳在所述副腔内。在此优选为,所述主腔和所述副腔被划分设置,通过排气孔将所述主腔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副腔的内部空间连接起来,使得所述副腔内部的膨胀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流入到所述主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简化腔内部的结构。此外,使副腔在主腔展开之前展开。这样一来,能够迅速地约束驾乘人员横向移动。其构成为,设置上划分成所述主腔和所述副腔的同时,在这些主腔与副腔之间连接中间腔,将所述充气器收纳在所述中间腔内,在所述主腔与所述中间腔之间的边界上形成第1排气孔;在所述副腔与所述中间腔之间的边界上形成第2排气孔,通过所述中间腔内的膨胀气体通过所述第1和第2排气孔分配到所述副腔和所述主腔。在此,使所述第2排气孔比所述第1排气孔大,从而能够使副腔提前展开。将所述副腔相对于所述主腔,配置在驾乘人员侧,从而能够避免副腔在展开的初始阶段,绕入到驾乘人员的臀部侧即背部侧的不良状况的发生。优选为,在所述侧支撑部形成通过所述副腔的膨胀而成为所述侧支撑部向驾乘人员侧弯曲时的起点的起点区域。这样一来,在气囊的副腔展开的力的作用下,侧支撑部就变得容易弯曲,在碰撞事故发生后不久的时间段内,能够切实地约束驾乘人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此外,作为所述起点区域,能够采用切缝、凹部或薄壁区域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所述副腔优选配置在所述侧支撑部的下方,使得通过所述副腔的展开,在所述侧支撑部的作用下驾乘人员的腰部从旁边被按压。通过按压靠近人体上的重心的腰部,在事故发生时初始阶段对驾乘人员的约束性能就会得到提高。能够进一步具备覆盖所述主腔和所述副腔的至少一部分的织带。而且,所述织带优选具有成为所述副腔展开时开裂起点的脆弱部。副腔仅在侧支撑内部展开,且容量比较小,展开时间也短,就在该副腔的作用下,使织带开裂,从而能够促使主腔顺畅展开。即,从织带的开裂部分,主腔一下子膨胀,从而能够在侧支撑的外侧迅速地展开。所述织带能够由位于所述侧气囊的车辆外侧的第1织带和位于所述侧气囊的车辆内侧的第2织带构成。此外,能够设置连接所述第1织带的车辆后方部分和所述第2织带的车辆后方部分的金属丝。织带自身在气囊展开时,有助于座椅即侧支撑部蒙皮开裂,金属丝则能够提高其效果,气囊展开时能够在金属丝的作用下使施加在织带上的张力增大,展开时能够以更早的时机完成座椅蒙皮开裂。由此,能够以更早的时机实现副腔朝向驾乘人员的横向移动,并能够进一步提高主腔全部展开时的驾乘人员约束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要外观形状的立体图,省略了气囊单元的图示。图2是表示作为图1中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架构起作用的内部结构体即座椅框的立体图,省略了气囊单元的图示。图3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概略侧视图,表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收纳有气囊单元的状态的情况。图4是表示图3的A1-A1方向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概略侧视图,表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气囊展开后的状态的情况。图6是表示对应于图5的A2-A2方向截面的气囊展开状态的概略图,(A)和(B)表示分别不同的状态。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气囊装置展开状态的说明图,(A)表示展开初期的状态;(B)表示展开后期的状态。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截面图,与图4的方向一致。此外,为方便说明,省略了气囊单元内部的图示。图9是表示图8状态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概略侧视图,表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气囊展开后的状态的情况。图11是表示对应于图10的A3-A3方向的截面的气囊展开状态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现针对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侧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基于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各图所表示的“前”指车辆的前方即行驶方向;“后”指车辆的后方即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侧;“内”指车宽方向的内侧即驾乘人员侧;“外”指车宽方向的外侧即车门板侧。图1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的的,车辆用座椅主要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并省略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驾乘人员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具备:车辆座椅,具有形成座面的座椅缓冲垫和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侧气囊装置,收纳在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在车宽方向侧部即端部具备向车辆行驶方向即车辆前方鼓出的侧支撑部,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内部设有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所述侧气囊装置具备:通过膨胀展开而约束驾乘人员的气囊;向所述气囊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器,在所述侧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所述座椅框一部分的侧框部,在该侧框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收纳有所述侧气囊装置,所述气囊具备:主腔,其向所述侧支撑部的前方展开;副腔,其从所述主腔与所述侧支撑部之间向前方展开,所述副腔向所述侧框的车辆前方边缘部的前方展开,使所述侧支撑部的至少前侧部分向驾乘人员侧突出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1 JP 2015-1392731.一种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具备:车辆座椅,具有形成座面的座椅缓冲垫和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侧气囊装置,收纳在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在车宽方向侧部即端部具备向车辆行驶方向即车辆前方鼓出的侧支撑部,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内部设有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所述侧气囊装置具备:通过膨胀展开而约束驾乘人员的气囊;向所述气囊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器,在所述侧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所述座椅框一部分的侧框部,在该侧框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收纳有所述侧气囊装置,所述气囊具备:主腔,其向所述侧支撑部的前方展开;副腔,其从所述主腔与所述侧支撑部之间向前方展开,所述副腔向所述侧框的车辆前方边缘部的前方展开,使所述侧支撑部的至少前侧部分向驾乘人员侧突出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只在侧支撑部的内部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向所述侧支撑部的前方外侧展开。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器被收纳在所述副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和所述副腔被划分设置,由排气孔将所述主腔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副腔的内部空间连接起来,使得所述副腔内部的膨胀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流入到所述主腔。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驾乘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和所述副腔被划分设置,在所述主腔与所述副腔之间连接中间腔,所述充气器收纳在所述中间腔内,在所述主腔与所述中间腔之间的边界上形成第1排气孔,将所述主腔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中间腔的内部空间连接,在所述副腔与所述中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田口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