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55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包括缸套、活塞、衬套和制动件,缸套的一端为开口端,缸套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活塞设置于容纳腔内,衬套设置于缸套与活塞之间且靠近开口端,制动件设置于活塞的上端,活塞的底面能够与缸套的内底面和内侧壁围成第一腔体,缸套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活塞在靠近衬套的部分设有环形缺口,衬套与缸套将环形缺口围成第二腔体,缸套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腔体与外界的第二通孔,缸套的侧壁位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壁设有环形槽,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连通环形槽与外界的第三通孔。其结构简单,能够较好的防止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出现串气的现象。

A new type of pneumatic reset brak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pneumatic reduction brak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brake cylinder, including piston, liner and brake parts, the cylinder end is an open end,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piston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avity, the bush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the piston and near the open end of the upper brake parts set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iston, the piston and the cylinder to the inner bottom surface and inner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piston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gap near the bushing and the cylinder liner, the annular gap formed second cavity, side wall liner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outside the second hole,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part of the first part,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groove, the first part is provided with The third - pass hole for connecting the ring groove and the outsid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an prevent leakage betwee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
本技术涉及制动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
技术介绍
制动器是水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制动器是否能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运行。但是现有的制动器在工作时会出现上腔与下腔串气的现象,导致制动器无法复位,这就会影响机组的开机速度和开机的成功率,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包括缸套、活塞、衬套和制动件,所述缸套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缸套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缸套可滑动的配合,所述活塞的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缸套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衬套设置于所述缸套与所述活塞之间且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衬套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缸套固定连接,所述制动件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上端,所述活塞的底面能够与所述缸套的内底面和内侧壁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缸套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衬套的部分设有环形缺口,所述衬套与所述缸套将所述环形缺口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缸套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的第二通孔,所述缸套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环形槽与外界的第三通孔。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件通过制动板固定于所述活塞的上端。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板的远离所述制动件的一侧设有环形突出部,所述环形突出部上设有导向件,所述缸套的侧壁与所述环形突出部相对应的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壁与所述导向件相对应的部分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缸套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位置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缸套的外侧壁螺纹连接。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用于锁紧所述限位件的锁紧件。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相对于所述环形槽更靠近所述第一腔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相对于所述环形槽更靠近所述第二腔体。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与所述衬套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在本技术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与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密封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防止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出现串气的现象,避免出现制动器无法复位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的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的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1-缸套;111-第一腔体;112-第一通孔;113-第二腔体;114-第二通孔;115-环形槽;116-第三通孔;12-活塞;121-第一密封圈;122-第二密封圈;123-第三密封圈;13-衬套;14-制动件;15-固定件;16-制动板;161-环形突出部;162-导向槽;163-导向件;17-限位件;171-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方式参考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包括缸套11、活塞12、衬套13和制动件14。缸套11的一端为开口端,缸套11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活塞12设置在容纳腔内,活塞12能够沿缸套11的轴向方向滑动,活塞12的下端与缸套11的内壁紧密贴合。衬套13设置在缸套11与活塞12之间且靠近缸套11的开口端,衬套13的上端通过固定件15与缸套11固定连接,衬套13的外壁与缸套11的内壁紧密贴合,衬套13的内壁与活塞12的外壁紧密贴合。活塞12的底面能够与缸套11的内底面和内侧壁围成第一腔体111,缸套11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体111与外界的第一通孔112,使用时,第一通孔112用于与通气管或排气管连通。活塞12在靠近衬套13的部分设有环形缺口,衬套13与缸套11将环形缺口围成第二腔体113,缸套11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腔体113与外界的第二通孔114,使用时,第二通孔114用于与通气管或排气管连通。缸套11的侧壁位于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3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壁沿周向设有环形槽115,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连通环形槽115与外界的第三通孔116。需要说明的是,环形槽1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形槽11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弧形、矩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当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3之间出现串气时,气体能够流入到环形槽115内,然后从第三通孔116排除到外界。制动件14设置在活塞12的上端。本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活塞、衬套和制动件,所述缸套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缸套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缸套可滑动的配合,所述活塞的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缸套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衬套设置于所述缸套与所述活塞之间且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衬套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缸套固定连接,所述制动件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上端,所述活塞的底面能够与所述缸套的内底面和内侧壁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缸套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衬套的部分设有环形缺口,所述衬套与所述缸套将所述环形缺口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缸套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的第二通孔,所述缸套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环形槽与外界的第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活塞、衬套和制动件,所述缸套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缸套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缸套可滑动的配合,所述活塞的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缸套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衬套设置于所述缸套与所述活塞之间且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衬套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缸套固定连接,所述制动件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上端,所述活塞的底面能够与所述缸套的内底面和内侧壁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缸套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衬套的部分设有环形缺口,所述衬套与所述缸套将所述环形缺口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缸套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的第二通孔,所述缸套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环形槽与外界的第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动复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通过制动板固定于所述活塞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动复位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林森周业荣张泽彬米勇严映峰陈玉林潘建东易旭涛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