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88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机架、输送带、横向滑轨、纵向滑轨、胶框推动气缸、胶框、红外线装置、升降装置与取料铲,输送带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机架上,横向滑轨设有两组,横向滑轨分别设在机架上上两侧,纵向滑轨设有若干组,纵向滑轨分别设在机架的两个侧面,胶框推动气缸设有两组且分别滑设在横向滑轨上,升降装置滑设在纵向滑轨上,取料铲设有若干组且分别对称设在升降装置的两侧,取料铲上设有红外线装置,采用整框取料,能够大幅度提高取料的效率,通过红外线装置的追踪,使取料铲准确地对准产品之间的间隙进行取料而不会碰坏产品。

An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ame, a conveyor belt,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slide, slide, glue box pushing cylinder, a rubber frame, an infrared device, lifting device and loading shovel,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two group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frame, a transverse sl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two groups of transverse slid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The vertical sliding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ps, two side longitudinal slide rai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rame, plastic frame driv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two groups and respectively in a sliding horizontal slide, slide lif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longitudinal slide, taking shove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ps which were c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fting device, the infrared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picking shovel. The data,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terial by infrared device, tracking, the gap between the shovel reclaimer to accurately align the product to take without damage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尤指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因铝制品零件对外观要求较严格,在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下料容易碰坏产品,人工投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对操作人员手法需要一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整框取料、能准确识别产品位置,自动取料且不会碰坏产品的自动下料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机架、输送带、横向滑轨、纵向滑轨、胶框推动气缸、胶框、红外线装置、升降装置与取料铲,所述输送带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机架上,所述横向滑轨设有两组,所述横向滑轨分别设在输送带两侧,所述纵向滑轨设有若干组,所述纵向滑轨分别设在机架的两个侧面,所述胶框推动气缸设有两组且分别滑设在横向滑轨上,所述升降装置滑设在纵向滑轨上,所述取料铲设有若干组且分别对称设在升降装置的两侧,所述取料铲上设有红外线装置。优选的,所述输送带设在两组横向滑轨之间。优选的,所述取料铲的位置设在横向滑轨与输送带之间。优选的,所述胶框内壁两侧设有多组凸起的长条,所述取料铲与长条的位置对应。优选的,所述机架表面对应着取料铲的位置设有缺口且缺口下方的内部镂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整框取料,能够大幅度提高取料的效率,通过红外线装置的追踪,使取料铲准确地对准产品之间的间隙进行取料而不会碰坏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输送带;3.横向滑轨;4.纵向滑轨;5.胶框推动气缸;6.胶框;7.升降装置;8.取料铲。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机架1、输送带2、横向滑轨3、纵向滑轨4、胶框推动气缸5、胶框6、红外线装置、升降装置7与取料铲8,所述输送带2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机架1上,所述横向滑轨3设有两组,所述横向滑轨3分别设在输送带两侧,所述纵向滑轨4设有若干组,所述纵向滑轨4分别设在机架1的两个侧面,所述胶框推动气缸5设有两组且分别滑设在横向滑轨3上,所述升降装置7滑设在纵向滑轨4上,所述取料铲8设有若干组且分别对称设在升降装置7的两侧,所述取料铲8上设有红外线装置,通过红外线装置的追踪,使取料铲8准确地插入产品之间的间隙。优选的,所述输送带2设在两组横向滑轨3之间,产品放在输送带2上输送时就不会碰到横向滑轨3。优选的,所述取料铲8设在横向滑轨3与输送带2之间。优选的,所述胶框6内壁两侧设有多组凸起的长条,产品放在每两个长条之间。优选的,所述机架1对应着取料铲8的位置设有缺口且缺口下方的内部镂空,取料完成之后,升降装置7向下移动,两侧的取料铲8逐一将产品投放到输送带2上。工作原理:将一筐产品放置在胶框推动气缸5上,胶框推动气缸5推动着胶框6靠近取料铲8,同时取料铲8通过红外线装置对准胶框6内产品之间的间隙(长条在胶框6内的位置)进行取料,取料完成后,产品跟着升降装置7往下移动,取料铲8将产品逐一投放到输送带2上,升降装置7上升,取料铲8继续取料。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带、横向滑轨、纵向滑轨、胶框推动气缸、胶框、红外线装置、升降装置与取料铲,所述输送带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机架上,所述横向滑轨设有两组,所述横向滑轨分别设在输送带两侧,所述纵向滑轨设有若干组,所述纵向滑轨分别设在机架的两个侧面,所述胶框推动气缸设有两组且分别滑设在横向滑轨上,所述升降装置滑设在纵向滑轨上,所述取料铲设有若干组且分别对称设在升降装置的两侧,所述取料铲上设有红外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带、横向滑轨、纵向滑轨、胶框推动气缸、胶框、红外线装置、升降装置与取料铲,所述输送带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机架上,所述横向滑轨设有两组,所述横向滑轨分别设在输送带两侧,所述纵向滑轨设有若干组,所述纵向滑轨分别设在机架的两个侧面,所述胶框推动气缸设有两组且分别滑设在横向滑轨上,所述升降装置滑设在纵向滑轨上,所述取料铲设有若干组且分别对称设在升降装置的两侧,所述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