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64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能够连接或分离的锁扣和锁舌,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韧性带、第二韧性带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所述第一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扣伸出,同时所述第二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并与所述锁扣对准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锁舌解锁后,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实现锁扣和锁舌的自动上锁,防止因为乘员不主动进行安全带锁止,存在的安全隐患。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a lock can be connected or separated and the lock tongue, wherein the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first zone, second zone and ductile ductile end with a first driving component, the toughness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omponen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ck, with one end the toughness of the secon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ck tongue is connected; the drive assembly drive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belt ductile ductile zone extends the first belt can drive the toughness lock out, while the second toughness belt can drive the lock tongue in alignment with the locking connection; the lock and the lock tongue is unlocked, the drive assembly drive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ductile ductile shear zone with retraction. By realizing the automatic locking of the locking button and the lock tongue, the utility model prevents the occupant from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carry out the safety belt lock and has the hidden safety hidden d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乘用车基本为三点式安全带,卷收器通过乘员上侧支撑点进行卷收。上锁时,需人工从上侧下拉安全带锁舌,然后插入到斜下方的锁扣中。现有的安全带需要人工进行上锁,操作便利性差,由于部分乘员乘车时不进行安全带锁止,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上锁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上锁的安全保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能够连接或分离的锁扣和锁舌,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韧性带、第二韧性带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所述第一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扣伸出,同时所述第二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并与所述锁扣对准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锁舌解锁后,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进一步地,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安全带和第一卷收器,所述安全带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座椅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端位于所述座椅一侧的下方,所述锁舌套设在所述安全带上,所述锁扣位于所述座椅另一侧的下方,所述第一卷收器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与所述锁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时带动所述锁舌伸出,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时与所述锁舌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韧性带的另一端设有定位件,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锁舌连接推动所述锁舌向前伸出,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时,所述定位件后退与所述锁舌分离。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第二韧性带。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座椅的后方或靠背的内部,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分别沿所述弧形轨道伸出或缩回。进一步地,所述锁舌活动套设在所述安全带上。进一步地,所述锁舌固定在所述安全带上,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卷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为钢带,所述钢带上设有多个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主动轮或所述从动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乘员入座后,发出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所述锁扣和所述锁舌解锁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韧性带和第二韧性带带动锁扣和锁舌自动对准连接,实现了锁扣和锁舌的自动上锁,防止因为乘员不主动进行安全带锁止,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到座椅上的使用前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到座椅上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安全保护装置的锁扣和第一韧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安全保护装置的锁舌和第二韧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到座椅上的使用前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到座椅上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全保护装置的锁舌和第二韧性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锁扣2-锁舌3-第一韧性带4-第二韧性带5-驱动组件6-弧形轨道41-定位件51-主动轮52-从动轮10-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可以用于飞机的座椅,或4D电影的座椅,游戏机的座椅等,需要配置两点式固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上。如图1-2所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能够连接或分离的锁扣1和锁舌2,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韧性带3、第二韧性带4和驱动组件5,第一韧性带3的一端与驱动组件5连接,另一端与锁扣1连接,第二韧性带4的一端与驱动组件5连接,另一端与锁舌2连接;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韧性带3和第二韧性带4伸出,第一韧性带3能够带动锁扣1伸出,同时第二韧性带4能够带动锁舌2伸出并与锁扣1对准连接;锁扣1与锁舌2解锁后,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韧性带3和第二韧性带4缩回。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的安全保护装置的锁扣1安装在座椅10的一侧,锁舌安装在座椅10的另一侧。可以是座椅10自身的一侧或另一侧,也可以是座椅10之外的一侧或另一侧。锁扣1和锁舌2位于接近乘员腰部或臀部的位置,锁扣1和锁舌2连接后,第一韧性带3和第二韧性带4环绕乘员的腰部或大腿部,环绕大腿部的固定方式,类似于常见的飞机座椅安全带的固定方式。不使用安全保护装置时,只有锁扣1和锁舌2暴露在外面,第一韧性带3、第二韧性带4以及驱动组件5隐藏在座椅10的靠背后面或靠背的内部。实施例一中,如图3-4所示,锁舌2与第二韧性带4固定连接,锁扣1与第一韧性带3固定连接。由于韧性带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刚度,韧性带既可以弯曲,又能够按照指定的路径移动。当韧性带在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伸出时,韧性带能够沿设计的路径移动,达到指定的位置,实现锁扣1与锁舌2的对接。当驱动组件5再次驱动韧性带缩回时,韧性带又会沿设计的路径缩回,方便乘员离开。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电机(图未示)、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电机驱动主动轮51,主动轮51带动第一韧性带3和从动轮52,从动轮52带动第二韧性带4。图2中的箭头表示主动轮51、从动轮52的转动方向,以及第一韧性带3和第二韧性带4的移动方向。具体为,当主动轮51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韧性带3伸出,第一韧性带3从座椅10的左侧朝向座椅10的中部移动,主动轮51同时带动从动轮52顺时针转动,从动轮52带动第二韧性带4伸出,第二韧性带4从座椅10的右侧朝向座椅10的中部移动。当主动轮51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韧性带3缩回,第一韧性带3从座椅10的中部朝向座椅10的左侧移动,主动轮51同时带动从动轮52逆时针转动,从动轮52带动第二韧性带4缩回,第二韧性带4从座椅10的中部朝向座椅10的右侧移动。可选地,驱动组件5还可以由其他的驱动部件或传动部件构成。例如:可以采用带传动,或链轮传动等方式。进一步地,如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能够连接或分离的锁扣和锁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韧性带、第二韧性带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所述第一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扣伸出,同时所述第二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并与所述锁扣对准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锁舌解锁后,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能够连接或分离的锁扣和锁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韧性带、第二韧性带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所述第一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扣伸出,同时所述第二韧性带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并与所述锁扣对准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锁舌解锁后,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韧性带和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安全带和第一卷收器,所述安全带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座椅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端位于所述座椅一侧的下方,所述锁舌套设在所述安全带上,所述锁扣位于所述座椅另一侧的下方,所述第一卷收器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与所述锁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时带动所述锁舌伸出,所述第二韧性带缩回时与所述锁舌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韧性带的另一端设有定位件,所述第二韧性带伸出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锁舌连接推动所述锁舌向前伸出,所述第二韧性带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