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
技术介绍
汽车在实际生产装配时,很多零部件的安装需要采用人安装的方式,由于零部件的重量及数量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候存在零部件较重的情况,有时候存在零部件较多的情况,为提高对零部件装配的便捷度,一般将零部件放置在转运小车上,并且转运至待装配的车体旁侧,或者将车体抬升起来,装载零部件的转运小车转移至车体的下方,从而方便装配人员的装配作业。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小车只是普通的带有滚轮的铁架车,其实际装配时,当作业人员站在转运小车上装配时,当面临装配位置较高或者较低时,装配人员在装配时会非常的费力,因此转运小车在实际使用时显得极为笨拙,而且为方便转运小车的转运,一般在小车上安装有万向轮,当转运小车转运至装配位置时,万向轮上自身带有的截止机构,从而将万向轮卡住,避免转运小车的移动,然而当转运小车上的零部件加作业人员的重量较大时,很容易造成转运小车的摇晃,摇晃的转运小车对于作业人员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能够实现升降的同时,还能确保装配小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上设置有外向轮(20)及驻车脚(30),所述驻车脚(30)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驻车脚(30)上下移动,所述驻车脚(30)位于车体(10)最低端时,驻车脚(30)的下端低于外向轮(20),所述车体(10)上还交叉设置有两支架杆(11),所述两支架杆(11)交叉布置且下端与车体(10)铰接,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上端与平台(40)铰接,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两端铰接轴水平且均与车体(10)的车长方向垂直,所述平台(40)的上方设置有台架(41),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下端铰接轴上设置有驱动柱(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上设置有外向轮(20)及驻车脚(30),所述驻车脚(30)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驻车脚(30)上下移动,所述驻车脚(30)位于车体(10)最低端时,驻车脚(30)的下端低于外向轮(20),所述车体(10)上还交叉设置有两支架杆(11),所述两支架杆(11)交叉布置且下端与车体(10)铰接,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上端与平台(40)铰接,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两端铰接轴水平且均与车体(10)的车长方向垂直,所述平台(40)的上方设置有台架(41),所述两支架杆(11)的下端铰接轴上设置有驱动柱(12),动力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柱(1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0)上的驱动油缸(13),所述驱动油缸(13)的活塞杆与驱动柱(12)铰接,所述驱动油缸(13)的缸体与车体(10)铰接,所述驱动油缸(13)沿着车体(10)长度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升降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0)下方的第一连杆(31),所述第一连杆(31)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与车体(10)的车长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连杆(31)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连杆(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毅,张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