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53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部间隙配合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以使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改善了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中的受力强度,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滑柱上支撑结构刚度衰减的下限值,避免了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引起的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

Support structure and car on a slippery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
技术介绍
滑柱上支撑结构是组成滑柱总成的主要部件之一,起到缓冲连杆冲击、减少振动能量、提升整车舒适性能等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的滑柱上支撑结构通常包括支座1、外管2、内管3和环形橡胶7,支座1、外管2、内管3和环形橡胶7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用于装配滑柱总成的连杆;其中,在支座1的顶面通常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11,外管2套设在内管3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支座1的底面上,环形橡胶7设置在外管2与内管3之间以使各部件固定连接。然而,上述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刚度会随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出现衰减等现象,从而使缓冲减振效果下降,特别是严重时还会引起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出现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该滑柱上支撑结构改善了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中的受力强度,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滑柱上支撑结构刚度衰减的下限值,避免了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引起的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部间隙配合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以使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包括上盘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上盘体底面上的上套接部,所述下支架包括下盘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下盘体顶面上的下套接部,所述上套接部与所述下套接部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上套接部为套筒,所述下套接部为套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套杆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下部具有限位孔,所述套杆的上部具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孔中,在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并且在所述套筒的底面与所述套杆的下部之间设有橡胶。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盘体上分布有多个上安装孔,在每一上安装孔中固定一所述上套接部;在所述下盘体上对应分布有多个下安装孔,在每一下安装孔中固定一所述下套接部。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套接部的顶端设有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固定在所述上安装孔中;在所述下套接部的底端设有下安装柱,所述下安装柱固定在所述下安装孔中。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盘体和下盘体上分别分布有多个流通孔,所述橡胶填充在所述流通孔中。进一步地,在所述支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螺栓,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支座的顶面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滑柱上支撑结构。本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设有支撑部,橡胶通过在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填充的方式使各部件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支撑部能够作为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时的受力骨架,改善了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中的受力强度,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滑柱上支撑结构刚度衰减的下限值,避免了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引起的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滑柱上支撑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外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套接部与下套接部的套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与外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滑柱上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滑柱上支撑结构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座;11:连接部;2:外管;3:内管;4:上支架;41:上盘体;42:上套接部;43:限位孔;44:上安装孔;45:上安装柱;46:上流通孔;5:下支架;51:下盘体;52:下套接部;53:限位柱;54:下安装孔;55:下安装柱;56:下流通孔;6:橡胶;7:环形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2至图10所示,本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外管2套设在内管3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支座1的底面上,支撑部间隙配合在外管2与内管3之间,支撑部具有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上支架4和下支架5,在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6以使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滑柱上支撑结构设有支撑部,橡胶6通过在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填充的方式使各部件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支撑部能够作为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时的受力骨架,从而改善了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中的受力强度,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滑柱上支撑结构刚度衰减的下限值,避免了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引起的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在本技术中,支座1、外管2和内管3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指的是支座1、外管2、内管3和支撑部中的各个部件分别具有通孔,并且各个部件的通孔为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通孔主要用于装配滑柱总成的连杆。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座1可以呈三角形,其通孔可以设置在支座1的中心处;在支座1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11,对连接部11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数量不作严格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连接部11可以为螺栓,螺栓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支座1的顶面上,螺栓可以设置为三个,三个螺栓可以分别设置在三角形支座1的三个角处。此外,外管2作为内管3和支撑部等部件的安装载体,其可以焊接固定在支座1的通孔外周。在本技术中,支撑部作为橡胶在冲击、振动、扭转过程时的受力骨架,可以为刚性结构件。对该支撑部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制,其只要由两个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部件配合形成即可。其中,相互套接用于使两个部件相对限位和固定,在橡胶老化时,滑柱上支撑结构的上下运动受到两个套接部件相对位置的限制,从而刚度在衰减到一定值后不会继续下降,避免车轮上跳行程增加从而引起的车轮与轮罩干涉等不良现象;而间隙配合便于分担后续填充的橡胶的扭曲变形,进而提高整个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寿命。具体地,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上支架4可以包括上盘体41和至少一个固定在上盘体41底面上的上套接部42,下支架5可以包括下盘体51和至少一个固定在下盘体51顶面上的下套接部52,其中上套接部42与下套接部52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本技术对上套接部42与下套接部52的套接方式不作严格限制,既可以是上套接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部间隙配合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以使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具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且顶面固定在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部间隙配合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在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橡胶以使所述支座、外管、内管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上盘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上盘体底面上的上套接部,所述下支架包括下盘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下盘体顶面上的下套接部,所述上套接部与所述下套接部相互套接并且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接部为套筒,所述下套接部为套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套杆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下部具有限位孔,所述套杆的上部具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孔中,在所述限位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彭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