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02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一滑动件上。滑动件具有第一前端配合部、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第一后端配合部。弹性件包括中间本体、第一延伸体以及第二延伸体。第一延伸体具有一与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中间本体具有一与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且第二延伸体具有一与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第二中间配合部从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中间本体与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中间本体的宽度,W2为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借此以增加中间本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弹性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The combined structure of zipper head and its elastic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技术介绍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组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者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做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链接组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然而,现有技术的拉链头所使用的弹片的结构强度仍具有可改限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底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底端滑动体的顶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底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其中,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配合部以及一第一中间配合部,且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第一后端配合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中间本体、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体以及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且所述第二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弹性件被限位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所述中间本体的宽度,W2为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开口以及一第一中间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从所述第一前端开口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一中间开口向外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第二前端开口,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第二中间开口,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为所述第二前端开口,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二中间开口向内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的一末端穿过所述第一前端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二前端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前端开口相互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一中间开口且顶抵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其中,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延伸体的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为一形成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二延伸体的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插入所述限位空间的所述定位凹槽内且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卡扣配合,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设置于所述中间本体的中央位置,所述中间本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所分隔开的两个侧边框部,且每一个所述侧边框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一倾斜导引面,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二倾斜导引面,且两个所述第一倾斜导引面分别面向两个所述第二倾斜导引面,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具有一第一左侧内表面、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的第一右侧内表面、一紧邻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的第二左侧内表面、一对应于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且紧邻所述第一右侧内表面的第二右侧内表面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内表面之间的前侧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内表面两者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中间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所述第二右侧内表面以及所述前侧内表面的三者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部分的体积小于或者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另外一部分的体积,其中,所述中间本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所分隔的两个侧边框部,且两个所述侧边框部中的一个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第一前端配合部、一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一第一后端配合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一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以及一与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弹性件的一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所述中间本体的宽度,W2为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底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底端滑动体的顶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底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都设置在所述顶端滑动体上,且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体以及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体上,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本体上,且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体上。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开口以及一第一中间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从所述第一前端开口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一中间开口向外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第二前端开口,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第二中间开口,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为所述第二前端开口,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二中间开口向内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的一末端穿过所述第一前端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二前端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前端开口相互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一中间开口且顶抵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其中,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延伸体的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为一形成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二延伸体的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插入所述限位空间的所述定位凹槽内且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卡扣配合,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设置于所述中间本体的中央位置,所述中间本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所分隔开的两个侧边框部,且每一个所述侧边框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一倾斜导引面,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二倾斜导引面,且两个所述第一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底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底端滑动体的顶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底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其中,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配合部以及一第一中间配合部,且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第一后端配合部;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中间本体、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体以及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且所述第二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弹性件被限位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所述中间本体的宽度,W2为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7 TW 1062116001.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底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底端滑动体的顶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底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其中,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配合部以及一第一中间配合部,且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第一后端配合部;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中间本体、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体以及一从所述中间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且所述第二延伸体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弹性件被限位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所述中间本体的宽度,W2为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前端开口以及一第一中间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从所述第一前端开口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一中间开口向外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具有一第二前端开口,所述中间本体具有一第二中间开口,所述第二前端配合部为所述第二前端开口,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第二中间开口向内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体的一末端穿过所述第一前端开口,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二前端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前端开口相互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一中间开口且顶抵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其中,所述侧端连接体具有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延伸体的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为一形成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二延伸体的所述第二后端配合部插入所述限位空间的所述定位凹槽内且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卡扣配合,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设置于所述中间本体的中央位置,所述中间本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所分隔开的两个侧边框部,且每一个所述侧边框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一倾斜导引面,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外缘处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侧端连接体的两相反侧端旁的两个第二倾斜导引面,且两个所述第一倾斜导引面分别面向两个所述第二倾斜导引面,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具有一第一左侧内表面、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的第一右侧内表面、一紧邻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的第二左侧内表面、一对应于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且紧邻所述第一右侧内表面的第二右侧内表面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内表面之间的前侧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左侧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内表面两者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中间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二左侧内表面、所述第二右侧内表面以及所述前侧内表面三者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穿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部分的体积小于或者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另外一部分的体积,其中,所述中间本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所分隔的两个侧边框部,且两个所述侧边框部中的一个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宽度。4.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第一前端配合部、一第一中间配合部以及一第一后端配合部;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前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前端配合部、一与所述第一中间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中间配合部以及一与所述第一后端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后端配合部;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从所述弹性件的一中间本体向内延伸而出,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二中间配合部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W1-W2)/2≧W2,其中W1为所述中间本体的宽度,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于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