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5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3:37
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柱,拉片由拉动部和旋转部组成,上翼板的后部具有一凸块,上翼板的中部具有一对向上凸出于该上翼板上表面的凸层;弹片的前部铆接于导柱上,后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可活动地扣压于凸块外侧;弹片的中部还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弧板,该弧板插设于两个所述凸层之间;旋转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片与上翼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凸块与一对凸层之间,朝前拉动拉动部时,该旋转部能够抵触于一对凸层的外侧壁和所述弧板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片塑性变形,提高拉链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拉动拉片时用力过猛使旋转部越过凸层最终损坏拉头的情况。

A copper pull head with double hops

With a double jump point copper pull head, comprising a pull head body, shrapnel and pull tab, the pull head body comprises an upper wing plate and the lower wing plate and a guide post, pull plate is composed of a pulling part and a rotating part on the rear wing plate with a convex block, middle upper wing plate with a pair of out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vex convex layer; the front shrapnel riveted on the pillar, the rea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is movably buckled on the convex side; the middle spring has a downward curved folding plate, the arc plate is inserted in two one of the convex layers; in the rotating par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between the shrapnel and the upper wing plat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located between the convex block and a convex layer, pulling the pulling towards the front part,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rotating part can be abutted on a pair of convex layer and the arc plate. Therefor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hrapnel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zipper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situation of pulling too hard when pulling the sheet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so that the rotating part will eventually damage the pull head through the convex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拉头,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铜拉头大多由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组成,其对弹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只要弹片一变形,整个铜拉头便宣告坏损,因此,铜拉头设计的重中之重便是避免弹片在使用中变形,而现有的铜拉头均难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具有锁定装置的拉链滑扣(授权公告号CN1165252C),它包括:一设置在滑扣本体的上板的后部上的突伸件和一设置的棘爪孔;一设置在导柱的前表面内且带有一被啮合部的凹槽:一板簧,它呈倒U字形形状,并且包括一位于其一端的锁定棘爪和一位于其另一端且具有一啮合部的下垂件,一啮合用舌件设置在一中心基片内从而使其自所述中心基片上延伸出来而呈一种曲形状态;一设置在所述锁定棘爪附近并且与所述后突伸件自由地、可移动地啮合的钩合孔;与所述被啮合部相啮合的所述下垂件的所述啮合部:以及一带有拉襻的凸轮部的枢轴,它设置在所述后突伸件和所述啮合用舌件之间;所述拉链滑扣的特征在于:一接触部藉助一突伸件或一通孔形成在上板的前部上;所述啮合用舌件安装在上板上,从而使其能始终与所述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该专利中,拉动该拉片时,拉片会直接作用在板簧,长期使用,极易损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拉链的带有锁定装置的拉头(授权公告号CN1268249C),其公开了板状弹簧安装在本体上,其锁定爪从其一端弯曲并且弹簧部从另一端与锁定爪相同的方向弯曲。板状弹簧的弹簧部固定在本体的导柱的前端,使得弯曲部暴露在导柱。拉攀安装在本体与板状弹簧之间。一凸轮被设置在拉攀的轴的底表面。当拉攀放置在本体的前侧时,在通孔的边与弯曲部之间形成一间隙,防止板状弹簧塑性变形。但是该专利也仅能解决拉攀放置在本体的前侧时防止板状弹簧塑性变形,而拉攀的使用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对板状弹簧施加作用力,依然会加快板状弹簧的耗损速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带有自动止动器的拉链滑块(授权公告号CN1301675C),公开了其能够容纳一个在滑块的一个引导柱的前表面中的簧片的一个下垂件。在滑块的主体中,一个上片和一个下片通过引导柱互相连接,并且引导柱的前表面设有一个在一个垂直方向上连续开口的凹槽部分。通过弯曲位于上片的顶面上的自动止动机构的簧片的一端形成的下垂件接合并位于凹槽部分中,凹槽部分的底端设有一个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位于下垂件的下面,以便保护下垂件的前端,并且突出部分的形状防止一个尖锐物体插在下垂件与突出部分之间,因此保护滑块,防止意外损坏。但是该专利也仅能避免尖锐物体插在下垂件与突出部分之间而保护滑块,而无法有效解决弹片在长期使用中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铜拉头中的弹片在使用中容易变形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该上翼板前端与下翼板前端的导柱,所述拉片由拉动部和旋转部组成,所述上翼板的后部具有一凸块,所述上翼板的中部具有一对向上凸出于该上翼板上表面的凸层;所述弹片的前部铆接于所述导柱上,后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可活动地扣压于所述凸块外侧;所述弹片的中部还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弧板,该弧板插设于两个所述凸层之间;所述旋转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弹片与上翼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凸块与一对凸层之间,朝前拉动所述拉动部时,该旋转部能够抵触于所述一对凸层的外侧壁和所述弧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拉片翻转至与所述上翼板上表面相互平行时,所述旋转部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弹片、上翼板相抵触,在水平方向上分别与凸块、一对凸层相抵触。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呈7字型,其上端朝后延伸穿过所述通孔用于勾住所述弹片以对其活动进行限位、下端朝前呈斜向下的角度延伸至与所述上翼板上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凸层的后侧壁与顶壁的连接处为一弧形面。进一步的,所述导柱的前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片的前侧向下弯折并沉陷于所述凹槽内与所述导柱铆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上翼板后部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方孔,所述弹片的后端向下穿过所述方孔并能够延伸至所述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弧板和一对凸层,使得拉片转动时其旋转部能够直接抵触于弧板和凸层的外侧壁上,而不需要对弹片本体施压,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片塑性变形,提高拉链的使用寿命;此外,弧板的设计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拉动拉片时用力过猛使旋转部越过凸层最终损坏拉头的情况。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旋转部在水平方向分别与凸块与凸层相抵触,使得本拉头不使用时,拉片能够稳定地夹设在弹片与上翼板之间而不会轻易震动,一来提高了拉链整体的美观度,二来也提高了拉链的使用寿命。3、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7字型凸块的下端朝前呈斜向下的角度延伸,使得其与旋转部相接触的一面具有斜度,从而给旋转部的转动提供一个过渡的效果,进而使拉片的转动更加平滑。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凸层的后侧壁与顶壁的连接处为一弧形面,使得拉片转动时,旋转部是与平滑的弧角相抵触,由此能够避免出现旋转部转动时频繁接触尖锐的部位而受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1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弹片2和拉片3,拉头本体1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该上翼板11前端与下翼板12前端的导柱13,拉片3由拉动部31和旋转部32组成,上翼板11的后部具有一凸块4,其中,上翼板11的中部具有一对向上凸出于该上翼板11上表面的凸层5;弹片2的前部21铆接于导柱13上,后部22开设有通孔23,并通过该通孔23可活动地扣压于凸块4外侧;弹片2的中部还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弧板24,该弧板24插设于两个凸层5之间;旋转部3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片2与上翼板1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凸块4与一对凸层5之间,朝前拉动拉动部31时,该旋转部32能够抵触于一对凸层5的外侧壁和弧板24上。通过设置弧板24和一对凸层5,使得拉片3转动时其旋转部32能够直接抵触于弧板24和凸层5的外侧壁上,而不需要对弹片2本体施压,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片2塑性变形,提高拉链的使用寿命;此外,弧板24的设计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拉动拉片时用力过猛使旋转部32越过凸层5作用于弹片上最终损坏拉头的情况。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的,拉片3翻转至与上翼板11上表面相互平行时,旋转部32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与弹片2、上翼板11相抵触,在水平方向上分别与凸块4、一对凸层5相抵触。通过设置旋转部32在水平方向分别与凸块4与凸层5相抵触,使得本拉头不使用时,拉片能够稳定地夹设在弹片2与上翼板11之间而不会轻易震动,一来提高了拉链整体的美观度,二来也提高了拉链的使用寿命。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的,凸块4呈7字型,其上端朝后延伸穿过通孔23用于勾住弹片2以对其活动进行限位、下端朝前呈斜向下的角度延伸至与上翼板11上端连接。通过设置7字型凸块4的下端朝前呈斜向下的角度延伸,使得其与旋转部32相接触的一面具有斜度,并且两者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该上翼板前端与下翼板前端的导柱,所述拉片由拉动部和旋转部组成,所述上翼板的后部具有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的中部具有一对向上凸出于该上翼板上表面的凸层;所述弹片的前部铆接于所述导柱上,后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可活动地扣压于所述凸块外侧;所述弹片的中部还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弧板,该弧板插设于两个所述凸层之间;所述旋转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弹片与上翼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凸块与一对凸层之间,朝前拉动所述拉动部时,该旋转部能够抵触于所述一对凸层的外侧壁和所述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该上翼板前端与下翼板前端的导柱,所述拉片由拉动部和旋转部组成,所述上翼板的后部具有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的中部具有一对向上凸出于该上翼板上表面的凸层;所述弹片的前部铆接于所述导柱上,后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可活动地扣压于所述凸块外侧;所述弹片的中部还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弧板,该弧板插设于两个所述凸层之间;所述旋转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弹片与上翼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凸块与一对凸层之间,朝前拉动所述拉动部时,该旋转部能够抵触于所述一对凸层的外侧壁和所述弧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双跳点的铜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翻转至与所述上翼板上表面相互平行时,所述旋转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汉贤魏开铧朱松峰朱想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