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84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死空间且保护线束不受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还能够防止控制装置被淋湿。一种电力设备单元(20),其具备:向电动发电机(3b)供电的蓄电池(50);控制蓄电池(50)的ECU(70);及连接蓄电池(50)和ECU(70)的控制系统线束(100),蓄电池(50)和ECU(70)配置成隔着空间部(S)而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控制系统线束(100)具备在空间部(S)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束部(101)及从下方与ECU(70)连接的ECU连接部(105)。

Power unit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电力设备、控制装置及线束的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同时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来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仅使用电动机而行驶的电动车等车辆上,搭载有收容蓄电池(电力设备)、逆变器(电力转换器)、ECU(控制装置)等高压系统设备的电力设备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5070号公报电力设备单元通常配置在对车辆碰撞时的冲击的安全性较高的位置,但需要可靠地进行保护以免损伤连接高压系统设备彼此的高压配线(线束)。尤其是对未夹装熔丝的高压配线(例如,连接蓄电池和ECU的蓄电池电压检测用配线等)要求严格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死空间且保护线束免受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还能够防止控制装置被淋湿的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力设备单元(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电力设备单元20),其具备:向电动机(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发电机3b)供电的电力设备(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蓄电池50);控制该电力设备的控制装置(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ECU70);及连接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的线束(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线束100),其中,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隔着空间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空间部S)在前后方向上相邻,所述线束具备:在所述空间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束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束部101);及从下方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连接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ECU连接部105)。另外,所谓“前后方向”无需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也可以是车辆的左右方向等。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电力设备单元,其中,所述线束具备:在所述电力设备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束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第二线束部102);在所述电力设备的与所述控制装置相反的一侧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三线束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第三线束部103);及从下方与所述电力设备连接的电力设备连接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蓄电池连接部106)。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电力设备单元,其中,所述电力设备单元具备对所述电力设备的电力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逆变器60),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电力转换器配置成在与前后方向及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二线束部配置于所述电力设备与所述电力转换器之间的边界部附近。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搭载有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述的电力设备单元的车辆(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车辆1),其中,所述电力设备单元收容于形成在底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底板4)上的凹状的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4a),所述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设置于座位(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前座5)的下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连接电力设备和控制装置的线束的第一线束部通常为对车辆碰撞时的冲击的安全性较高的部位,并在电力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的空间部沿铅垂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死空间且能够保护线束免受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另外,线束具备从下方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结露等水经由线束而进入到控制装置。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线束具备:在电力设备的上方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束部;在电力设备的与控制装置相反的一侧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三线束部;及从下方与电力设备连接的电力设备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结露等水经由线束而进入到电力设备。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线束的第二线束部配置于电力设备与电力转换器之间的边界部附近,因此能够配置有效地利用了电力设备单元内的空间的线束。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电力设备单元收容于形成在底板上的凹状的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设置于座位的下方,因此在对车辆碰撞时的冲击的安全性较高的部位配置电力设备单元,并能够保护电力设备、控制装置及线束免受车辆碰撞时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设备单元的车辆的概要侧视图。图2是表示电力设备单元的配置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剖视图。图3是电力设备单元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电力设备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电力设备单元的控制系统线束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电力设备单元的线束支架及逆变器(有罩)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电力设备单元的线束支架及逆变器(无罩)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线束支架的定位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使线束支架的定位部旋转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使线束支架的定位部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图7的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3b电动发电机(电动机);4底板;4a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5前座(座位);20电力设备单元;50蓄电池(电力设备);60逆变器(电力转换器);70ECU(控制装置);100控制系统线束(线束);101第一线束部;102第二线束部;103第三线束部;105ECU连接部(控制装置连接部);106蓄电池连接部(电力设备连接部);S空间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沿着符号的朝向来观察,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按照由驾驶员观察的方向,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设为Fr、后方设为Rr、左侧设为L、右侧设为R、上方设为U、下方设为D来表示。如图1所示,在车辆1上,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2内搭载有动力单元3,该动力单元3串联设置有发动机3a及电动发电机3b。电动发电机3b例如为三相交流电动机。车辆1为通过发动机3a和/或电动发电机3b驱动且在车辆减速时等能够回收来自电动发电机3b的电力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1中,发动机3a及电动发电机3b的驱动力传递到作为驱动轮的前轮16。并且,车辆1减速时等,若驱动力从前轮16传递到电动发电机3b,则电动发电机3b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而产生所谓的再生制动力,车辆1的动能作为电能而被回收。所回收的电能经由后述的逆变器60充电于蓄电池50中。在发动机室2的后方,在底板4设置有配置前座5、中间座位6及后座7的车厢8。车厢8设置于前方碰撞时成为缓冲区的发动机室2的后方,由此成为对前方碰撞时的冲击的安全性较高的部位。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车厢8内的前座5(驾驶座及副驾驶座)的下侧,配置有经由未图示的电力电缆与动力单元3连接的电力设备单元20。电力设备单元20收容于形成在底板4上的凹状的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4a,在收容于该电力设备单元收纳部4a的电力设备单元20的上方,用于向前后方向调节前座5的位置的座椅轨道5a以将电力设备单元20向前后方向横跨的方式隔着规定间隙而配置。如图2~图5所示,电力设备单元20为主要包括蓄电池50、逆变器60、DC-DC转换器64、ECU70、接线盒80、电连接这些构件的配线90及收容这些构件的壳体30的单元,并且具备利用从车厢8引入的空气来冷却蓄电池50、逆变器60及DC-DC转换器64且使冷却后的空气返回到车厢8的空冷式冷却功能。电力设备单元20的壳体30具备有底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设备单元,其具备:向电动机供电的电力设备;控制该电力设备的控制装置;及连接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的线束,其中,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隔着空间部而在前后方向上相邻,所述线束具备在所述空间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束部及从下方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3 JP 2016-1786461.一种电力设备单元,其具备:向电动机供电的电力设备;控制该电力设备的控制装置;及连接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的线束,其中,所述电力设备和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隔着空间部而在前后方向上相邻,所述线束具备在所述空间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束部及从下方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单元,其中,所述线束具备:在所述电力设备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束部;在所述电力设备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泽雅人阿部真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