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手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29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A手动上料装置,包括:基座、平衡装置、弹性复位装置、盖板连接件、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平衡装置设置于基座下方,平衡装置穿过基座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基座顶面上,盖板连接件固定在盖板的底面,盖板连接件与PCBA上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的成本较低,能避免PCBA与盖板安装过程中Pin被撞弯。

PCBA manual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CBA manual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balancing device, an elastic reset device, flat connector, PCBA limit device and cover limiting device; the balance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se, the base and the balancing device through the elastic reset device is connected, PCBA limit device and cover limiting device set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cover plate connection piec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ver plate on the PCBA connection hole forming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of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and can avoid the Pin bump in the process of PCBA and cover plate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BA手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BA手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PCBA是英文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的简称,是指PCB(印制电路板)空板经过SMT(表面贴装技术)上件,再经过DIP(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插件后形成的电路板,简称PCBA。在汽车电子制造行业中,BCM(车身控制模块)是重要的产品之一,它主要由盖板、PCBA和底板组成(见图1所示)。在PCBA的生产中,插针工艺因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采用,采用插针工艺生产出的PCBA板与盖板、底板在BCM后道FA(指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全部或部分加工过程的技术)线的装配生产流程如下:1.将盖板放置在外壳组装设备的基座工装中;2.扫描PCBA的DMC码,打印机打印出DMC码;3.将PCBA安装到盖板内(本工装在该过程使用);4.将盖板组装至底板上;5.将预装后产品推入压装位,压头下压,自动贴标机将DMC贴到产品外壳上;6.取出组装后的产品,流转至下一工位;PCBA上有两个对角布置的销孔,通过盖板上与之对应的两个限位销的配合实现PCBA在盖板内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如图2所示,在安装过程中,需将PCBA的Pin插入到盖板的针孔中,在PCBA上的两个限位销孔与盖板限位销接触前,PCBA上的Pin便进入到盖板的支撑柱布置区域,有的甚至已经插入的Pin孔中。Pin孔与Pin的单边间隙为0.3mm,插入难度较大。因此,在PCBA与盖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固定的情况下,PCBA的Pin准确地插入到Pin孔中非常困难,安装过程中易与盖板干涉导致Pin被撞弯,最终导致产品失效报废。由于对外壳尺寸等条件的限制,盖板的限位销支撑不能做的过长,无法在Pin与盖板接触前起到限位导向作用,因此,在组装PCBA与盖板的过程中,PCBA上的Pin经常会发生被盖板撞弯的情况,导致产品损坏。为避免PCBA的Pin被盖板撞弯的情况,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PCBA的翻盖安装装置,包括气缸、接近开关、弹性支撑、基座、翻盖、铰链等。该装置主要由基座和翻盖两部分组成,PCBA和盖板分别固定在基座和翻盖上,两部分通过铰链连接,翻盖由汽缸驱动可沿铰链准确地翻转至基座上方,将Pin确的插入到针孔中从而避免了组装过程中Pin撞弯的问题。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该装置由气缸、接近开关、弹性支撑等结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工装夹具的制造、维护成本较高。2)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花费较大的力量反复翻动翻盖实现生产,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避免PCBA的Pin被盖板撞弯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包括:基座、平衡装置、弹性复位装置、盖板连接件、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平衡装置设置于基座下方,平衡装置穿过基座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基座顶面上,盖板连接件固定在盖板的底面,盖板连接件与PCBA上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所述基座底面设置有至少3个支撑柱能形成对基座的稳定支撑;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基座顶面的防静电装置,平衡装置穿过基座和防静电装置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防静电装置顶面上。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静电装置与PCBA的接触面采用防静电材料。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防静电装置顶面的防错块。防错块的作用是防止盖板以错误的方向放置。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连接件为销轴,该销轴能与PCBA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导柱、直线轴承、平衡件和支撑件;导柱的第一端固定在基座的底面,直线轴承设置在平衡件上,导柱的第二端穿出直线轴承,支撑件的第一端固定在平衡件顶面,支撑件的第二端穿出基座。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具有凸缘,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支撑件的凸缘与基座之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柱和支撑件为至少三个。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限位装置优选为能插入盖板限位孔的一端为锥台形或圆锥形的限位销,PCBA限位装置优选为能插入PCBA限位孔的一端为锥台形或圆锥形的限位销。进一步改进,所述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为至少两个。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件为一平衡板或平衡架。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复位装置是弹簧或弹片。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装配过程中,利用本技术对PCBA与盖板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有效的解决了PCBA与盖板安装过程中PCBA的Pin被撞弯的问题。2)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的成本较低。下面将PCBA与盖板组装的三种方法(不采用安装装置、翻盖安装装置和本技术)做出对比:从上面的对比表格中,本技术不但有效的解决了PCBA与盖板组装过程中的弯针问题,而且自动翻盖工装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的优点。3)本技术体积较小,占用面积较小。因此,本技术对设备工作台面尺寸限制较小,放置位置较灵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一种现有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三。图6是本技术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四。图7是本技术PCBA手动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是盖板2是PCBA3是基座4是pin5是盖板限位装置第二端6是基座支撑柱7是直线轴承8是导柱9是平衡装置10是防静电装置11是支撑件11.1支撑件的凸缘12是盖板限位装置13是PCB限位装置14是防错块15是弹性复位装置A是盖板B是PCBAC是底板D显示pin进入支撑件布置区域E显示盖板连接件与PCBA未形成接触F是PCBAG是安全间隙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包括:包括:、基座、平衡装置、弹性复位装置、盖板连接件、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平衡装置设置于基座下方,防静电装置设置在基座顶面,平衡装置穿过基座和防静电装置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防静电装置顶面上,盖板连接件固定在盖板的底面,盖板连接件能与PCAB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防静电装置与PCBA的接触面采用防静电材料,防静电装置顶面设有至少一个防错块。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导柱、直线轴承、平衡件和支撑件;导柱的第一端固定在基座的底面,直线轴承设置在平衡件上,导柱的第二端穿出直线轴承,支撑件的第一端固定在平衡件顶面,支撑件的第二端穿出基座,支撑件的第二端具有凸缘,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支撑件的凸缘与基座之间。支撑件的第二端具有凸缘,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支撑件的凸缘与基座之间。本实施例中,基座底面设置有四个基座支撑柱,盖板连接件是两个销轴,两个销轴与盖板上销孔为过盈配合,平衡装置的导柱和支撑件为四个支撑柱,平衡件为一平衡板,PCBA限位装置为两个能插入PCBA限位孔的一端为锥台形或圆锥形的限位销,盖板限位装置为两个能插入盖板限位孔的一端为锥台形或圆锥形的限位销,所述盖板限位装置插入盖板限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PCBA手动上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平衡装置、弹性复位装置、盖板连接件、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平衡装置设置于基座下方,平衡装置穿过基座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基座顶面上,盖板连接件固定在盖板的底面,盖板连接件与PCBA上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平衡装置、弹性复位装置、盖板连接件、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平衡装置设置于基座下方,平衡装置穿过基座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基座顶面上,盖板连接件固定在盖板的底面,盖板连接件与PCBA上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基座顶面的防静电装置,平衡装置穿过基座和防静电装置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PCBA限位装置和盖板限位装置设置于防静电装置顶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装置与PCBA的接触面采用防静电材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防静电装置顶面的防错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A手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连接件为销轴,该销轴能与PCBA的盖板连接孔形成过盈连接。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强刘会方王毅博周自清蒋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