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939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属于人工湿地领域;所述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上游区、过滤池、进水管、进水阀、强化水质处理区、水质流动处理区、防滑装置、生物栏栅、下游区,所述的强化水质处理区包括挡墙Ⅰ、挡墙Ⅱ、连接环、调节翻板、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通过低层水质处理坡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地势坡度,形成一定的反冲,进行二次水质处理,增加水质处理效果,并根据流量及流速做出相应举措,满足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处理的要求,同时,能够防止水流动造成河底处理物质流动,造成处理成本的增加,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A river in situ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ver in the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wetland; river in the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mainly includes: upstream, filter, water inlet pipe, a water inlet valve, strengthen the water treatment area, water flow treatment area, antiskid, biological barrier and downstream areas, strengthen the water treatment area I, II, including retaining wall retaining wall connecting ring, adjusting turning plate, water, ecological ecological filler layer, gravel layer, modified filler layer, sand filter layer, the drainage pi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nnel in the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low water slope design,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terrain slope and form a certain recoil, two times increase in water treatment, water treatment effect,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flow rate and velocity, meet the river wetland system of water in situ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can prevent the flow of water from the river bottom treatment material flow,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costs, to avoid unnecessary security ris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
本技术属于人工湿地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利用湿地中的基质、水生植物与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维护与管理相对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河水污染非常严重,现阶段使用人工湿地方式进行河道河水治理,是从土地处理、稳定塘、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现有的关于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的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不能根据河水的流量及流速做出相应的改变,导致河道水质逐渐恶化,影响周围环境;现有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在对水质处理时,处理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现有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在进行水质处理时,易造成河道底部滑动,影响河道的整体走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改进,使得结构更加合理,在不增加大量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通过低层水质处理坡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地势坡度,形成一定的反冲,进行二次水质处理,增加水质处理效果,并根据流量及流速做出相应举措,满足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处理的要求,同时,能够防止水流动造成河底处理物质流动,造成处理成本的增加,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上游区、过滤池、进水管、进水阀、强化水质处理区、水质流动处理区、防滑装置、生物栏栅、下游区,其中,所述的上游区内设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的强化水质处理区包括挡墙Ⅰ、挡墙Ⅱ、连接环、调节翻板、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排水管,挡墙Ⅰ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调节翻板右端铰接,调节翻板左端下表面与挡墙Ⅱ上表面接触,挡墙Ⅰ与挡墙Ⅱ之间自上而下依次为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所述的进水管穿过挡墙Ⅰ并伸入水层中,所述的排水管一端伸入砂滤层中,另一端穿过挡墙Ⅱ伸入水质流动处理区底端,所述的防滑装置设置在强化水质处理区与水质流动处理区底部,防滑装置包括防滑格和挡块,防滑格之间与挡块连接,流动水质处理区的防滑装置倾斜设置,倾斜角度5-10°,所述的流动水质处理区与下游区连接处设有生物栏栅。进一步,所述的上游区、流动水质处理区、下游区上设有植被层。进一步,所述的生物栏栅为网格状,网格孔径为1-2cm。进一步,所述的上游区下表面与防滑装置的间距为50-60cm。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流动水质处理区采用倾斜式设计,并通过调节翻板控制河流的溢流量与处理量,可针对不同季节河流量进行改变,对水质进行反冲洗,充分利用地势坡度,水质处理与反冲洗效果较好,同时还能使河道含氧量充足,管理维护较为方便。2、通过设计二级水质处理装置,保证对流水处理的效果,并能有效避免微生物及植物残渣阻塞河道,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河道底部防滑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河道底部的处理物随河道流动,降低水质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游区、2-过滤池、3-进水管、4-进水阀、5-植被层、6-挡墙Ⅰ、7-挡墙Ⅱ、8-连接环、9-调节翻板、10-水层、11-生态填料层、12-生态砾石层、13-改性填料层、14-砂滤层、15-排水管、16-水质流动处理区、17-防滑格、18-挡块、19-生物栏栅、20-下游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2所示,所述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上游区1、过滤池2、进水管3、进水阀4、强化水质处理区、水质流动处理区16、防滑装置、生物栏栅19、下游区20,上游区1下表面与防滑装置的间距为50-60cm。其中,所述的上游区1内设有过滤池2,过滤池2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上设有进水阀4,所述的强化水质处理区包括挡墙Ⅰ6、挡墙Ⅱ7、连接环8、调节翻板9、水层10、生态填料层11、生态砾石层12、改性填料层13、砂滤层14、排水管15,挡墙Ⅰ6上设有连接环8,连接环8与调节翻板9右端铰接,调节翻板9左端下表面与挡墙Ⅱ7上表面接触,挡墙Ⅰ6与挡墙Ⅱ7之间自上而下依次为水层10、生态填料层11、生态砾石层12、改性填料层13、砂滤层14,所述的进水管3穿过挡墙Ⅰ6并伸入水层10中,所述的排水管15一端伸入砂滤层14中,另一端穿过挡墙Ⅱ7伸入水质流动处理区16底端,通过设计二级水质处理装置,保证对流水处理的效果,并能有效避免微生物及植物残渣阻塞河道,提高处理效率。所述的防滑装置设置在强化水质处理区与水质流动处理区16底部,防滑装置包括防滑格17和挡块18,防滑格17之间与挡块18连接,通过河道底部防滑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河道底部的处理物随河道流动,降低水质处理的效率,流动水质处理区的防滑装置倾斜设置,倾斜角度5-10°,通过对流动水质处理区采用倾斜式设计,并通过调节翻板9控制河流的溢流量与处理量,可针对不同季节河流量进行改变,对水质进行反冲洗,充分利用地势坡度,水质处理与反冲洗效果较好,同时还能使河道含氧量充足,管理维护较为方便,流动水质处理区与下游区20连接处设有生物栏栅19,生物栏栅19为网格状,网格孔径为1-2cm,避免河道水质处理阻塞,所述的上游区1、流动水质处理区、下游区20上设有植被层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上游受污染水流经过过滤池2对受污染水流进行初级过滤,打开进水阀4,水流从进水管3流入强化水质处理区,流水分别经过生态填料层11、生态砾石层12、改性填料层13、砂滤层14后经排水管15流入水质流动处理区16中,并通过水流压力,从水质流动处理区16进行二次处理后从生物栏栅19出流入下游区20,当水质处理较差时,关闭进水阀4,打开调节翻板9,水质流动处理区16中的水流利用坡度反冲至强化水质处理区中进行再次处理。本技术通过对流动水质处理区采用倾斜式设计,并通过调节翻板控制河流的溢流量与处理量,可针对不同季节河流量进行改变,对水质进行反冲洗,充分利用地势坡度,水质处理与反冲洗效果较好,同时还能使河道含氧量充足,管理维护较为方便;通过设计二级水质处理装置,保证对流水处理的效果,并能有效避免微生物及植物残渣阻塞河道,提高处理效率;通过河道底部防滑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河道底部的处理物随河道流动,降低水质处理的效率。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上游区、过滤池、进水管、进水阀、强化水质处理区、水质流动处理区、防滑装置、生物栏栅、下游区,其中,所述的上游区内设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的强化水质处理区包括挡墙Ⅰ、挡墙Ⅱ、连接环、调节翻板、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排水管,挡墙Ⅰ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调节翻板右端铰接,调节翻板左端下表面与挡墙Ⅱ上表面接触,挡墙Ⅰ与挡墙Ⅱ之间自上而下依次为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所述的进水管穿过挡墙Ⅰ并伸入水层中,所述的排水管一端伸入砂滤层中,另一端穿过挡墙Ⅱ伸入水质流动处理区底端,所述的防滑装置设置在强化水质处理区与水质流动处理区底部,防滑装置包括防滑格和挡块,防滑格之间与挡块连接,流动水质处理区的防滑装置倾斜设置,倾斜角度5‑10°,所述的流动水质处理区与下游区连接处设有生物栏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道原位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上游区、过滤池、进水管、进水阀、强化水质处理区、水质流动处理区、防滑装置、生物栏栅、下游区,其中,所述的上游区内设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的强化水质处理区包括挡墙Ⅰ、挡墙Ⅱ、连接环、调节翻板、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排水管,挡墙Ⅰ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调节翻板右端铰接,调节翻板左端下表面与挡墙Ⅱ上表面接触,挡墙Ⅰ与挡墙Ⅱ之间自上而下依次为水层、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所述的进水管穿过挡墙Ⅰ并伸入水层中,所述的排水管一端伸入砂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奂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