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人工河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19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人工河道,属于河道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沿着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水体修复区、高位跌落区、复合潜流人工湿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各区之间通过隔墙分隔;所述水体修复区包括浮床、菌笼,所述浮床浮于河道水面上,浮床上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固定孔;所述菌笼串联连接没于水中,其一端固定于浮床的底面;所述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填料,复合填料上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所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内设有隔墙,且隔墙之间填充有基质,基质上中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河道的两侧设有生态护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能够使河道保持健康状态,形成城市的生态景观。

An ecological artificial ri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cological artificial riv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annel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long the river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including high water restoration area, drop zone, complex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urface flow wetland, through walls separated between the districts; the water restoration area comprises a floating bed, bacteria the cage, the floating bed floating in the river water, the floating bed is provided with fixing holes for planting aquatic plants; the bacteria in the water without cage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bottom end is fixed on the floating bed; the inside of the complex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illed with composite fillers, composite fillers are planted in the first aquatic plants; the level of surface flow wetland is arranged in the wall, a wall between the matrix and the matrix, planted in second aquatic pla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with ecological ec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self purification ability, which can keep the River healthy and form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人工河道
本技术属于河道处理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生态人工河道。
技术介绍
河流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之一,同时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区域。城市水系的建造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城市的破碎空间得到整合和弥补,使城市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为了满足生态、景观与城市河道水利的要求,营造人工生态河道。传统的人工河道存在诸多弊端和隐患:1、水系质量普遍较差,污水处理不理想、对河道过度开发等原因使河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2、河道生态系统削弱。大多人工河道的不合理驳岸及衬底阻断了河道与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的联通和循环,导致健康河流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形式参与生态系统运动的功能逐渐丧失致使部分河段生态恶化,成为景观生态的毒瘤。3、人工河道景观贫乏。传统人工河道由于功能需求,一般多将河道建设为直线混凝土硬质河道,忽略生态功能,河道及周围植物杂乱无章,水体没有自净功能,毫无景观可言。因此,出于对城市排水防洪、河流滨水景观的需求,解决河道景观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生态景观、防洪排涝、河道污染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人工河道,保证河道的城市功能,同时,河道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能够使河道保持健康状态,形成城市的生态景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生态人工河道沿着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水体修复区1、高位跌落区2、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各区之间通过隔墙Ⅰ5分隔;所述水体修复区1包括浮床6、菌笼7,所述浮床6浮于河道水面上,浮床6上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固定孔8;所述菌笼7串联连接,且没于水中,其一端固定于浮床6的底面,所述菌笼7内固定装有固定化好氧菌颗粒9;所述高位跌落区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粒径为20mm的粗砾石层10和5mm-10mm的细砾石层11;所述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填料12,所述复合填料12由陶粒、煤渣、玉米芯、土壤混合而成,复合填料12上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13;所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内设有隔墙Ⅱ21,且隔墙Ⅱ21之间填充有基质14,所述基质14包括页岩、砖块、沸石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基质14上中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15;所述生态河道的两侧设有生态护岸16,所述生态护岸16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绿化土壤层17、挡墙18、护脚19,所述绿化土壤层17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挡墙18由石笼20连接而成,所述石笼20包括石笼内装填的块石和灌注于块石之间的细石混凝土,石笼20的底部设有无纺布,所述护脚19采用块石散抛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填料12由陶粒、煤渣、玉米芯、土壤四种填料按3:3:1:3的体积比配混合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生植物13为黄花鸢尾、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水生植物15为芦苇、美人蕉、香蒲、水葱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挡墙18是由至少两层石笼20连接形成,且石笼20形成台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水体修复区采用将挺水植物固定生长于浮床的固定孔中,固定化好氧菌颗粒填装于菌笼内,使挺水植物及微生物不会随水体流失,对河道水体净化效果稳定。水体修复区的出水通过高位跌落区,既能形成瀑布水景,又能利用高落差跌落为水体增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进而避免由于水体缺氧而导致河道水体黑臭的问题。水自流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而成的复合潜流湿地,最后经过表流人工湿地,植物光合作用同样可为水体增氧,利用植物的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能够去除河道中的污染物,提高人工河道的自净能力。2、本技术的生物护岸采用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绿化土壤层、挡墙、护脚的结构,石笼采用块石和细混凝土浇灌,使护岸具有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抗冲刷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有效保障岸坡的稳定性;可联通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体交换,使护岸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绿化土壤层上种植植物,植物具有缓冲消浪作用,同时使护岸和周围环境融合一体,充分保证了护岸结构的生态性和视觉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体修复区、2-高位跌落区、3-复合潜流人工湿地、4-水平表流人工湿地、5-隔墙Ⅰ、6-浮床、7-菌笼、8-固定孔、9-固定化好氧菌颗粒、10-粗砾石层、11-细砾石层、12-复合填料、13-第一水生植物、14-基质、15-第二水生植物、16-生态护岸、17-绿化土壤层、18-挡墙、19-护脚、20-石笼、21-隔墙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3所示,所述的生态人工河道沿着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水体修复区1、高位跌落区2、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各区之间通过隔墙Ⅰ5分隔;所述水体修复区1包括浮床6、菌笼7,所述浮床6浮于河道水面上,浮床6上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固定孔8;所述菌笼7串联连接,且没于水中,其一端固定于浮床6的底面,所述菌笼7内固定装有固定化好氧菌颗粒9。水体修复区1采用将挺水植物固定生长于浮床6的固定孔中,固定化好氧菌颗粒9填装于菌笼7内,使挺水植物及微生物不会随水体流失,对河道水体净化效果稳定。所述高位跌落区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粒径为20mm的粗砾石层10和5mm-10mm的细砾石层11,水流使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附着的微生物可对水中有机物进行讲解。所述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填料12,所述复合填料12由陶粒、煤渣、玉米芯、土壤四种填料按3:3:1:3的体积比配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吸附除污效果,费用低、易获取。复合填料12上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生植物13为黄花鸢尾、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内设有隔墙Ⅱ21,且隔墙Ⅱ21之间填充有基质14,所述基质14包括页岩、砖块、沸石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基质14上中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15,所述第二水生植物15为芦苇、美人蕉、香蒲、水葱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页岩、砖块、沸石为基质,水力负荷高,与配合第二水生植物相配合,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所述生态河道的两侧设有生态护岸16,所述生态护岸16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绿化土壤层17、挡墙18、护脚19,所述绿化土壤层17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挡墙18是由至少两层石笼20连接形成,且石笼20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石笼20包括石笼内装填的块石和灌注于块石之间的细石混凝土,石笼20的底部设有无纺布,所述护脚19采用块石散抛而成。生物护岸采用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绿化土壤层、挡墙、护脚的结构,石笼采用块石和细混凝土浇灌,使护岸具有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抗冲刷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有效保障岸坡的稳定性;可联通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体交换,使护岸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绿化土壤层上种植植物,植物具有缓冲消浪作用,同时使护岸和周围环境融合一体,充分保证了护岸结构的生态性和视觉美观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人工河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人工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人工河道沿着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水体修复区(1)、高位跌落区(2)、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各区之间通过隔墙Ⅰ(5)分隔;所述水体修复区(1)包括浮床(6)、菌笼(7),所述浮床(6)浮于河道水面上,浮床(6)上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固定孔(8);所述菌笼(7)串联连接,且没于水中,其一端固定于浮床(6)的底面,所述菌笼(7)内固定装有固定化好氧菌颗粒(9);所述高位跌落区(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粒径为20mm的粗砾石层(10)和5mm ‑ 10mm的细砾石层(11);所述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填料(12),复合填料(12)上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13);所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内设有隔墙Ⅱ(21),且隔墙Ⅱ(21)之间填充有基质(14),所述基质(14)包括页岩、砖块、沸石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基质(14)上中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15);所述生态河道的两侧设有生态护岸(16),所述生态护岸(16)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绿化土壤层(17)、挡墙(18)、护脚(19),所述绿化土壤层(17)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挡墙(18)由石笼(20)连接而成,所述石笼(20)包括石笼内装填的块石和灌注于块石之间的细石混凝土,石笼(20)的底部设有无纺布,所述护脚(19)采用块石散抛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人工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人工河道沿着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水体修复区(1)、高位跌落区(2)、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各区之间通过隔墙Ⅰ(5)分隔;所述水体修复区(1)包括浮床(6)、菌笼(7),所述浮床(6)浮于河道水面上,浮床(6)上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固定孔(8);所述菌笼(7)串联连接,且没于水中,其一端固定于浮床(6)的底面,所述菌笼(7)内固定装有固定化好氧菌颗粒(9);所述高位跌落区(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粒径为20mm的粗砾石层(10)和5mm-10mm的细砾石层(11);所述复合潜流人工湿地(3)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填料(12),复合填料(12)上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13);所述水平表流人工湿地(4)内设有隔墙Ⅱ(21),且隔墙Ⅱ(21)之间填充有基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奂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