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29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2)和翻罐引导机构(3),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传送机构(2)能够使罐体(1)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在罐体(1)脱离传送机构(2)后,翻罐引导机构(3)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该翻罐装置能够使罐体在翻转的过程中保持罐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避免罐体之间容易摩擦碰撞的问题。

Pot tur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tank device, including transfer mechanism (2) and double tank (3), the guide mechanism based on X, Y, Z axis coordinate axis space coordinate system, the transfer mechanism (2) to the tank (1) moves along the positive direction of the Y axis in the the tank (1) from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2), double tank guiding mechanism (3) to guide the tank (1) moving along the Z axis and parallel line to the X axis is 180 degrees rotation axis. The tank can keep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ank body i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the tank, so that the problem of fric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tanks can be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罐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翻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翻罐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1587735U,公开日期2010年9月22日,公开的《一种带有翻罐机构的铁罐输送装置》。此类输送装置一般利用压缩空气或者底部传送带的动力,驱动产品前进,产品之间会有挤压;并且产品与螺旋通道之间会有刮擦,如果利用传送带,对于较轻的产品,由于摩擦力小,会造成产品前进不顺畅。如果利用压缩空气,会造成巨大的能耗,并且由于产品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运动速度不均匀,相互之间会有碰撞,造成产品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包装罐在翻罐的过程中罐体之间容易摩擦碰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罐装置,该翻罐装置能够使罐体在翻转的过程中保持罐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避免罐体之间容易摩擦碰撞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罐装置,该翻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翻罐引导机构,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传送机构能够使罐体沿Y轴方向移动,在罐体脱离传送机构后,翻罐引导机构能够引导罐体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传送机构为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设置,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翻罐引导机构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翻罐引导机构为弧形滑道,弧形滑道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上方,弧形滑道的下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下方,当罐体进入弧形滑道与该第一传送带之间后,弧形滑道能够引导罐体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还能够引导罐体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翻罐引导机构为弧形滑道,弧形滑道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上方,弧形滑道的下端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相对应,当罐体进入弧形滑道后,弧形滑道能够引导罐体沿Z轴的正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还能够引导罐体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该翻罐装置还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位置与弧形滑道的出口位置相对应,罐体在所述转动180°后,第二传送带能够使该罐体移动或转动。翻罐引导机构含有挡板和第三传送带,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挡板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外,挡板平行于X、Z轴所在的平面,第三传送带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和挡板的下方,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设置,在罐体脱离传送机构后,罐体能够先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90°,罐体进入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与挡板之间,第三传送带能够使罐体继续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以及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9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小罐有序翻转,小罐之间会不碰撞挤压,保证小罐完好。2.小罐罐沿与翻转机构之间不会有刮擦,不会产生异物。3.对于高度差异不大的小罐可以兼容使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翻罐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传送带使罐体以平行于Z轴的直线为轴转动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所述翻罐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所述翻罐装置的主视图。1、罐体;2、传送机构;3、翻罐引导机构;4、第二传送带;5、盖板;31、弧形滑道;32、挡板;33、第三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翻罐方法,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所述翻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罐体1的中心线与Z轴平行,使罐体1沿Y轴方向移动;步骤2、使罐体1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在本技术中,Z轴沿竖直方向设置,X轴和Y轴位于水平内。如图1、图3和图4所示,X轴沿垂直于图纸的纸面方向设置,Y轴沿图纸中的左右方向设置,Z轴沿图纸中的上下方向设置。X轴的正方向为垂直于图1的纸面向外,Y轴的正方向为朝向图1的右侧,Z轴正方向为朝向图1的上方。上述X轴的正方向、Y轴的正方向和Z轴正方向同样适用于图3和图4。在步骤2中,罐体1同时还沿Y轴方向移动。即罐体1的几何中心沿Y轴方向移动、罐体1的几何中心沿Z轴方向移动、罐体1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三个动作在步骤2中同时进行。本技术中介绍罐体1的移动均为罐体1的几何中心的移动。具体的,在步骤1中,可以使罐体1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在步骤2中,罐体1在所述转动180°的过程中,罐体1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罐体1产生所述转动180°的动力可以来源于自身所受的重力。在本技术中,所述翻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使罐体1沿X轴方向移动、Y轴方向移动或以平行于Z轴的直线为轴转动。下面介绍一种能够实现上述翻罐方法的翻罐装置:一种翻罐装置,该翻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2和翻罐引导机构3,在上述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传送机构2能够使罐体1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在罐体1脱离传送机构2后,翻罐引导机构3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所述平行于X轴的直线可以为一条直线,也可以为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实现上述翻罐方法的翻罐装置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技术介绍几种可以实现的具体方式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参考。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为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设置,即该第一传送带能够使罐体1沿图1中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箭头B所示的方向),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该翻罐引导机构3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翻罐引导机构3为弧形滑道31,该弧形滑道31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31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的上方,弧形滑道31的下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的下方,罐体1能够进入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与弧形滑道31之间,弧形滑道31与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之间的距离应该仅能够使一个翻转的罐体1通过。当罐体1进入弧形滑道31与该第一传送带之间后,罐体1继续向右移动,罐体1脱离该第一传送带的右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弧形滑道31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31还能够引导罐体1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过程中,罐体1顺时针转动了180°,从而实现了上述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如图1中罐体1外表面上的标记A所示。该翻罐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4的位置与弧形滑道31的出口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4上下平行,第二传送带4位于弧形滑道31的出口的下方,罐体1在所述转动180°后,罐体1正好落在第二传送带4上,如第二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为图中的C方向。另外,第二传送带4能够使该罐体1沿X轴方向移动(沿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沿Y轴方向移动(沿Y轴正方向或负方向)或以平行于Z轴的直线为轴转动。当第二传送带4使该罐体1平行于Z轴的直线为轴转动时,第二传送带4可以为弧形,如图2所示。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翻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2)和翻罐引导机构(3),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传送机构(2)能够使罐体(1)沿Y轴方向移动,在罐体(1)脱离传送机构(2)后,翻罐引导机构(3)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传送机构(2)为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设置,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翻罐引导机构(3)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翻罐引导机构(3)为弧形滑道(31),弧形滑道(31)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31)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上方,弧形滑道(31)的下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下方,当罐体(1)进入弧形滑道(31)与该第一传送带之间后,弧形滑道(31)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31)还能够引导罐体(1)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或者,翻罐引导机构(3)为弧形滑道(31),弧形滑道(31)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31)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上方,弧形滑道(31)的下端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相对应,当罐体(1)进入弧形滑道(31)后,弧形滑道(31)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的正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31)还能够引导罐体(1)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或者,翻罐引导机构(3)含有挡板(32)和第三传送带(33),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挡板(32)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外,挡板(32)平行于X、Z轴所在的平面,第三传送带(33)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和挡板(32)的下方,第三传送带(33)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设置,在罐体(1)脱离传送机构(2)后,罐体(1)能够先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90°,罐体(1)进入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与挡板(32)之间,第三传送带(33)能够使罐体(1)继续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以及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2)和翻罐引导机构(3),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传送机构(2)能够使罐体(1)沿Y轴方向移动,在罐体(1)脱离传送机构(2)后,翻罐引导机构(3)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轴转动180°;传送机构(2)为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设置,沿该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翻罐引导机构(3)设置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翻罐引导机构(3)为弧形滑道(31),弧形滑道(31)朝向Y轴的正方向凸出,弧形滑道(31)的上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上方,弧形滑道(31)的下端位于该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下方,当罐体(1)进入弧形滑道(31)与该第一传送带之间后,弧形滑道(31)能够引导罐体(1)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同时弧形滑道(31)还能够引导罐体(1)先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再沿Y轴的负方向移动;或者,翻罐引导机构(3)为弧形滑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丕法徐海玉许建胜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