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99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包括车辆段运用库,以及与运用库并列设置的洗车库,运用库的咽喉区设置有沿主方向布置的出段线和入段线,出段线和入段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相连;入段线的外侧设有洗车线,洗车线前端通过设置在入段线上的第七道岔与入段线相连;洗车线前端外侧设置待洗线,待洗线的一端设有第九道岔,待洗线通过所述第九道岔与洗车线前端远离洗车库的一端相连,待洗线的另一端通过第十道岔与洗车线前端靠近洗车库的一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洗车线外侧增设一条待洗线,减少列车对洗车线长时间的反复占用,减小两次洗车最小间隔时间,提高洗车作业的连贯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洗车效率。

A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double line car washing line at the end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end of two-wire line layout structure of car, including the vehicle operation and the use of Library and library arranged by washing the garage, arranged along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line and the entrance line base section between the throat area, line and line segment connected by crossover; lateral line is provided with a washing line washing line through the front seventh switch is arranged at the section of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trance line; washing line washing lin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front end, to wash the line with ninth turnout, to end the wash line through the ninth switch with the car wash away from the front line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to the garage, washing line connected by tenth switch and washing lines on the front of the garage near the end of wash. The invention adds a washing line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car washing line, reduces the repeated occupation of the train to the car washing line for a long time, reduces the minimum interval time between the two washing cars, and improv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ar washing oper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car washing efficiency as a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承担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停放、定期检修、车辆运用整备、日常维修等任务。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车辆段均应设置机械洗车设施,超过12列位的停车场需设置机械洗车设备。洗车线和洗车库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必备的设施,用于清洗列车。而洗车线需通过一定的布置型式与出入段线及运用库连通,保证列车入段后方便洗车,后进入运用库停放。现有的洗车线布置型式主要有通过式、尽端式和往复式三种。在一些受地形条件、用地范围的影响,咽喉长度和宽度受到限制的车辆段场,往往需要采用尽端式洗车线布置型式。尽端式洗车线的洗车库一般与运用库并列放置,由出入线上引出一根股道与洗车库相连,实现列车的入段或入库洗车作业。无论是入段洗车还是入库洗车,列车均从出入线进入洗车线,通过洗车库洗车完成后再次占用洗车线,经咽喉区入库停车。当列车驶离洗车线后,下一列车才可进入洗车线,继续洗车作业。现有的尽端式洗车线布置结构的缺点是咽喉区至洗车库的走行距离较长,列车进出洗车库时均需占用洗车线,导致两列列车的洗车间隔时间过长,洗车效率较低。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采用尽端式洗车线的段场,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尽端式洗车线布置型式,提高洗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尽端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可缩短两列车间的洗车最小时间间隔,提高洗车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包括车辆段运用库8,以及与运用库8并列设置的洗车库9,运用库8的咽喉区设置有沿主方向布置的出段线1和入段线2,出段线1和入段线2之间通过由第三道岔C3和第四道岔C4构成的第一渡线和由第五道岔C5和第六道岔C6构成的第二渡线相连,第一渡线和第二渡线构成交叉渡线5;入段线2的外侧设有洗车线,洗车线前端7通过设置在入段线2上的第七道岔C7与入段线2相连;洗车线前端7外侧设置待洗线11,待洗线11的一端设有第九道岔C9,待洗线11通过第九道岔C9与洗车线前端7远离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待洗线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道岔C10与洗车线前端7靠近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优选的,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入段线2的外侧设置有牵出线3,入段线2与所述牵出线3之间通过由第一道岔C1和第二道岔C2构成的单渡线4相连,单渡线4位于交叉渡线5远离洗车库9的一侧;牵出线3靠近运用库8的一端设有第八道岔C8,牵出线3与入段线2通过由第七道岔C7和第八道岔C8构成的梯线6相连,梯线6位于交叉渡线5靠近洗车库9的一侧。优选的,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第九道岔C9和第七道岔C7之间设置有夹直线12,待洗线11通过夹直线12与入段线2相连。优选的,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第八道岔C8与第九道岔C9之间设置有夹直线13,待洗线11通过夹直线13与梯线6相连。优选的,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待洗线11包括多个曲线半径不同的圆曲线,各圆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150m。优选的,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单渡线4与交叉渡线5中的第一渡线平行,梯线6与交叉渡线5中的第二渡线平行。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在洗车库前端的洗车线外侧增设一条待洗线,通过单开道岔及夹直线进行连接,两条线路均有洗车入库、停车待洗的功能,当进行连续洗车作业时,节约了车辆在洗车线前端、待洗线上的走行时间,减少列车对洗车线长时间的反复占用,减小两次洗车最小间隔时间,提高洗车作业的连贯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洗车效率;(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新增待洗线布置在洗车线外侧,利用洗车线与围墙之间空地进行铺设,提高段场内的场地利用率,通过不同形式的布置方式,提高场地的适应性;(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当列车在洗车线上走行距离越长或连续洗车作业的列车越多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洗车线布置结构所需的连续洗车作业时间越短,洗车效率越高。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尽端式洗车线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型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型式;图4为车辆入段洗车由出入线进入洗车库的过程示意图;图5为车辆入库洗车由运用库进入洗车库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车辆洗车完毕后由洗车库进入运用库的过程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C1-C10分别为第一至第十道岔,1-出段线,2-入段线,3-牵出线,4-单渡线,5-交叉渡线,6-梯线,7-洗车线前端,8-运用库,9-洗车库,10-洗车线末端,11-待洗线,12、13-夹直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常规尽端式洗车线布置图;洗车库9与运用库8并列放置,为了保证车辆段可向两个方向收发车,在运用库8的咽喉区设置一条出段线1和一条入段线2,由入段线2上引出一根洗车线与洗车库相连,实现列车的入段或入库洗车作业,洗车线包括洗车线前端7和洗车线后端10。无论是入段洗车还是入库洗车,列车均从入段线2进入洗车线,通过洗车库洗车完成后再次占用洗车线,经咽喉区入库停车。当列车驶离洗车线后,下一列车才可进入洗车线,继续洗车作业。列车进出洗车库时均需占用洗车线,导致两列列车的洗车间隔时间过长,洗车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车辆段运用库8,以及与运用库8并列设置的洗车库9,运用库8的咽喉区设置有沿主方向布置的出段线1和入段线2,出段线1设置有第四道岔C4和第五道岔C5,入段线2设置有第三道岔C3和第六道岔C6,出段线1和入段线2之间通过由第三道岔C3和第四道岔C4构成的第一渡线和由第五道岔C5和第六道岔C6构成的第二渡线相连,第一渡线和第二渡线构成交叉渡线5;洗车线前端7通过设置在入段线2上的第七道岔C7与入段线2相连;所述洗车库9后端为洗车线末端10;洗车线前端7外侧设置待洗线11,待洗线11的一端设有第九道岔C9,待洗线11通过所述第九道岔C9与洗车线前端7远离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第九道岔C9与第七道岔C7之间设有夹直线12;待洗线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道岔C10与洗车线前端7靠近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如图3所示,当车辆超过12列位时,为满足车辆转向需求,需要在入段线2的外侧设置牵出线3,入段线2与牵出线3之间通过由第一道岔C1和第二道岔C2构成的单渡线4相连,第一道岔C1设置在入段线2上,第二道岔C2设置在牵出线3上,本实施例优选单渡线4与第一渡线平行设置;牵出线3靠近运用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段运用库(8),以及与运用库(8)并列设置的洗车库(9),所述运用库(8)的咽喉区设置有沿主方向布置的出段线(1)和入段线(2),所述出段线(1)和入段线(2)之间通过由第三道岔(C3)和第四道岔(C4)构成的第一渡线和由第五道岔(C5)和第六道岔(C6)构成的第二渡线相连,所述第一渡线和第二渡线构成交叉渡线(5);所述入段线(2)的外侧设有洗车线,洗车线前端(7)通过设置在入段线(2)上的第七道岔(C7)与入段线(2)相连;所述洗车线前端(7)外侧设置待洗线(11),所述待洗线(11)的一端设有第九道岔(C9),待洗线(11)通过所述第九道岔(C9)与洗车线前端(7)远离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待洗线(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道岔(C10)与洗车线前端(7)靠近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段运用库(8),以及与运用库(8)并列设置的洗车库(9),所述运用库(8)的咽喉区设置有沿主方向布置的出段线(1)和入段线(2),所述出段线(1)和入段线(2)之间通过由第三道岔(C3)和第四道岔(C4)构成的第一渡线和由第五道岔(C5)和第六道岔(C6)构成的第二渡线相连,所述第一渡线和第二渡线构成交叉渡线(5);所述入段线(2)的外侧设有洗车线,洗车线前端(7)通过设置在入段线(2)上的第七道岔(C7)与入段线(2)相连;所述洗车线前端(7)外侧设置待洗线(11),所述待洗线(11)的一端设有第九道岔(C9),待洗线(11)通过所述第九道岔(C9)与洗车线前端(7)远离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待洗线(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道岔(C10)与洗车线前端(7)靠近洗车库(9)的一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段线(2)的外侧设置有牵出线(3),入段线(2)与所述牵出线(3)之间通过由第一道岔(C1)和第二道岔(C2)构成的单渡线(4)相连,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兵袁晓萍蔡适陈先文李彦付婷臧向凌景文王克豹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