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7707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6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包括:栓绳钉、固定横梁和插地支架三个部分,所述栓绳钉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上侧,所述固定横梁下侧镶嵌有所述插地支架,所述插地支架上侧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内侧,可以按照插秧规格行距设计栓绳钉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依据插秧人数和插秧习惯设计栓绳钉数量。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了逐个挪绳导致的费时和费力,提高插秧了效率。

A simple and simple artificial transplanting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pulling ro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mple manual transplanting rope straightening device includes three parts: rope, nail fixed beam and insert the bracket, the rope nail embedded in the upper beam,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xed beam embedded plug bracket, the upper bracket plug welding a fixed ring, the fixed ring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beam can be fixed,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ransplanting nail spacing rope design specifications, can also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ransplanting and planting habits design rope the number of nails. The devic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time consuming and laborious force caused by one by on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移栽种植设备
,具体为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水稻大田移栽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在人工插秧过程中,为了保证插秧的质量和密度,通常采用拉绳点点取直进行。在传统水稻拉绳取直插秧过程中,往往是一根绳两端各系一根木头橛子,插秧过程中一根一根的挪动,这种挪绳过程严重的限制了插秧者的速度,是人工插秧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而采用简易人工拉绳取直装置后,能够一次性挪动4根以上的插秧绳,有效提高了移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包括:栓绳钉、固定横梁和插地支架三个部分,所述栓绳钉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上侧,所述固定横梁下侧镶嵌有所述插地支架,所述插地支架上侧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横梁上侧镶嵌有所述栓绳钉,左侧所述栓绳钉分设有四个且通过4根所述插秧绳与右侧所述栓绳钉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地支架由入地锥和伸缩杆组成,所述入地锥为圆锥体结构且上侧焊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由镶嵌槽、金属杆和固定螺栓组成,所述镶嵌槽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内部设有所述金属杆,所述金属杆顶部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栓设于所述镶嵌槽左侧且与内部的所述金属杆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栓绳钉采用304不锈钢自攻钢钉,粗为4mm,长为45mm,固定横梁可为实木木方制成且宽为2cm,高为3.8cm,长为X。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计简易人工拉绳取直装置后,能够一次性挪动4根以上的插秧绳,可以省去人工插秧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有效提高了移栽效率。2.通过对于插地支架上侧设有伸缩杆,可以通过伸缩杆的多段式结构,可以针对田间的水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避免水过深而导致淹没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的设计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的实际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的伸缩杆结构图。图中:1-栓绳钉,2-固定横梁,3-插地支架,11-插秧绳,31-入地锥,32-伸缩杆,33-固定环,321-镶嵌槽,322-金属杆,323-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技术方案:包括:栓绳钉1、固定横梁2和插地支架3三个部分,所述栓绳钉1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上侧,所述固定横梁2下侧镶嵌有所述插地支架3,所述插地支架3上侧焊接有固定环33,所述固定环33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内侧,通过设计简易人工拉绳取直装置后,能够一次性挪动4根以上的插秧绳,可以省去人工插秧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有效提高了移栽效率。所述固定横梁2上侧镶嵌有所述栓绳钉1,左侧所述栓绳钉1分设有四个且通过4根所述插秧绳11与右侧所述栓绳钉1相连接。所述插地支架3由入地锥31和伸缩杆32组成,所述入地锥31为圆锥体结构且上侧焊接有所述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由镶嵌槽321、金属杆322和固定螺栓323组成,所述镶嵌槽321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内部设有所述金属杆322,所述金属杆322顶部连接所述固定环33,所述固定螺栓323设于所述镶嵌槽321左侧且与内部的所述金属杆322相接触,通过对于插地支架3上侧设有伸缩杆32,可以通过伸缩杆32的多段式结构,可以针对田间的水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避免水过深而导致淹没装置。所述栓绳钉1采用304不锈钢自攻钢钉,粗为4mm,长为45mm,固定横梁2可为实木木方制成且宽为2cm,高为3.8cm,长为X。工作原理:将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放置入田间,然后通过插地支架3插入地下达到固定作用,然后在两端栓绳钉1的中间拉伸插秧绳11,从而达到对插秧的行距达到测量的作用,能够一次性挪动4根以上的插秧绳,可以省去人工插秧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有效提高了移栽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包括:栓绳钉(1)、固定横梁(2)和插地支架(3)三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绳钉(1)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上侧,所述固定横梁(2)下侧镶嵌有所述插地支架(3),所述插地支架(3)上侧焊接有固定环(33),所述固定环(33)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包括:栓绳钉(1)、固定横梁(2)和插地支架(3)三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绳钉(1)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上侧,所述固定横梁(2)下侧镶嵌有所述插地支架(3),所述插地支架(3)上侧焊接有固定环(33),所述固定环(33)镶嵌于所述固定横梁(2)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梁(2)上侧镶嵌有所述栓绳钉(1),左侧所述栓绳钉(1)分设有四个且通过4根所述插秧绳(11)与右侧所述栓绳钉(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插秧拉绳取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地支架(3)由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程杜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