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栽培元蘑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栽培元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94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栽培元蘑的方法,利用鱼胶粉和木质素磺酸钠调节营养成分的供给机制,10~15天就可长满平板或斜面且菌丝浓密,与常规母种培养基相比培养时间缩短一半,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元蘑高产栽培方法中将栽培袋立体摆放,相较与传统的墙式栽培,可有效利用空间;使用液体菌种,缩短栽培袋生产周期;将开口时期提前,可实现元蘑春秋两季栽培,每季产两潮菇的效果,两潮菇产量可达到600g~700g,增产30%~50%,可促进菌农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特别是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栽培元蘑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元蘑又名美味扇菇、亚侧耳、黄蘑、冻蘑、黄灵菇等,元蘑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辐射等药用价值,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野生低温型食药用菌。

2、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元蘑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母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且产量也有待提高。母种是元蘑生产的基质,优良的母种是元蘑高产栽培的先决条件。目前使用的常规元蘑母种培养基长满试管需要20~30天,发菌时间偏长,菌丝较弱,既影响生产,又造成再次扩繁时菌种活性下降。当前栽培模式下所栽培出的元蘑产量不高,这大大影响了菌农的收益。因此,为了元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需一种新的快速扩繁的元蘑母种培养基及应用其的元蘑栽培方法。

3、高产是食用菌栽培最重要的目标,目前元蘑的栽培模式为人工袋料棚室栽培出菇,栽培时间为每年秋季,且只出一潮菇,通常一潮菇的袋平均产量为300g~400g。目前产业中绝大部分菌农都采用棚室来栽培元蘑,但现有的栽培模式栽培出的元蘑子实体产量过低,而且只出一潮菇,不能将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造成成本浪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栽培方法,在不需要菌农过多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新的栽培方法实现元蘑春秋两季栽培,每季产两潮菇的效果,保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提高30%~5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栽培元蘑的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每1000ml所述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由木屑40~45g、木质素磺酸钠2~6g、马铃薯150~200g、葡萄糖15~20g、蛋白胨0.5~1g、鱼胶粉60~80g、余量蒸馏水组成。

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将150~200g马铃薯和40~45g木屑放入锅中,加入蒸馏水1000ml,加热煮沸,维持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到大烧杯中,然后将滤液加蒸馏水煮沸补充至1000ml,再将2~6g木质素磺酸钠、15~20g葡萄糖、0.5~1g蛋白胨添加于所述蒸馏水当中,持续搅拌,使各原料与蒸馏水充分混合或者在所述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将溶液分装到三角瓶中,封口膜封口后126℃高温灭菌30分钟,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30℃以下,向1000ml溶液中缓慢加入60~80g鱼胶粉,并继续搅拌,直至其充分溶解,分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静置24小时得到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

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元蘑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元蘑菌株扩繁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得到母种;之后再将母种接种到摇瓶里进行摇瓶液体菌种培养;再将培养后的摇瓶液体菌种接种到液体发酵罐中进行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最后将发酵罐液体菌种接种到栽培袋上,22~25℃暗光培养得到栽培种;

8、s2、元蘑栽培袋长满菌丝后,将栽培袋移至出菇棚内,后熟时间可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袋菌丝生理成熟情况为20~50天,栽培袋生理成熟的标志为菌袋变软,经散射光照射后袋内有原基形成;

9、s3、将栽培袋于棚室网状立体摆放;

10、s4、用刀片在栽培袋的顶部和底部各开一个长15cm的“一”字口,开口前刀片用75%酒精消毒;开口时间:春季栽培5月上旬开口,秋季栽培8月末9月初开口;

11、s5、栽培管理:

12、(1)催菇管理

13、开口后,让菌丝恢复2~3d,然后每天向草帘、空中、墙壁、地面少喷勤喷雾状水3~5次,喷水后通风10~20min,保持气温在10~20℃,空气相对湿度75%~80%,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14、(2)子实生长发育管理

15、70%菌袋袋口形成子实体原基即进行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期间,菇棚温度控制在15~18℃;前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现蕾后菇棚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菇棚内光照强度应保持在200lx以上;出菇期间加强通风,前期不通风,后期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1h,保持空气清新;

16、s6、子实体采收:子实体长至八分成熟时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拧下,或者用快刀从茎部整丛贴料面割下;

17、s7、转潮管理:采收后停止浇水,让菌丝充分恢复,开口处长满白色菌丝后再恢复浇水,进入下一潮的出菇管理。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在棚室内顶部并排间隔30cm左右架设多根横杆,每根横杆上间隔50cm挂两根吊袋绳,两根吊袋绳中间间隔15cm,在相邻的横杆上再每间隔50cm挂两根吊袋绳,吊在最下部的菌袋离开地面40cm左右,依次将所有的横杆上的每两根吊绳绑在一起,两排菌袋间隔50cm的过道用于采摘,依棚室高吊8~12层,摆放时菌袋袋口和袋底间隔叠放,这样吊好的菌袋似网状,立体悬吊在棚室内。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的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利用鱼胶粉和木质素磺酸钠调节营养成分的供给机制,10~15天就可长满平板或斜面且菌丝浓密,与常规母种培养基相比培养时间缩短一半,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1、本专利技术的元蘑高产栽培方法中将栽培袋立体摆放,相较与传统的墙式栽培,可有效利用空间;使用液体菌种,缩短栽培袋生产周期;将开口时期提前,可实现元蘑春秋两季栽培,每季产两潮菇的效果,两潮菇产量可达到600g~700g,增产30%~50%,可促进菌农增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所述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由木屑40~45g、木质素磺酸钠2~6g、马铃薯150~200g、葡萄糖15~20g、蛋白胨0.5~1g、鱼胶粉60~80g、余量蒸馏水组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一种元蘑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蘑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在棚室内顶部并排间隔30cm左右架设多根横杆,每根横杆上间隔50cm挂两根吊袋绳,将两根吊袋绳中间间隔15cm,在相邻的横杆上再每间隔50cm挂两根吊袋绳,吊在最下部的菌袋离开地面40cm,依次将所有的横杆上的每两根吊绳绑在一起,两排菌袋间隔50cm的过道用于采摘,依棚室高吊8~12层,摆放时菌袋袋口和袋底间隔叠放,这样吊好的菌袋似网状,立体悬吊在棚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所述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由木屑40~45g、木质素磺酸钠2~6g、马铃薯150~200g、葡萄糖15~20g、蛋白胨0.5~1g、鱼胶粉60~80g、余量蒸馏水组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蘑快繁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一种元蘑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姿彤王延锋齐玉鑫盛春鸽闫水华史磊王金贺张鹏于海洋赵静王菲赵鹤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