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52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其包括呈直线排列且相互串联的至少四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安装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的长边侧,每一光伏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以使其正极接线盒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如此设计,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线缆连接简单、使用的线缆长度较短、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能在现场安装时检查连接是否错误。

PV module arra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hotovoltaic component array,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four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arranged in a straight line and in series with each other. The photovoltaic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long side anode junction box and anode junction box, each photovoltaic PV module assembly with respect to the adjacent a 180 degree rotation of the cathode terminal box to display the anode junction box and the adjacent photovoltaic component orientation in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The design mak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PV modules simple, the length of the cable used is shorter, the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connection is checked if it is installed at the sc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阵列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属于光伏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在系统支架上的安装方式通常有两大类:固定安装和Tracker类单轴或双轴跟踪安装。每一种安装对线缆长度要求均不相同。线缆长度直接关乎到光伏组件的成本,合理的安装方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线缆长度、简化线缆连接,还可以降低光伏组件成本、降低系统现场的连接方式,更可增加现场线缆管理的美观程度。对于使用分体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而言,由于接线盒数量的增多,为了便于安装,一般会将接线盒沿光伏组件的长边侧安装,而当分体式接线盒的正负极在光伏组件的长边或者靠近长边两端时,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的安装会存在非常大的困难点:分体式接线盒的正负极呈上下竖排连接时,线缆需要横穿支架,这样不仅会造成线缆错综复杂,导致操作困难、易出错;同时,线缆长度过长,使得光伏组件的成本增加。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光伏组件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光伏组件阵列,该光伏组件阵列在安装时,不仅使用的线缆长度较短,能够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在现场安装时检查连接是否错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包括呈直线排列且相互串联的至少四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安装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的长边侧,每一光伏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以使其正极接线盒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个光伏组件的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位于该光伏组件的同一长边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阵列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相邻设置的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不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也不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为1000mm、负极线缆长度为400mm,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为400mm、负极线缆长度为100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个光伏组件的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分别位于该光伏组件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相同,且所述光伏组件上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为两分体接线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及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件边缘的边框结构,所述正极接线盒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的背面,所述边框结构上设有识别标志,且所述识别标志设置在所述正极接线盒投影到所述边框结构的正面的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其中一个光伏组件上的识别标志位于该光伏组件的左上角,另一个光伏组件上的识别标志位于该光伏组件的右下角,以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上的识别标志呈对角线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识别标志为有色标签,以识别所述正极接线盒在所述光伏层压件背面处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伏层压件的背面的支架横杆,所述支架横杆用以支撑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光伏组件的长边侧方向上,所述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分设在所述支架横杆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阵列通过将每一光伏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从而使其正极接线盒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进而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可以沿单一方向进行线缆连接,线缆连接简单、使用的线缆长度较短、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能在现场安装时检查连接是否错误。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光伏组件阵列应用图2所示光伏组件时的线缆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光伏组件阵列应用图4所示光伏组件时的线缆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光伏组件阵列中边框结构的示意图,并标示出了识别标志的位置。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其包括呈直线排列且相互串联的至少四个光伏组件10。所述光伏组件10包括光伏层压件11、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边缘上的边框结构12以及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背面的接线盒13。所述光伏层压件11一般由电池片、位于电池片正面的玻璃及位于电池片背面的背板组成,与现有的光伏层压件结构相同,于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接线盒13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背面,用于对光伏组件10的线缆进行收集,从而方便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0的线缆相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接线盒13为分体式接线盒,且所述接线盒13包括用以收容光伏组件10的正极线缆的正极接线盒131及用以收容光伏组件10的负极线缆的负极接线盒13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13也可设计为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正面;或者:正极接线盒131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正面(或背面),负极接线盒132固定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背面(或正面)。所述光伏组件10设有安装有正极接线盒131和负极接线盒132的长边侧,每一光伏组件10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以使其正极接线盒131与相邻光伏组件10的负极接线盒132在光伏组件10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所述光伏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背面的支架横杆14,所述支架横杆14用以支撑所述光伏组件10。在所述光伏组件10的长边侧方向上,所述正极接线盒131与负极接线盒132分设在所述支架横杆14的两侧。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边框结构12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的四周边缘,一方面能够对光伏层压件11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光伏组件10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在组装形成光伏组件阵列时,可通过该边框结构12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0进行组装固定。所述边框结构12上设置有识别标志121,且所述识别标志121设置在所述正极接线盒131投影到所述边框结构12的正面的位置处;具体来讲,所述边框结构12具有正面(A面)、与正面(A面)相对的背面(C面)及连接正面(A面)与背面(C面)的侧面(B面),所述识别标志121设置在所述边框结构12的长边的正面(A面)上。本技术中,所述识别标志121为有色标签,以识别所述正极接线盒131在所述光伏层压件11背面处的位置,进而可用于识别光伏组件10的安装方向。在安装形成光伏组件阵列时,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0上的识别标志121设计为呈对角线设置;即:安装时,使其中一个光伏组件10上的识别标志121位于该光伏组件10的左上角,将相邻设置的另一个光伏组件10旋转180度,使其识别标志121位于该光伏组件10的右下角。这样设计,可以在安装时使线缆沿单一方向(即光伏组件10的排列方向)连接,而不会横穿支架横杆14,从而不仅使得线缆使用长度缩短、降低了成本,而且使得线缆管理简单、现场美观,同时还能在现场安装时检查连接是否错误。所述光伏组件10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目的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伏组件阵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包括呈直线排列且相互串联的至少四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安装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的长边侧,其特征在于:每一光伏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以使其正极接线盒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包括呈直线排列且相互串联的至少四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安装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的长边侧,其特征在于:每一光伏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呈180度旋转摆放,以使其正极接线盒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排列方向上位于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阵列,其特征在于:单个光伏组件的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位于该光伏组件的同一长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阵列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相邻设置的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不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与负极线缆长度也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为1000mm、负极线缆长度为400mm,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正极线缆长度为400mm、负极线缆长度为10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阵列,其特征在于:单个光伏组件的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分别位于该光伏组件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秀娟董经兵夏正月许涛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