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6987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置物容器,所述置物容器上设置有置物口,还包括真空泵、抽气管道、抽气阀门、充气阀门、密封盖,所述置物容器上还分别设置有抽气口、充气口,所述充气阀门与充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管道一端连接于真空泵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口上,所述抽气阀门设置于抽气管道上,所述密封盖覆盖于所述置物容器的置物口上并密封置物容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来检测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气密性能够大大减少检测时间,提升检测灵敏度,并增大了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气密性的检测范围,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检测装置,尤其涉及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密封胶囊型反光膜,其具有很好的逆反射性能,通常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从而提高道明交通安全。密封胶囊型反光膜一般是通过密封的空气层形成全反射来达到逆反射效果,因此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气密性对此类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对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一般是通过光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这种光学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小,检测时间长且灵敏度低,大大降低了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检测效率,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光学检测方法对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进行气密性检测导致的检测范围小、检测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置物容器,所述置物容器上设置有置物口,还包括真空泵、抽气管道、抽气阀门、充气阀门、密封盖,所述置物容器上还分别设置有抽气口、充气口,所述充气阀门与充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管道一端连接于真空泵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口上,所述抽气阀门设置于抽气管道上,所述密封盖覆盖于所述置物容器的置物口上并密封置物容器。置物容器用于放置待检测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密封盖用于密封置物容器的置物口,使得置物容器处于密封状态。真空泵用于抽出置物容器中的空气,使置物容器处于低压甚至真空状态。抽气管道用于连接置物容器和真空泵,便于真空泵快速抽出置物容器中的空气。抽气阀门用于控制抽气管道的开闭,从而在抽真空结束后保持置物容器内的真空状态。充气阀门用于与充气口相连接并控制充气口的开闭,使得在检测完成后能够充入适量空气以便于打开密封盖。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在需要检测时真空泵能够顺利地将置物容器内部抽成低压甚至真空状态,减小置物容器中的气压,则随着置物容器内的气压减小并小于密封胶囊型反光膜内空气的气压时,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将出现膨胀状态,则通过观察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哪些位置出现膨胀状态而哪些位置未出现膨胀状态即可非常快速直观地检测出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气密性。通过本技术来检测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气密性能够大大减少检测时间,提升检测灵敏度,并增大了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气密性的检测范围,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观察视窗,所述观察视窗设置于盖体上,所述盖体下端与所述置物容器拆卸式连接。盖体用于与置物容器拆卸式连接,拆卸式的连接方式便于打开密封盖将待检测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放入置物容器,同时在放置完成后将密封盖紧密连接在置物容器上,保证抽真空过程中盖体与置物容器连接的稳定性。观察视窗用于在真空泵抽气过程中以及抽气完毕后观察置物容器内的情况,从而方便使用者掌握抽气进度以及观察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的膨胀情况,便于使用者对置物容器内气压进行调节。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盖体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置物容器的置物口处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盖体下端通过第一螺纹、第二螺纹与置物容器的置物口螺纹连接。盖体下端与置物口螺纹连接,便于盖体与置物口的旋紧和盖体的旋出,从而提高密封盖与置物容器连接的紧密度。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观察视窗的材质为透明压克力板或透明玻璃。将观察视窗的材质设置为透明压克力板或透明玻璃,能够在满足观察视窗透明度的同时简化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置物容器与密封盖之间。在密封盖与置物容器旋紧时,密封圈被夹紧于密封盖和置物容器之间,封堵住置物口与密封盖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置物容器的密封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置物容器的内壁上。照明装置用于提高置物容器内的可视性,避免置物容器内的光线过暗影响使用者对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的观察。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将照明装置设置为两个,能够完全照射到置物容器的内部各个面,更加便于使用者对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置物容器2,所述置物容器2上设置有置物口21,还包括真空泵4、抽气管道3、抽气阀门31、充气阀门25、密封盖1,所述置物容器2上还分别设置有抽气口26、充气口24,所述充气阀门25与充气口24连接,所述抽气管道3一端连接于真空泵4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口26上,所述抽气阀门31设置于抽气管道3上,所述密封盖1覆盖于所述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上并密封置物容器2。使用时,先将待检测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从置物口21放入置物容器2中,接着将密封盖1覆盖于置物容器2上实现对置物容器2的密封,然后打开设置于抽气管道3上的抽气阀门31,再启动真空泵4,并通过观察置物容器2内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的膨胀状态来控制抽真空的进度。当置物容器2内的气压降低到合适的程度时,关闭真空泵4以及抽气阀门31来保持置物容器2内的低压甚至真空状态,此时可通过观察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的各个区域的膨胀状态来判断密封胶囊型反光膜上哪些位置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而哪些位置气密性差,从而根据气密性检测结果来调整生产工艺。检测完成后,缓慢打开充气阀门25,因此时外界气压大于置物容器2内的气压,则外界空气将缓慢从充气口24处充入到置物容器2内,当置物容器2的内外气压平衡时,再将密封盖1从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上取下,并取出已被检测过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从而完成整个检测流程。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1包括盖体12、观察视窗11,所述观察视窗11设置于盖体12上,所述盖体12下端与所述置物容器2拆卸式连接。在检测抽真空以及观察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观察视窗11观察密封胶囊型反光膜表面的膨胀状态,从而快速判断置物容器2内的气压大小以及密封胶囊型反光膜的气密性。作为优选,所述盖体12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4,所述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处设置有与第一螺纹14相配合的第二螺纹22,所述盖体12下端通过第一螺纹14、第二螺纹22与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视窗11的材质为透明压克力板或透明玻璃。作为优选,还包括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设置于所述置物容器2与密封盖1之间。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一个照明装置23,所述照明装置23设置于所述置物容器2的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照明装置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置物容器(2),所述置物容器(2)上设置有置物口(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泵(4)、抽气管道(3)、抽气阀门(31)、充气阀门(25)、密封盖(1),所述置物容器(2)上还分别设置有抽气口(26)、充气口(24),所述充气阀门(25)与充气口(24)连接,所述抽气管道(3)一端连接于真空泵(4)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口(26)上,所述抽气阀门(31)设置于抽气管道(3)上,所述密封盖(1)覆盖于所述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上并密封置物容器(2)。

【技术特征摘要】
1.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置物容器(2),所述置物容器(2)上设置有置物口(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泵(4)、抽气管道(3)、抽气阀门(31)、充气阀门(25)、密封盖(1),所述置物容器(2)上还分别设置有抽气口(26)、充气口(24),所述充气阀门(25)与充气口(24)连接,所述抽气管道(3)一端连接于真空泵(4)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口(26)上,所述抽气阀门(31)设置于抽气管道(3)上,所述密封盖(1)覆盖于所述置物容器(2)的置物口(21)上并密封置物容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包括盖体(12)、观察视窗(11),所述观察视窗(11)设置于盖体(12)上,所述盖体(12)下端与所述置物容器(2)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胶囊型反光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振明王宏胡玲静朱翀谢华云陆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道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