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74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包括浓缩器本体以及叶轮旋转装置;浓缩器本体包括具有空腔的筒体、乏气进入管、稀相气流引出管和浓相气流引出管,乏气进入管进入的乏气切向进入空腔内;叶轮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叶轮以及电机。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效果是:整体结构精简,不会占用大的空间以及无需铺设复杂管线,工业化应用方便;利用惯性分离和旋转叶轮分离的复合模式,大大提高煤粉浓缩效果,具体是:含有超细煤粉颗粒的乏气气流在筒体的空腔内高速旋转,使气流分成浓相和稀相,分别经浓相气流引出管和稀相气流引出管引出;结合旋转叶轮的辅助作用,使得气流获得高的旋转动量,实现高效率浓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
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火力发电系统中乏气的超细煤粉浓缩器。
技术介绍
基于钢球磨煤机的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是电站煤粉锅炉中应用最广泛的制粉系统,该系统中钢球磨煤机出口的煤粉气流经传统的细粉分离器分离之后的乏气中仍含有约法10-15%左右的超细煤粉颗粒,对这部分含有超细颗粒的乏气的处理一直困扰着火力发电行业与锅炉燃烧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通常将这股乏气送入锅炉燃烧器的三次风喷咀中进行燃烧。由于制粉乏气流量较大,煤粉浓度较低,再加之磨煤机的运行方式及数量变化较频繁,从而导致制粉乏气送入锅炉中时会对锅炉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乏气的送入会使锅炉的燃烧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2)制粉乏气的送入会使锅炉的飞灰含碳量增加,从而降低燃料的燃烧效率与锅炉机组的热效率;(3)传统的制粉乏气送入及燃烧方式,会使锅炉炉膛出口的NOx生成量显著增加,从而影响下游脱硝系统的运行及NOx的达标排放;(4)制粉乏气的送入还会对锅炉的过热汽与再热汽的温度特性造成不利影响,降低锅炉机组对煤质特性及负荷变化的适应性。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结构精简、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器本体(1)以及叶轮旋转装置(2);所述浓缩器本体(1)包括具有空腔(1.11)的筒体(1.1)以及同时设置在所述筒体(1.1)上的乏气进入管(1.2)、稀相气流引出管(1.3)和浓相气流引出管(1.4),所述乏气进入管(1.2)与所述空腔(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稀相气流引出管(1.3)和所述浓相气流引出管(1.4)均与所述空腔(1.1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乏气进入管(1.2)进入的乏气切向进入所述空腔(1.11)内;所述叶轮旋转装置(2)包括旋转叶轮(2.1)以及电机(2.2),所述旋转叶轮(2.1)为所述空腔(1.11)内的气流提供旋转动量,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煤粉浓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器本体(1)以及叶轮旋转装置(2);所述浓缩器本体(1)包括具有空腔(1.11)的筒体(1.1)以及同时设置在所述筒体(1.1)上的乏气进入管(1.2)、稀相气流引出管(1.3)和浓相气流引出管(1.4),所述乏气进入管(1.2)与所述空腔(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稀相气流引出管(1.3)和所述浓相气流引出管(1.4)均与所述空腔(1.1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乏气进入管(1.2)进入的乏气切向进入所述空腔(1.11)内;所述叶轮旋转装置(2)包括旋转叶轮(2.1)以及电机(2.2),所述旋转叶轮(2.1)为所述空腔(1.11)内的气流提供旋转动量,所述旋转叶轮(2.1)设置在所述空腔(1.11)的内部;所述电机(2.2)为所述旋转叶轮(2.1)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电机(2.2)设置在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煤粉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气进入管(1.2)与所述空腔(1.11)的上端连通,所述稀相气流引出管(1.3)和所述浓相气流引出管(1.4)均与所述空腔(1.11)的下端连通;所述旋转叶轮(2.1)位于所述空腔(1.11)的上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林魏绵源叶托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