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58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以高效率向液晶显示面板入射的光学构件。光学构件(100)通过偏振板(1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以及棱镜层(42)按顺序一体化而成,关于透过偏振度为99.99%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的自然光的亮度而设有平行亮度L0和正交亮度L90时,偏振转换层满足L90/L0≥0.2。

Optical componen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component that is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light from a light source to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high efficiency in the cas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optical component (100) through the polarizing plate (10), (20) a reflective polarize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layer (30) and (42) a prism layer sequentially on th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99.99% the first polarizer and a second polarizer natural light brightness and brightness with parallel and orthogonal L0 the brightness of L90,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layer meet L90/L0 = 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显示器,已知有广泛普及的使用了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具备边缘光(edgelight)型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导光板,一边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液晶单元侧面)和背面上反复进行全反射一边传播。在导光板内传播的光的一部分被设置于导光板的背面等的光散射体等改变行进方向而从出光面向导光板外射出。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光在由扩散片、棱镜片、亮度提高膜等各种光学片扩散、会聚之后,入射至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有偏振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单元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按像素被驱动来控制入射光的透射以及吸收。结果显示出图像。上述棱镜片代表性地嵌入面光源装置的框体,并设置为接近导光板的出射面。对于使用这样的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设置棱镜片时或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该棱镜片有时与导光板发生刮擦而导致导光板受到损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使棱镜片与光源侧偏振板一体化的技术(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5714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使用这样的一体化有棱镜片的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存在正面亮度不充分而较暗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率地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构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构件通过偏振板、反射型偏振片、偏振转换层以及棱镜层按顺序一体化而成,关于透过偏振度为99.99%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的自然光的亮度,将在彼此的吸收轴平行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平行亮度L0,将在彼此的吸收轴正交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正交亮度L90,此时所述偏振转换层满足L90/L0≥0.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转换层为相位差层,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3500nm以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转换层为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值为80%~99.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转换层为λ/4板,所述λ/4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80nm~200nm,所述λ/4板的慢轴与所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所成的角度为30°~60°。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反射型偏振片与所述棱镜层之间一体化有低折射率层,或者在所述反射型偏振片的与所述棱镜层相反的一侧一体化有低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0以下。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型偏振片为直线偏振光型反射偏振片。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6是能够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构件的反射型偏振片的一例的简要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偏振板11偏振片12保护层13保护层20反射型偏振片30偏振转换层40棱镜片41基材部42棱镜部100~104光学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用语以及记号的定义)本说明书中的用语以及记号的定义如下。(1)折射率(nx、ny、nz)“nx”是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2)面内相位差(Re)“Re(λ)”是利用23℃的波长λnm的光而测定出的面内相位差。Re(λ)通过在使层(膜)的厚度为d(nm)时根据式Re=(nx-ny)×d来求出。例如,“Re(550)”是利用23℃的波长550nm的光测定出的面内相位差。(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Rth(λ)”是利用23℃的波长λnm的光测定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550)”是利用23℃的波长550nm的光测定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λ)通过在使层(膜)的厚度为d(nm)时根据式Rth=(nx-nz)×d来求出。(4)Nz系数Nz系数通过Nz=Rth/Re来求出。A.光学构件的整体结构光学构件按顺序具有偏振板1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以及棱镜片40,偏振板1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以及棱镜片40被一体化。棱镜片40代表性地具有基材部41和棱镜部42(棱镜层)。偏振转换层30转换(或消除)从棱镜片40侧入射的光的偏振状态并将其向反射型偏振片20侧射出。偏振转换层30的由下式所示的偏振转换度PCON为0.2以上。偏振转换度(PCON)=L90/L0在此,关于透过偏振度为99.99%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的作为可见光的自然光的亮度,L0(平行亮度)表示在彼此的吸收轴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偏振转换层时的上述亮度,L90(正交亮度)表示在彼此的吸收轴正交地配置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偏振转换层时的上述亮度。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侧的相反侧的偏振板与背光单元之间配置有光学构件的情况下,向反射型偏振片20入射从背光单元射出并由偏振转换层30转换(或消除)了偏振状态的光。由此,从背光单元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能够提高。光学构件除了具有偏振板1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以及棱镜片40以外,还可以具有各种光学片。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00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2所示的光学构件101按顺序具有偏振板10、低折射率层60、光扩散层5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以及棱镜片4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3所示的光学构件102按顺序具有偏振板10、低折射率层6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光扩散层50以及棱镜片4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4所示的光学构件103按顺序具有偏振板10、光扩散层50、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转换层30、低折射率层60以及棱镜片4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5所示的光学构件104按顺序具有偏振板10、光扩散层50、反射型偏振片20、低折射率层60以及棱镜片40,棱镜片40具有作为基材部而发挥功能的偏振转换层30和棱镜部42(棱镜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组合两个以上的上述实施方式。B.偏振板偏振板10代表性地具有偏振片11、配置于偏振片11的一侧的保护层12、以及配置于偏振片11的另一侧的保护层13。偏振片代表性地是吸收型偏振片。B-1.偏振片作为上述吸收型偏振片,可以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的适当的偏振片。例如,形成偏振片的树脂膜可以是单层的树脂膜,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叠体。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的偏振片的具体例,可举出对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实施基于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通过偏振板、反射型偏振片、偏振转换层以及棱镜层按顺序一体化而成,关于透过偏振度为99.99%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的自然光的亮度,将在彼此的吸收轴平行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平行亮度L0,将在彼此的吸收轴正交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正交亮度L90,此时所述偏振转换层满足L90/L0≥0.2。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2 JP 2016-1716041.一种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通过偏振板、反射型偏振片、偏振转换层以及棱镜层按顺序一体化而成,关于透过偏振度为99.99%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的自然光的亮度,将在彼此的吸收轴平行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平行亮度L0,将在彼此的吸收轴正交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配置有所述偏振转换层时的所述亮度设为正交亮度L90,此时所述偏振转换层满足L90/L0≥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偏振转换层为相位差层,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3500nm以上,在此,R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恒三服部大辅细川和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