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冷却结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23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冷却结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该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第一输送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的第二输送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输送,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输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的至少一侧的输送结构,当转轴转动时,转轴能够与输送结构配合形成对冷却介质的推动力,使得冷却介质进入转轴与轴孔之间,以对轴承进行很好的冷却,从而避免轴承发生变形而影响具有其的电机的运行可靠性。

Bearing cooling structure, motor an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earing cooling structure, a motor and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The cool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bear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first axial transport structure and / or set on the second side of the axial bearing second conveying structure, the first delivery structure capable of transporting between the hole wall in the shaft to rotate when the cooling medium is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axial bearing to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haft hole, the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hole wall second conveying structure can in the rotating shaft rotates the shaft and the shaft hole to the second side of the axial bearing conveyor. Bearing cooling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onvey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bearing, when the rotary shaft rotates, the rotating shaft can form the cooling medium driving force and conveying structure with the cooling medium into the shaft and the shaft hole, with good cooling of bearings, so as to avoid bearing deformation and affect the operation reliability with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冷却结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具有其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无油、高效、小型化是离心机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磁悬浮和气悬浮两种技术路线,气体轴承具有无油、结构简单、轴承损失小,成本低,同时轴承间隙小,压缩机内漏损失小、易于维护等优点,与磁悬浮轴承相比,气悬浮轴承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不受停电故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现有的气悬浮轴承以弹性箔片动压轴承占主体,其工作原理是:转轴在转动前,转轴与轴承内圈的平箔片接触,波箔片起刚度支撑作用。当转轴转动达到一定转速时(起飞速度),从平箔片自由端进入的气流压向平箔片,波箔片根据载荷产生相应弯曲而获取刚度传递至气膜,具有刚度的气膜将转轴浮起使转轴悬浮状态工作。从轴承的工作原理得知:在起飞转速前,转轴是与轴承内圈接触的,这意味着转轴与内圈会摩擦发热,而且就算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工况的变化或故障等原因,转轴也很有可能与内圈接触,这就带来一个很重要问题:热量会使弹性箔片的性能发生改变,如弹性系数偏离设计点,进而影响轴承所产生的支撑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轴承进行有效冷却的轴承冷却结构、具有其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冷却结构,所述轴承中设置有供转轴转动的轴孔,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第一输送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的第二输送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输送,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输送。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端件,所述第一端件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转轴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和/或,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二端件,所述第二端件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转轴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至少一条第一螺旋输送槽,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一致;和/或,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至少一条第二螺旋输送槽,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和/或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为多头螺旋槽。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的螺距和/或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的螺距和/或数量。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件的第一孔包括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部、第一集流部和分流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孔壁上,所述第一集流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输送部输送的冷却介质,所述分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流部中的冷却介质分流到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孔径。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部的孔径大于所述分流部的孔径,在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分流部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轴孔的分流孔;和/或,所述分流部的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轴孔的分流槽。优选地,所述轴承为径向弹性箔片轴承,所述径向弹性箔片轴承的轴孔内设置有箔片,所述箔片包括与所述轴孔的孔壁贴合的波箔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波箔片径向内侧的平箔片,所述轴孔的孔壁与所述波箔片之间形成沿周向布置的多个第三孔,所述波箔片与所述平箔片之间形成沿周向布置的多个第四孔;所述分流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孔与所述多个第三孔位置对应;和/或,所述分流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槽与所述多个第四孔位置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二端件的第二孔包括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二集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部的孔壁上,所述第二集流部用于收集由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流出的冷却介质。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流部的孔径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流部的入口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件和/或所述第二端件嵌设在所述轴承的端面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包括转轴和用于支撑所述转轴的轴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定子,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为靠近所述定子的一侧,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为远离所述定子的一侧。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的至少一侧的输送结构,当转轴转动时,转轴能够与输送结构配合形成对冷却介质的推动力,使得冷却介质进入转轴与轴孔之间,以对轴承进行很好的冷却,从而避免轴承发生变形而影响具有其的电机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在轴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轴承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轴承的剖视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端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端件的剖视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端件的剖视图。图中,1、定子;2、转子;21、转轴;3、轴承;31、轴孔;32、波箔片;33、平箔片;34、第三孔;35、第四孔;36、容置槽;4、第一端件;41、第一输送结构;411、第一螺旋输送槽;42、第一孔;421、第一输送部;422、第一集流部;423、分流部;43、分流结构;431、分流孔;432、分流槽;5、第二端件;51、第二输送结构;511、第二螺旋输送槽;52、第二孔;521、第二集流部;522、第二输送部;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轴承冷却结构,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到轴承与转轴之间的空间,以对轴承进行很好的冷却,下面以轴承冷却结构应用于电机为例具体介绍其各种实施例,该电机例如可以为压缩机尤其是离心式压缩机的电机部分,当然,该轴承冷却结构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对轴承进行冷却的装置中。如图1所示,电机包括定子1和转子2,转子2的转轴21穿出定子1的部分转动支撑在轴承3上,轴承3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承冷却结构、电机及离心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所述轴承中设置有供转轴转动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第一输送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的第二输送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输送,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冷却结构,所述轴承中设置有供转轴转动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第一输送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的第二输送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一侧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输送,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的冷却介质向所述轴承的轴向第二侧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端件,所述第一端件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转轴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和/或,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二端件,所述第二端件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转轴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至少一条第一螺旋输送槽,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一致;和/或,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至少一条第二螺旋输送槽,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和/或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为多头螺旋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的螺距和/或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槽的螺距和/或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件的第一孔包括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部、第一集流部和分流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孔壁上,所述第一集流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输送部输送的冷却介质,所述分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流部中的冷却介质分流到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的孔壁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兴刘华张治平蒋楠雷连冬陈玉辉刘增岳欧阳鑫望蒋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