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441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若为了相对于安装马达的对象侧机械进行马达轴的定心,并且防止马达相对于对象侧机械旋转,而在对象侧机械侧使用复杂的构造,则不便于使用。对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具备:具有轴的转子;以及覆盖转子的外周的外壳,在外壳的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在轴的延伸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与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突出部的外周面呈非圆形,在突出部中,设有贯通与轴对置的面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小型马达作为各种装置的驱动源。例如,在汽车的电动车窗等电气部分使用相应的小型马达。在将马达安装于齿轮箱等其它部件时,能够安装于绕轴的中心旋转的多个旋转位置的任一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2144号专利文献2:德国技术202008005744U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进行马达轴相对于齿轮箱的定心,并防止马达相对于齿轮箱旋转,齿轮箱侧使用复杂的构造,不便于使用。同样地,在专利文献2中,也在安装马达的壳体侧设置供从马达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突起插入的多个孔,而在壳体侧采用复杂的构造。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防止马达相对于安装对象侧的部件旋转。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为一种马达,具备:具有轴的转子;以及覆盖转子的外周的外壳,在外壳的转子轴向的端部具有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在轴的延伸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与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突出部的外周面呈非圆形,在突出部中,设有贯通与轴对置的面的开口。由此,在马达安装于其它部件的情况下,使平坦面与该其它部件接触,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抵抗马达的旋转扭矩的止转。也可以为,还具备端部板,该端部板覆盖外壳的转子轴向的端部,突出部设置于端部板。也可以为,突出部具有与轴平行的多个平坦面,多个平坦面设置为相对于上述轴的中心旋转对称,并且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露出。由此,能够将突出部做成简单的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平坦面是形成正多边形的各边的三个以上的面。由此,能够将实现止转的平坦部做成简单的结构。也可以为,非圆形以预先确定的角度旋转对称。由此,能够提高马达安装的自由度。也可以为,端部板还具有与轴的中心同心的圆形卡合部。由此,能够通过圆形卡合部准确地进行定心。也可以为,圆形卡合部呈凹形状,且设于突出部的内侧。由此,能够对应于进行定心的对象侧的部件为凸形状的情况。也可以为,从突出部的外周面到轴的距离比从外壳到轴的距离短。由此,能够不增加马达的径向的长度,且使整体小型化。也可以为,在突出部的内侧还具备支撑轴的轴承。由此,能够不增加马达的轴向的长度,且使整体小型化。也可以为,端部板和突出部为同一部件而一体成形。由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简单的加工形成平坦部。也可以为,外壳及端部板为同一部件而一体成形。由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简单的加工形成端部板及平坦部。也可以为,外壳保持端部板。由此,能够与外壳分体地形成端部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为一种马达嵌入装置,具备:上述的任一马达;供马达嵌入的装置主体;以及旋转限制部,其与装置主体连结,通过与突出部的非圆形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从而限制马达绕轴旋转。利用马达的非圆形部与旋转限制部的抵接,在马达嵌入装置中,能够抵抗马达的旋转扭矩,容易地限制旋转。上述的专利技术的概要并非列举出本专利技术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组的组合也将构成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侧视图。图2是马达10的主视图。图3是马达10的后视图。图4是马达10的剖视图。图5是马达12的侧视图。图6是马达12的主视图。图7是马达12的后视图。图8是端部板72的后视图。图9是端部板72的侧视图。图10是端部板72的剖视图。图11是与轴承相关的其它例的概要剖视图。图12是轴承保持部100的立体图。图13是轴承保持部100的立体图。图14是电动座椅滑动装置200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嵌入马达10的嵌入装置120的一例的概要俯视图。图16是从马达10的突出部62侧观察图15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其它嵌入装置150的一例的概要立体图。图18是从马达10的突出部62侧观察图17的主视图。图中:10、12—马达,20—转子,22—轴,24—换向器,26—电枢,28—线圈,30—铁芯,31—检测用磁铁,33—衬套,34—弹簧,40—外壳,42—圆筒部,46—爪,50—磁铁,52—刷握,54—碳刷,56—连接器,60—端面,61—突出部,62—突出部,64—平坦面,65—曲面,66—轴承,68—开口,70、72—端部板,71—突出部,80—突出部,81—端面,82—平坦面,84—曲面,86—圆形卡合部,90—轴承,92—开口,93—开口,94—爪,95—插通口,100—轴承保持部,102—平坦面,104—曲面,106—缺口部,108—外周,110—开口,112—内周,120、150—嵌入装置,122—保持部件,124、160—旋转限制部,126、130—框架,128、132—旋转轴,140—贯通孔,152—底板,154—固定爪,162、164—螺钉,166—凹部,200—电动座椅滑动装置,202—下轨道,204—上轨道,206—滑动丝杠,208—缓冲架,210—齿轮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的专利技术。另外,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不限于必须组合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的特征。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侧视图,图2是马达10的主视图,图3是马达10的后视图。图4是马达10的剖视图。图1~图4所示的马达10基于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流输出旋转驱动力。马达10例如为DC马达,用于汽车的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等。马达10具有:外壳40;嵌入外壳40的连接器56;以及保持于外壳40的端部板70。外壳40具有圆筒部42和端面60。外壳40例如为金属制,通过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如图4所示,在外壳40的内周配置有磁铁50。外壳40收纳有转子20。换言之,外壳40覆盖转子20的外周。转子20具有轴22、和安装于该轴22的换向器24及电枢26。电枢26具有铁芯30、和卷绕于铁芯30的线圈28。在轴22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转子20的旋转位置的检测用磁铁31;保持检测用磁铁31的衬套33;以及吸收转子20的轴向上的游隙的弹簧34。这些检测用磁铁31、衬套33以及弹簧34与轴22一体旋转。连接器56与保持碳刷54的刷握52连结。碳刷54与换向器24接触。由此,从连接器56输入的电信号经由碳刷54、换向器24而在对应的线圈28流动。由此,转子20旋转,从轴22向外部供给旋转驱动力。连接器56及刷握52例如为绝缘性的树脂制,还具有用于上述电信号的配线。在外壳40的与端面60相反的一侧安装端部板70。换言之,端部板70覆盖外壳40的转子20的轴向上的端部。端部板70例如为金属制,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在端部板70和外壳40分别设有爪94、46。与端部板70一体形成的爪94通过与外壳40的端部卡合来定位,将与外壳40一体形成的爪46折弯,从而端部板70固定并保持于外壳40。另外,爪46也可以是从外壳40的端部向马达轴向以凸状设置的构件,也可以是通过对外壳40的端部进行切口并弯曲而形成的构件。端部板70为大致圆形,在中央设有突出部71。突出部71向轴22的轴向上的远离转子20的方向突出,且呈与轴22同心的圆筒形。即,在从突出部71背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外形呈圆形。在突出部71的内侧收纳有轴承90。轴承90的内周例如呈圆筒形、或者呈在一部分具有直径不同的凹凸部的大致圆筒形。向轴承90插入轴22的轴向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轴的转子;以及外壳,其覆盖上述转子的外周,在上述外壳的上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在上述轴的延伸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与上述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上述突出部的外周面呈非圆形,在上述突出部中设有开口,该开口贯通与上述轴对置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9 JP 2016-167367;2017.03.30 JP 2017-06922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轴的转子;以及外壳,其覆盖上述转子的外周,在上述外壳的上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在上述轴的延伸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与上述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上述突出部的外周面呈非圆形,在上述突出部中设有开口,该开口贯通与上述轴对置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端部板,该端部板覆盖上述外壳的上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上述突出部设置于上述端部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具有与上述轴平行的多个平坦面,上述多个平坦面设置为相对于上述轴的中心旋转对称,并且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方式露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平坦面是形成正多边形的各边的三个以上的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智清水聪
申请(专利权)人: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