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90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由房屋墙壁结构支承的脚手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顶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顶撑架(2)为网格状,顶板(1)固定在顶撑架(2)的上平面;斜撑架(4)的底端从纵撑架(3)底端的下部穿出;纵撑架(4)的下部设有铰链(6),三角撑架(7)的底边通过铰链(6)可转动地设于纵撑架(4)的下部。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和拆卸。本发明专利技术搭建方便,拆卸容易,安全可靠。

Operation platform for elevator shaft construction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由房屋墙壁结构支承的脚手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成为民用建筑的主流,以及电梯设备的普及。在施工电梯井时,由于内部空间狭小,而且电梯井为从建筑底部至屋面的贯通筒体。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其内部施工,经常会采用脚手管搭设内部脚手架。但脚手管搭设的脚手架存在需要重复搭拆,安全系数低等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扣件松动、脚手管锈蚀等情况导致架体失稳,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导致维护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搭建方便、拆卸容易、安全可靠的建筑平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顶板,其特征是:还包括顶撑架、纵撑架、斜撑架、撑板、铰链和三角撑架,顶撑架为网格状,顶撑架由各条槽钢纵横交错焊接构成,顶板固定在顶撑架的上平面;顶撑架的两侧分别用螺栓可拆卸地固定纵撑架和斜撑架,纵撑架和斜撑架都由至少两条平行的槽钢构成,纵撑架和斜撑架都设于顶撑架的下方,斜撑架的底端从纵撑架底端的下部穿出,斜撑架的底端固定撑板;纵撑架的下部设有铰链,三角撑架的底边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于纵撑架的下部,设顶撑架的一条侧边和位于同侧的纵撑架的一条侧边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三角撑架顶角的两条边在所述平面A上的投影都大于顶撑架的一条侧边的长度。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是:顶撑架网格的边长不大于500mm,顶撑架上设有吊耳;设顶撑架固定纵撑架两侧的两个端点和分别位于同侧的纵撑架的一个底端点的两条连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B,当三角撑架绕铰链靠贴在斜撑架所在平面时,由顶板、顶撑架、纵撑架、斜撑架、撑板、铰链和三角撑架构成的构件的质心在所述平面B上。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和拆卸,安装时,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将顶板固定在顶撑架上,将由纵撑架、斜撑架、撑板、铰链和三角撑架构成的构件吊入电梯井道内,使斜撑架的底端和撑板从电梯井道侧壁上的门洞处穿出并抵住门洞的下沿,使三角撑架绕铰链转动至三角撑架的顶角抵住电梯井道正对门洞的侧壁,顶撑架固定斜撑架的一端抵住电梯井道正对门洞的侧壁,用螺栓将固定了顶板的顶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纵撑架和斜撑架上,顶撑架固定纵撑架的一端和电梯井道门洞同侧的侧壁之间衬有斜楔;拆卸时: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取出斜楔,将固定了顶板的顶撑架从纵撑架和斜撑架上卸下吊出,收起三角撑架,将由纵撑架、斜撑架、撑板、铰链和三角撑架构成的构件从电梯井道内吊出。本专利技术通过定型加工槽钢体系及附加三角安全撑的组合更好的解决了电梯井道内操作平台搭设的工作,并且可以充分保证其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且做到拆装灵活,可在电梯井道的狭小空间内快速搭设作业平台,作业效率优于钢管架体。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槽钢制作各零件并作为主要的支撑体系,采用底部的卡口作为主要支撑受力点,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自身重量及质心偏置使本装置卡在电梯井道内,并通过下部的三角撑架保证底部的卡口不会滑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制作简便,可以在地面加工场内加工完成;2.周转快速方便,可以迅速转换至需要的作业面;3.避免因脚手管搭设时扣件紧固力不足导致的危险;4.通过下部三角撑架进一步保证支撑结构的安全性;5.制作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使用后经简单修改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顶撑架和斜撑架连接后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顶板、顶撑架、斜撑架和三角撑架连接后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顶板1、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如图1~图3所示,具体结构是:顶撑架2为网格状,顶撑架2由各条槽钢纵横交错焊接构成,顶撑架2边长分别比电梯井道11对应的边长小200mm,顶板1固定在顶撑架2的上平面,顶板1边长分别比电梯井道11对应的边长小100mm;顶撑架2的两侧分别用螺栓可拆卸地固定纵撑架3和斜撑架4,纵撑架3和斜撑架4都由两条平行的槽钢构成,纵撑架3和斜撑架4都设于顶撑架2的下方,斜撑架4的底端从纵撑架3底端的下部穿出,斜撑架4的底端固定撑板5,撑板5距离纵撑架3底端的距离为300mm;纵撑架4的下部设有铰链6,三角撑架7的底边通过铰链6可转动地设于纵撑架4的下部,设顶撑架2的一条侧边和位于同侧的纵撑架4的一条侧边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三角撑架7顶角的两条边在所述平面A上的投影都比电梯井道11对应边长长100mm。本实施例中:顶撑架2的边长不大于500mm,顶撑架2上设有吊耳;设顶撑架2固定纵撑架3两侧的两个端点和分别位于同侧的纵撑架3的一个底端点的两条连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B,当三角撑架7绕铰链6靠贴在斜撑架4所在平面时,由顶板1、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构成的构件的质心在所述平面B上,即如图3所示,所述质心在线段AB上。本实施例使用时,包括安装和拆卸,安装时,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将顶板1固定在顶撑架2上,将由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构成的构件吊入电梯井道11内,使斜撑架4的底端和撑板5从电梯井道11侧壁上的门洞12处穿出并抵住门洞12的下沿,使三角撑架7绕铰链6转动至三角撑架7的顶角抵住电梯井道11正对门洞12的侧壁,顶撑架2固定斜撑架4的一端抵住电梯井道11正对门洞12的侧壁,用螺栓将固定了顶板1的顶撑架2可拆卸地固定在纵撑架2和斜撑架4上,顶撑架2固定纵撑架3的一端和电梯井道11门洞12同侧的侧壁之间衬有斜楔8;拆卸时: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取出斜楔8,将固定了顶板1的顶撑架2从纵撑架2和斜撑架4上卸下吊出,收起三角撑架7,将由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构成的构件从电梯井道11内吊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顶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顶撑架(2)为网格状,顶板(1)固定在顶撑架(2)的上平面;顶撑架(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纵撑架(3)和斜撑架(4),纵撑架(3)和斜撑架(4)都设于顶撑架(2)的下方,斜撑架(4)的底端从纵撑架(3)底端的下部穿出,斜撑架(4)的底端固定撑板(5);纵撑架(4)的下部设有铰链(6),三角撑架(7)的底边通过铰链(6)可转动地设于纵撑架(4)的下部,设顶撑架(2)的一条侧边和位于同侧的纵撑架(4)的一条侧边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三角撑架(7)顶角的两条边在所述平面A上的投影都大于顶撑架(2)的一条侧边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顶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撑板(5)、铰链(6)和三角撑架(7),顶撑架(2)为网格状,顶板(1)固定在顶撑架(2)的上平面;顶撑架(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纵撑架(3)和斜撑架(4),纵撑架(3)和斜撑架(4)都设于顶撑架(2)的下方,斜撑架(4)的底端从纵撑架(3)底端的下部穿出,斜撑架(4)的底端固定撑板(5);纵撑架(4)的下部设有铰链(6),三角撑架(7)的底边通过铰链(6)可转动地设于纵撑架(4)的下部,设顶撑架(2)的一条侧边和位于同侧的纵撑架(4)的一条侧边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三角撑架(7)顶角的两条边在所述平面A上的投影都大于顶撑架(2)的一条侧边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是:顶撑架(2)网格的边长不大于500mm,顶撑架(2)上设有吊耳;设顶撑架(2)固定纵撑架(3)两侧的两个端点和分别位于同侧的纵撑架(3)的一个底端点的两条连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平面B,当三角撑架(7)绕铰链(6)靠贴在斜撑架(4)所在平面时,由顶板(1)、顶撑架(2)、纵撑架(3)、斜撑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