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94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吊装操作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铺设在水平框架上方的挡板和设置在水平框架上的吊环,水平框架包括矩形边框、设置在矩形边框内的主龙骨和次龙骨,主龙骨与次龙骨互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和短架体;长架体与短架体均包括门形框架和斜撑杆,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门形框架底端分别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的边沿台阶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牢固、吊装方便、可重复安装使用。

A hoisting construction platform for prefabricated staircase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hoisting operation platform, and discloses a hoisting construction platform for prefabricated staircase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a staircase on the lower layer between two adjacent rest platform, including the level set and operation platform arranged on the operating platform below the support frame, wherein the operating platform comprises a horizontal frame, laying on the baffle above the frame and arranged in horizontal rings on the frame, horizontal frame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frame, set the main keel in the rectangular frame and keel, keel and keel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support frame includes a long frame body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rectangular frame relative to the two short side and short frame; long frame and short frame body comprises a door frame and braces, below the diagonal brace set on the operating platform, a door frame bottom were erected in stair rest platform under the step ed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stability, convenient hoisting and repeated install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可吊装操作平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预制楼梯间的施工,由于施工空间狭窄,且需要临空操作、搭设模板,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操作平台。传统的操作平台大多采用钢管搭设主框架,铺装钢笆片,多采用扣件连接钢管,结构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人员踩空坠落,或操作台上掉落散装物品从钢笆片孔中穿过砸伤下部行人等安全问题,而且使用完成后需拆除或使用前需要重新安装,极大的造成了人工、生产成本的大量浪费,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牢固、吊装方便、可重复安装使用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操作平台拆装不便,无法重复利用,安全性能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铺设在水平框架上方的挡板和设置在水平框架上的吊环,水平框架包括矩形边框、设置在矩形边框内的主龙骨和次龙骨,主龙骨与次龙骨互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和短架体;长架体与短架体均包括门形框架和斜撑杆,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门形框架底端分别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的边沿台阶下。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长架体与短架体的高度差与楼梯间相邻两层休息平台之间的标高差一致。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矩形边框和主龙骨采用80*60mm的方管制成,次龙骨采用60*40mm的方管制成。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次龙骨的数量不少于2根,平行于矩形边框的短边设置,相邻的次龙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50mm。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采用钢板无缝拼接组成,与水平框架焊接固定。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吊环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弯折60°制成,吊环对称焊接在矩形边框外侧壁上。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门形框架开口向上、竖直设置,顶部端头与矩形边框焊接固定。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斜撑杆一端与矩形边框焊接固定,一端与门形框架的立杆固定,所述斜撑杆包括与长架体连接的第一斜撑杆和与短架体连接的第二斜撑杆。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55-70°。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撑杆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20-35°。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为方管和钢板焊接成的整体结构,结构整体性强,承载力大,结构稳定性强,避免了结构塌陷或坠物伤人的安全隐患;本技术采用吊装设备吊装,搭设在上下相邻的休息平台边沿的台阶下方,无需拆卸重装,可重复利用,避免了人工和成本的浪费;上下吊装方便,解放了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为长短不对称架体,与上下相邻休息平台的标高差相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架体底端搭设在相邻休息平台边沿的台阶下,利用了现有的基础结构实现了施工平台的卡固,避免了施工平台的移动、倾斜或侧翻,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1-休息平台;2-水平框架;21-主龙骨;22-次龙骨;23-矩形边框;3-挡板;4-吊环;5-长架体;6-短架体;7-门形框架;81-第一斜撑杆;82-第二斜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2、铺设在水平框架2上方的挡板3和设置在水平框架2上的吊环4,水平框架2包括矩形边框23、设置在矩形边框23内的主龙骨21和次龙骨22,主龙骨21与次龙骨22互相垂直设置,与矩形边框23焊接固定,矩形边框23和主龙骨21采用80*60mm的方管制成,次龙骨22采用60*40mm的方管制成,次龙骨22的数量不少于2根,平行于矩形边框23的短边设置,相邻的次龙骨2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50mm;挡板3采用钢板无缝拼接组成,与水平框架2焊接固定;矩形边框23四周设有吊环4,吊环4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弯折60°制成,吊环4对称焊接在矩形边框23外侧壁上;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23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5和短架体6,长架体5与短架体6均包括门形框架7和斜撑杆,门形框架7开口向上、竖直设置,开口端头与矩形边框23焊接固定,底端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1的边沿台阶下,长架体5与短架体6的高度差与楼梯间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的标高差一致;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一端与矩形边框23焊接固定,一端与门形框架7的立杆固定,与长架体5连接的斜撑杆为第一斜撑杆81,第一斜撑杆81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55-70°,与短架体6连接的斜撑杆为第二斜撑杆82,第二斜撑杆82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20-35°。本技术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的使用方法如下: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楼梯间的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的标高差,使得长架体5与短架体6的高度差与楼梯间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的标高差一致,焊接操作平台与支撑架体,然后利用吊装设备勾住吊环4,将操作平台吊升至待施工高度,将长架体5与短架体6分别搭接在相邻两休息平台1边沿的台阶下方,卡固以防止移动,保证操作平台水平设置,撤去吊装设备,施工人员可在操作平台上安装楼梯间模板,进行施工操作。一层施工完成后,可利用吊装设备吊升操作平台,无需拆装,重复利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

【技术保护点】
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2)、铺设在水平框架(2)上方的挡板(3)和设置在水平框架(2)上的吊环(4),水平框架(2)包括矩形边框(23)、设置在矩形边框(23)内的主龙骨(21)和次龙骨(22),主龙骨(21)与次龙骨(22)互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23)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5)和短架体(6);长架体(5)与短架体(6)均包括门形框架(7)和斜撑杆,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门形框架(7)底端分别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1)的边沿台阶下。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2)、铺设在水平框架(2)上方的挡板(3)和设置在水平框架(2)上的吊环(4),水平框架(2)包括矩形边框(23)、设置在矩形边框(23)内的主龙骨(21)和次龙骨(22),主龙骨(21)与次龙骨(22)互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23)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5)和短架体(6);长架体(5)与短架体(6)均包括门形框架(7)和斜撑杆,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门形框架(7)底端分别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1)的边沿台阶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架体(5)与短架体(6)的高度差与楼梯间相邻两层休息平台(1)之间的标高差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边框(23)和主龙骨(21)采用80*60mm的方管制成,次龙骨(22)采用60*40mm的方管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方自强徐向华刘长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