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模机构、内筒模以及电梯井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4336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8:07
一种收支模机构包括与每组所述内模板配合的连接组件及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两块所述边模板的可转动连接处;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来回伸缩,两块所述边模板在所述拉杆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向外张开或向内收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梯井模板装置的内筒模内设置有收支模机构,在进行电梯井浇注过程中,直接通过转动操作杆便可实现整个内筒模自四面同时向外张开或向内收缩,轻松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支模和拆模步骤。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简单省力,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带有该收支模机构的内筒模及电梯井模板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层建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混泥土浇注时的收支模机构、内筒模以及电梯井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在电梯井等需要预留孔洞的地方,通常会搭设筒形的内模板以便混凝土浇注成型。然而,由于施工空间较小,电梯井模/筒形的内模板无论是安装或者拆除都比较复杂。传统电梯井的施工中,有的还在使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即在建造电梯井时采用木制的模板,其在装模和拆模的施工过程相当繁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外还有部分采用整体式收支模的电梯井模板体系,如采用铰链式、液压活塞式等,但其体系的制作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用于电梯井施工的收支模机构。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收支模机构的内筒模。另外,还提供一种带有该内筒模的电梯井模板装置。—种收支模机构,其设置于内筒模上,所述内筒模包括至少一组内模板,每组所述内模板包括两块边模板,两块所述边模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收支模机构包括与每组所述内模板配合的连接组件及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两块所述边模板的可转动连接处;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来回伸缩,两块所述边模板在所述拉杆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向外张开或向内收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内模板包括第一转动件,两块所述边模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支模板机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拉杆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轴及操作杆,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操作杆的一端沿轴向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挡圈,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转动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且夹持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操作杆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包括杆部、拉动部以及铰链连接件,所述杆部的一端螺接于所述操作杆内,所述拉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杆部远离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所述铰链连接件包裹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外并与所述拉动部远离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由所述杆部远离所述操作杆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固定杆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拉动部为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多个,多个所述拉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进行多点连接。—种内筒模,包括至少一组内模板以及上述收支模机构,每组所述内模板上设置有所述的收支模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板为相互连接成四方形筒体的四组,每组所述内模板包括两块边模板、两块角模板、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两块所述边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两侧,两块所述角模板分别连接于两块所述边模板的一侧,且相邻两组所述内模板中相邻两块所述角模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收支模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包括分别与四组所述内模板配合的四个连接组件与四个拉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收支模板机构包括固定杆时,四个所述连接组件远离四个所述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内模板包括平板,所述平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每块所述边模板与每块所述角模板之间。一种电梯井模板装置包括外模板及上述内筒模,所述外模板围设于所述内筒模外并与所述内筒模通过对拉螺杆固定,且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内筒模二者之间形成混凝土浇注空间。本技术电梯井模板装置的内筒模内设置有收支模机构,在进行电梯井浇注过程中,直接通过转动操作杆便可实现整个内筒模自四面同时向外张开或向内收缩,轻松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支模和拆模步骤。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简单省力,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梯井模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梯井模板装置第一状态图;图3为图1所示电梯井模板装置中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伸缩机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电梯井模板装置第二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本技术中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梯井模板装置100,其包括外模板(图未示)及内筒模10。其中,外模板围设于内筒模10外并与内筒模10通过对拉螺杆(图未示)固定。外模板与内筒模10 二者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浇注完成后混凝土将凝固形成所需的电梯井壁(图未示)。其中,内筒模10包括至少一组内模板11以及收支模机构15。收支模机构15设置于内筒模10内,用于在支模时向外推开内筒模10整体,使其与外模板配合形成电梯井壁的形状;并在拆模时向内拉拢内筒模10整体,使其与电梯井壁分离以方便吊出电梯井外。每组内模板11包括两块边模板110以及第一转动件114。两块边模板110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114相对的两侧。具体地,每组内模板11还包括两块角模板112及第二转动件116。两块角模板112分别连接于两块边模板110的一侧,且相邻两组内模板11中相邻两块角模板112通过第二转动件116转动连接。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内筒模10包括四组内模板11。四组内模板11相互连接形成四边形电梯井内筒筒体13。其中,相邻两块角模板112通过第二转动件116铰接呈直角状,并分别位于四边形内筒模10的四个边角处。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内模板11中省略角模板112,而直接通过两块边模板110 —直延伸到内筒模10的角部,且相邻两组内模板11中相邻两块边模板I1通过第二转动件116连接呈筒体13亦可,只需四组内模板11中各模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与电梯井形状匹配的内筒模10形状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同时,内筒模10整体拼接形成的筒体13的形状可以根据所需灌注的电梯井的形状而定,且每组内模板11中边模板1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每组内模板11还可包括平板118。平板118可拆卸地连接于每组内模板11中每块边模板110与每块角模板112之间,从而使内筒模10可根据不同电梯井内筒模大小的需要进行组合或拆分,实用性强且提高电梯井内模板11的通用性。请一并参看图1与图2,收支模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支模机构,其设置于内筒模上,所述内筒模包括至少一组内模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内模板包括两块边模板,两块所述边模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收支模机构包括与每组所述内模板配合的连接组件及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两块所述边模板的可转动连接处;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来回伸缩,两块所述边模板在所述拉杆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向外张开或向内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