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89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基坑工程领域的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技术方案为:接头设置在钢格构柱和预制桩之间;接头由方形截面钢板柱和位于方形截面钢板柱底面的接头钢环板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钢格构柱四角的竖向角钢紧贴嵌套在方形截面钢板柱的四角外侧,角钢与方形截面钢板柱贴合的周边区域满焊连接;预制桩的桩顶钢环板与接头钢环板固定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钢格构柱与预制桩的装配化连接,从而将工厂化生产的钢格构柱和预制桩作为基坑工程竖向支承结构,并确保钢格构柱承担荷载的有效传递以及稳定性。

A joint joint of a vertical bearing steel lattice column and a prefabricated pile

A vertical steel latt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recast pile column joints, technical scheme: joint is arranged in the steel lattice columns and joints between precast piles; by square section steel column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square section column joints of steel ring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steel lattice; the four column vertical angle angle close to four nested in the horn of lateral square section steel column, the surrounding area full of welding angle and square section steel column joint connection; precast pile of steel plate and steel ring joint ring plate butt.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how to realize the assembly of steel lattice columns with precast pile connection to lattice steel factory columns and precast piles as foundation pit vertical support structure,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and stability of steel lattice column bearing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基坑支撑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国家中长期重点投资建设领域,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基坑工程。以上海、天津、武汉、南京为代表的沿江沿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大量采用板式围护结构结合内支撑结构的支护体系,其中水平内支撑结构的自重和施工荷载主要采用钢格构柱结合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支承体系来承担。为确保钢格构柱的稳定性和竖向荷载有效传递至钻孔灌注桩,钢格构柱一般插入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顶以下2~3米。而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桩身混凝土采用水下现浇灌注,桩身强度低,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塌孔、缩颈、桩底沉渣成为灌注桩的主要缺陷;此外钻孔灌注桩施工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为了适应新时期建筑工业化和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预制桩植桩技术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桩基技术。该技术集成了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钻孔扩底、预制桩等技术的优点,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泥浆排放减少80%以上,混凝土用量减少60%以上;相比传统预制桩,无挤土,噪声小,应用范围更广。但目前预制桩植桩技术主要应用在主体结构基础工程中,而作为基坑立柱桩则需要解决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的有效连接问题,从而确保钢格构柱承担荷载的有效传递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钢格构柱与预制桩的装配化连接,从而将工厂化生产的钢格构柱和预制桩作为基坑工程竖向支承结构,并确保钢格构柱承担荷载的有效传递以及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的连接接头,技术方案是:接头设置在钢格构柱和预制桩之间;接头由方形截面钢板柱和位于方形截面钢板柱底面的接头钢环板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钢格构柱四角的竖向角钢紧贴嵌套在方形截面钢板柱的四角外侧,角钢与方形截面钢板柱贴合的周边区域满焊连接;预制桩的桩顶钢环板与接头钢环板固定对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钢格构柱和预制桩均通过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现场通过装配的方式进行施工,工效提高;相比传统竖向支承体系,钢格构柱的长度减小2~3m,立柱桩泥浆排放减少80%以上,混凝土用量减少60%以上。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基坑竖向支承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将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促进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多采用板式围护结合内支撑的支护型式,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钢构柱与预制桩通过工厂化生产、装配化连接形成内支撑的竖向支承结构,将推动基坑工程工业化支护技术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使用方法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示意图。图2是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型钢连接接头对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进行装配化连接,从而作为基坑工程水平支撑的竖向支承结构,实现了将预制桩作为基坑工程立柱桩。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预制桩3在下放至设定标高后,安装接头1,通过接头钢环板4和预制桩的桩顶钢环板5周边焊接连接成一体,而后再吊装钢格构柱2,钢格构柱2的四根角钢嵌套在接头1的方形截面钢板柱的外侧,角钢与方形截面钢板柱贴合的周边区域满焊连接。或者先将钢格构柱2与接头1焊接为一体,再跟预制桩3进行连接。接头1由上段的方形截面钢板柱与下端的接头钢环板焊接而成,方形截面钢板柱四面外侧与接头钢环板4相交角部区域每边设置三块钢肋板,钢肋板与方形截面钢板柱和接头钢环板焊接在一起,图中的连接方式仅为一种示意,也可以采取其它现有技术措施把方形截面钢板柱和接头钢环板相互固定连接;钢格构柱2的四根角钢紧贴嵌套在接头1上段方形截面钢板柱四角的外侧,嵌套长度根据荷载要求进行计算;预制桩的桩顶钢环板5与接头1下端的接头钢环板4对接,上下两部分钢环板贴紧后对周圈对接缝进行满焊连接,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现有技术完成桩顶钢环板和接头钢环板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接头将钢格构柱2和预制桩3装配连接为一体,作为基坑工程支撑体系的新型竖向支承结构。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用所提供的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凡依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1)设置在钢格构柱(2)和预制桩(3)之间;所述接头(1)由方形截面钢板柱和位于所述方形截面钢板柱底面的接头钢环板(4)固连接形成;所述钢格构柱(2)四角的竖向角钢紧贴嵌套在所述方形截面钢板柱的四角外侧,所述角钢与所述方形截面钢板柱贴合的周边区域满焊连接;所述预制桩(3)的桩顶钢环板(5)与所述接头钢环板(4)固定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支承钢格构柱与预制桩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1)设置在钢格构柱(2)和预制桩(3)之间;所述接头(1)由方形截面钢板柱和位于所述方形截面钢板柱底面的接头钢环板(4)固连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林越邸国恩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