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475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2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包括:截流井体,截流井体内构成有分流工作腔室;构筑在截流井体的分流工作腔室的底面上的截流堰;转动设置在截流井体的分流腔室内的杠杆导流板,杠杆导流板的上部形成有蓄水沟槽,蓄水沟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排水孔,杠杆导流板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垂直状态,其下端抵靠在所述截流堰上,并将所述分流腔室分隔成污水工作腔室和雨水工作腔室;合流进水管,其设置在截流井体上且与污水工作腔室的上部连通;污水排水管,其设置在截流井体上与污水工作腔室的下部连通;以及雨水排水管,其设置在截流井体上且与雨水工作腔室的下部连通。本技术基于重力和杠杆原理实现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


技术介绍

1、雨污分流截流井是一种当前水环境治理与改善措施中的迅速见效、效果显著的方式。然而,在一些老旧小区建筑物中,私自搭建阳光房的问题时有发生。居民在楼顶私自搭建阳光房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楼顶,随后沿着雨水天沟间接排入雨水立管。更糟糕的是,一些居民甚至直接将阳台中洗衣机的废水或厨房、厕所等污水错误地接入雨水立管中,导致分流制小区的雨水系统存在着雨污混合的问题。

2、旱季时,由于楼顶产生的生活污水、阳台洗衣机废水和厨房厕所等污水误接、错接的问题,污废水随着雨水立管输送至小区的雨水系统,进而排入周边河流水系,使得水体遭受污染和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3、雨季时,楼顶既有生活污水,又有雨水,混合的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道。在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一般对楼顶尤其是高层(超过7层以上)私自搭建阳光房造成雨污混接问题的改造施工难度系数大,需要破坏楼顶的女儿墙才能彻底将楼顶污水分流引至建筑物立面的污水立管中,但这对高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不利,同时会破坏楼体结构,对居民扰动较大,不建议直接去楼顶进行分流改造,而是在建筑物被混接的雨水立管的底部增设一个截流井,从源头把污水和雨水分开,尽量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此外,从改造后的小区“回头看”结果上,发现旱季时雨水管道还存在有污水流“复发”现象,因此,为了彻底解决雨水管道混接污水,可以在有条件的小区的雨水管道的末端建立总截流井。

4、在现有的截流井中,通常使用电动装置或者液动装置进行截流,由于截流井中长期有污水流动,在污水中使用的电动或液动设备会经常产生故障,并且一般的电动或液动设备,会受到杂物的堵塞造成漏水,导致电动或液动装置的密封性不好和后期管养不便。

5、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便于推广使用、现场施工方便、后期管养方便的通过杠杆导流板自动控制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包括:

4、截流井体,所述截流井体内构成有分流工作腔室;

5、构筑在所述截流井体的分流工作腔室的底面上的截流堰;

6、转动设置在所述截流井体的分流腔室内且可沿其转轴线进行翻转的杠杆导流板,所述杠杆导流板的上部形成有蓄水沟槽,所述蓄水沟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排水孔,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垂直状态,其下端抵靠在所述截流堰上,并将所述分流腔室分隔成污水工作腔室和雨水工作腔室;

7、合流进水管,所述合流进水管的一端用于供污水和雨水进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截流井体后与所述污水工作腔室的上部连通并朝向所述杠杆导流板的上部;

8、污水排水管,所述污水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流井体后与所述污水工作腔室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与下游污水收集井连通;以及

9、雨水排水管,所述雨水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流井体后与所述雨水工作腔室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与下游雨水收集井连通。

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杠杆导流板的左、右侧面的中部处设置有左、右旋转杆,所述杠杆导流板通过所述左、右旋转杆支承在所述截流井体的内壁上,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着所述左、右旋转杆进行翻转。

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杠杆导流板位于其转轴线下方的板体的重量大于位于其转轴线上方的板体的重量,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大量的水流冲击杠杆导流板时,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水流冲击下翻转至倾斜状态,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的蓄水沟槽进行蓄水,导致所述杠杆导流板的上部重量大于其下部重量,从而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其转轴线朝向所述雨水排水管方向翻转,并保持倾斜状态。

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合流进水管延伸入所述截流井体的一端上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伸缩套管的伸缩量的伸缩控制锁止手柄。

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截流井体的污水工作腔室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污水排水管连接的排污沟槽。

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合流进水管的布置高度大于所述污水排水管的布置高度和所述雨水排水管的布置高度。

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排水管的进水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截流堰的堰顶高程。

1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合流进水管、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的外管面上套设有防水套管。

18、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杠杆导流板自动控制的雨污分流截流井,在旱季时,杠杆导流板在重力作用下处于垂直状态,污水流量较小进入截流堰的前端,流入污水排水管中;当雨季时,大量的雨水通过合流进水管涌入截流井体,在大量的水流冲击杠杆导流板后,杠杆导流板处于倾斜状态下,杠杆导流板上的蓄水沟槽进行蓄水,导致杠杆导流板的上部重力大于其下部重力,杠杆导流板的上部倾斜至雨水管道口,大量的水进入雨水排水管;当降雨强度变小,杠杆导流板的蓄水沟槽内的水体通过排水孔排出,在重力作用下,杠杆导流板恢复垂直状态,从而实现雨污自动控制。整个雨污分离过程基于重力和杠杆原理实现自动控制,不涉及其他机械电力或人员操作,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便于推广使用,现场施工方便、后期管养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导流板的左、右侧面的中部处设置有左、右旋转杆,所述杠杆导流板通过所述左、右旋转杆支承在所述截流井体的内壁上,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着所述左、右旋转杆进行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导流板位于其转轴线下方的板体的重量大于位于其转轴线上方的板体的重量,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大量的水流冲击杠杆导流板时,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水流冲击下翻转至倾斜状态,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的蓄水沟槽进行蓄水,导致所述杠杆导流板的上部重量大于其下部重量,从而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其转轴线朝向所述雨水排水管方向翻转,并保持倾斜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进水管延伸入所述截流井体的一端上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伸缩套管的伸缩量的伸缩控制锁止手柄。p>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截流井体的污水工作腔室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污水排水管连接的排污沟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进水管的布置高度大于所述污水排水管的布置高度和所述雨水排水管的布置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水管的进水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截流堰的堰顶高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进水管、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的外管面上套设有防水套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导流板的左、右侧面的中部处设置有左、右旋转杆,所述杠杆导流板通过所述左、右旋转杆支承在所述截流井体的内壁上,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着所述左、右旋转杆进行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导流板位于其转轴线下方的板体的重量大于位于其转轴线上方的板体的重量,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雨污分流截流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大量的水流冲击杠杆导流板时,所述杠杆导流板在水流冲击下翻转至倾斜状态,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的蓄水沟槽进行蓄水,导致所述杠杆导流板的上部重量大于其下部重量,从而使得所述杠杆导流板沿其转轴线朝向所述雨水排水管方向翻转,并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