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金泉专利>正文

荧光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74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8:07
一种荧光变色油墨,涉及材料领域,其将感光材料和荧光材料进行了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得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得到的荧光变色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荧光变色、感光变色双重变色效果的图案。同时,上述荧光变色油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混料、研磨等操作即可高效大规模的进行生产,适合应用推广。一种防伪标签,其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耐磨、耐酸碱、耐老化性能。同时,该防伪标签具有荧光变色、感光变色的双重变色性能。尤其是荧光变色的较强隐蔽性,在与感光变色结合后,其防伪效果更好,安全系数高,难以被仿冒。

Fluorescent color printing ink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ti-counterfeit lab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 fluorescent discolourant ink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aterials. It integrates th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nd fluorescent materials, and makes the two parts integrate well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figuration. The obtained fluorescent color printing ink has good printing performance an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a pattern with double color change effect with fluorescent color change and photosensitive discol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fluorescent discolourant ink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can be produced efficiently and in large scale through mixing and grinding operations, so it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 anti-counterfeit label with high resolution, good stability,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 acid alkali resistance and aging res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nti-counterfeit label has double color change performance of fluorescent color and photosensitive discoloration. In particular, the strong concealment of fluorescence discoloration is better, and the safety factor is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to be imit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光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3D动态防伪标签是一类微透镜阵列与阵列图像或文字相结合的产品,动态效果明显,肉眼直观可见,是未来取代目前主流防伪技术的高端技术之一。但是,目前的3D动态防伪标签主要是以光感变色产品为主,变色条件单一,防伪效果较差,容易被人仿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其配方配比合理,得到的荧光变色油墨具有感光变色和荧光变色的双重变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变色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需求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其采用上述荧光变色油墨制备得到,其具有感光变色和荧光变色的双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流程设计合理,能够高效地用于生产上述防伪标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荧光变色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纯丙树脂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荧光色粉1~5份。一种上述荧光变色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进行研磨。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将上述荧光变色油墨印刷在基材上,并依次进行远红外固化、曝光、显像和紫外固化。一种防伪标签,其由上述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其将感光材料和荧光材料进行了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得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得到的荧光变色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荧光变色、感光变色双重变色效果的图案。同时,上述荧光变色油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混料、研磨等操作即可高效大规模的进行生产,适合应用推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采用上述荧光变色油墨材料经过印刷、热红外固化、曝光、显像、紫外固化等步骤制备得到。荧光变色油墨的独特配方结合上述特殊的双固化工艺,使得到的防伪标签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耐磨、耐酸碱、耐老化性能。同时,该防伪标签具有荧光变色、感光变色的双重变色性能。尤其是荧光变色的较强隐蔽性,在与感光变色结合后,其防伪效果更好,安全系数高,难以被仿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变色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纯丙树脂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荧光色粉1~5份。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纯丙树脂预聚物65~75份,紫外强化剂3~5份,光引发剂4~6份,增稠剂0.5~0.8份,溶解助剂8~12份,消泡剂0.05~0.2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05份,荧光色粉1~3份。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而纯丙树脂则是丙烯酸树脂中,仅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得到的树脂。纯丙树脂预聚物是自身具备良好的紫外显像特征,是该荧光变色油墨的感光基础。同时,作为该荧光变色油墨的主要成分,其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附着力,也是将荧光变色油墨中其它成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地,可以向纯丙树脂预聚物中添加部分酚醛环氧树脂预聚物,来对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附着力等进行调整。酚醛环氧树脂预聚物由酚醛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制备得到,其本身也具备良好的紫外显像特征。优选地,酚醛环氧树脂包括邻甲酚环氧树脂和线型纯丙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经过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劳动发现,在添加荧光色粉的情况下,会造成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附着力降低。通过将纯丙树脂预聚物与酚醛环氧树脂预聚物进行混合配置后,则可以显著的增加最终产品的硬度和韧性。其中,荧光色粉包括紫外荧光色粉和红外荧光色粉的一种。荧光色粉是一种在可见光下透明,而在紫外光和/或红外光下能够呈现特定颜色的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变色油墨中,通过添加荧光色粉,可使该荧光变色油墨在可见光下不显色,而在红外和/或紫外下出现色彩,其隐蔽性高,防伪效果好。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该荧光变色油墨还包括1~5份的醇溶性颜料。通过醇溶性颜料的加入,可以使该荧光变色油墨在可见光下呈现出醇溶性颜料的色彩,而在紫外光和/或红外光下由于荧光的干扰而呈现出其它的色彩。由于该荧光变色油墨在可见光下可见,且具备感光变色的特性,对其荧光特性具有很好的掩饰作用,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重的感光防伪上,而忽略第二重的荧光防伪,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防伪效果。进一步地,纯丙树脂预聚物的软化温度为50~70℃。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创造性劳动发现,若纯丙树脂预聚物的软化温度过低,荧光变色油墨在烘烤过后会出现回软显像,影响荧光变色油墨的性能。而纯丙树脂预聚物的软化温度过高,则会造成荧光变色油墨太脆,从而影响其附着力。当纯丙树脂预聚物的软化温度控制在50~70℃,得到的荧光变色油墨的各项性能较佳。紫外强化剂包括乙二醇乙醚醋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紫外强化剂包括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紫外强化剂在该荧光变色油墨进行紫外固化时,能够快速反应,提高最终产品的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进一步地,光引发剂包括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即907光引发剂、2-异丙基硫杂蒽酮即ITX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即184光引发剂,以及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即819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光引发剂包括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通过多种光引发剂配合使用,达到协同效应,可以显著提高荧光变色油墨的固化和显像效果。增稠剂包括纤维素类增稠剂、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以及聚氨酯类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增稠剂可以增加荧光变色油墨的粘稠度,使其可以更好的印刷在基材的表面,更好的保持印刷图案的形状。溶解助剂包括芳香烃类、醇类、酮类以及酯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包括异氟尔酮、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以及乙二醇单丁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异氟尔酮。溶解助剂可以使纯丙树脂预聚物更好的溶解,并充分地与其它组分混合,得到均匀性更好的荧光变色油墨。消泡剂优选为氟改性消泡剂,氟改性消泡剂流平性好,不缩孔,能有效地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优异的消泡抑泡效果,并且其耐热性好,化学性稳定。附着力促进剂可以增强荧光变色油墨的附着能力,使其更好的粘附于基材的表面,防止脱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荧光变色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原料混合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纯丙树脂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以及荧光色粉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纯丙树脂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以及荧光色粉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色粉包括紫外荧光色粉和红外荧光色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荧光变色油墨还包括1~5份的醇溶性颜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丙树脂预聚物的软化温度为5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强化剂包括乙二醇乙醚醋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紫外强化剂包括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括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苯基双(2,4,6-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赵金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