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环保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油墨为印刷喷墨油墨,属于防伪印刷技术领域。油墨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蒽类衍生物0.001~0.01份,树脂30‑50份,乙醇50~70份,紫外线吸收剂0.1~0.5份,pH调节剂0.1~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墨制备工艺简单,只需要经磁力搅拌及加热处理就可以完全溶解使成分混合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油墨能够使用喷绘设备印刷至蒙肯纸、水印纸、白卡纸、铜版纸、胶版纸、铝箔纸、相片纸、宣纸等各种承印物上,无紫外光源照射时,为无色或接近无色,在特定紫外光源照射下,可发出蓝色到绿色的光,效果明显,可以起到高防伪效果,还可应用在室内装潢、舞台背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环保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油墨为印刷喷墨油墨,属于防伪印刷
技术介绍
荧光油墨在日光下是无色的,但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油墨吸收高能量光子发生能级跃迁,在回到激发态的过程中可发射出低能量光子,即彩色光。荧光油墨之所以能够发光,主要依靠荧光材料的荧光性能,目前,稀土类荧光化合物在荧光油墨中的应用比较多,但是主要以传统印刷方式为主,因为喷墨油墨对颜料的粒径及分散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有机发光材料以优异的溶解性和高量子效率等性能,比较适用于作为喷墨油墨的染料。蒽是一类具有大共轭π键的稠环芳香化合物,其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强的电子传导、深蓝色荧光性质和高的量子产率,广泛用于荧光探针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类发光材料,另外,蒽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用于以乙醇为溶剂体系的环保喷墨油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本荧光喷墨油墨的研发针对的荧光材料为一系列自主合成的蒽类衍生物,印刷方式为喷绘,印刷方式简便可行,且具有防伪性能优良,操作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等一般防伪油墨所具备的特点,其油墨配方以乙醇为主要溶剂,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环保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由蒽类荧光材料、树脂、乙醇、助剂混合制备得到,其包括如下的组成和重量配比:本专利技术中的蒽类荧光材料为蒽类衍生物,激发(吸收)波长在367-472nm,发射波长为407-506nm,可发出蓝色到绿色的光,此防伪材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所制备的油墨呈透明状液体,喷绘到承印物上后,目视无色,但在紫外灯照射后可呈现出蓝色到绿色的光,其隐蔽性强,可起到高防伪效果。蒽类荧光材料可为一系列蒽类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高量子产率及高荧光寿命,合成路线如下:合成路线1.蒽类衍生物2a和2b的合成合成路线2.蒽类衍生物3a、3b、4a和4b的合成其中2a为9-(4-甲氧基苯基)蒽,2b为9-(4-醛基苯基)蒽,3a为9-(苯乙炔基)蒽,3b为9-((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4a为9,10-二取代-(苯乙炔基)蒽,4b为9,10-二取代((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所述的树脂为醇溶性树脂,具体为松香改性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pH调节剂为乙酸胺、丁二酸、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醇胺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蒽类荧光材料与乙醇总量的三分之一量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得到A组分;(2)将树脂与乙醇总量的三分之二量混合搅拌,温度为30-50℃,得到B组分;(3)将所述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搅拌至溶液完全透明,然后加入紫外线吸收剂、pH调节剂,再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步骤(1)中,所述的A组分的搅拌时间为5~10min。步骤(2)中,所述的B组分的搅拌时间为30~40min。步骤(3)中,所述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m;加入紫外线吸收剂、pH调节剂,再混合搅拌的时间为10~25min。本专利技术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的各性能如表1所示,能够使用喷绘设备印刷至蒙肯纸、水印纸、白卡纸、铜版纸、胶版纸、铝箔纸、相片纸、宣纸等各种承印物上,无紫外光源照射时,为无色或接近无色,在特定紫外光源照射下,可发出蓝色到绿色的光,效果明显,可以起到高防伪效果,还可应用在室内装潢、舞台背景上。表1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的各项性能a为紫外最大吸收峰,b为荧光最大发射峰,c为量子效率,d为荧光寿命本专利技术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的制备方法,只需要通过磁力搅拌及加热处理使其各组分完全溶解并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制备工艺简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配比均为以重量计。实施例1向20份乙醇(分析纯)中加入0.01份的蒽类衍生物9-(4-甲氧基苯基)蒽,磁力搅拌均匀(6min),形成A组分;将39.89份酚醛树脂加入到40份乙醇中,磁力搅拌均匀后(35min),形成B组分;将A、B组分混合,搅拌30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5份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328、0.5份三乙胺(分析纯)pH调节剂,混合搅拌25min,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实施例2向23.33份乙醇(分析纯)中加入0.001份的蒽类衍生物9-(苯乙炔基)蒽,磁力搅拌(5min)均匀,形成A组分,向29.299份松香改性醇酸树脂(市售):聚乙烯醇缩丁醛(市售)为2:1(重量比)中加入46.67份乙醇(分析纯),加热磁力搅拌(30min)均匀后,形成B组分,A、B组分混合搅拌30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5份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UV-531、0.2份pH调节剂三乙醇胺(分析纯),混合搅拌10min,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实施例3向21.67份乙醇中加入0.005份的蒽类衍生物9-(苯乙炔基)蒽,磁力搅拌(7min)均匀,形成A组分,将34.39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43.33份乙醇(分析纯),磁力搅拌(30min)均匀后,形成B组分,A、B组分混合搅拌20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5份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0.1份pH调节剂丁二酸(分析纯),混合搅拌10min,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实施例4向22份乙醇中加入0.01份的蒽类衍生物9-((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磁力搅拌均匀(10min),形成A组分,向33.39份脲醛树脂(市售)中加入44份乙醇(分析纯),加热磁力搅拌(35min)均匀后,形成B组分,A、B组分混合搅拌25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1份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0.5份pH调节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混合搅拌15min,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实施例5向16.67份乙醇(分析纯)中加入0.007份的蒽类衍生物9,10-二取代-(苯乙炔基)蒽,磁力搅拌均匀(10min),形成A组分,向49.493份酚醛树脂(市售)中加入33.33份乙醇(分析纯),加热磁力搅拌(40min)均匀后,形成B组分,A、B组分混合搅拌30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25份取代丙烯腈类紫外线吸收剂、0.25份pH调节剂乙酸胺(分析纯),混合搅拌10min,得到该油墨,即可喷绘在承印物上。实施例6向23.33份乙醇(分析纯)中加入0.01份的蒽类衍生物9,10-二取代((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磁力搅拌均匀(6min),形成A组分,向29.89份松香改性醇酸树脂(市售)中加入46.67份乙醇(分析纯),加热磁力搅拌(40min)均匀后,形成B组分,A、B组分混合搅拌30min至溶液完全透明,加入0.5份受阻胺类紫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环保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包括如下的组成和重量配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蒽类荧光材料的环保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包括如下的组成和重量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蒽类荧光材料为蒽类衍生物9-(4-甲氧基苯基)蒽,9-(4-醛基苯基)蒽,9-(苯乙炔基)蒽,9-((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9,10-二取代-(苯乙炔基)蒽,9,10-二取代((4-甲氧基苯)乙炔基)蒽中的任一种,激发(吸收)波长在367-472nm,发射波长为407-506nm,可发出蓝色到绿色的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醇溶性树脂,包括松香改性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激发荧光喷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乙酸胺、丁二酸、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醇胺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婉,魏先福,冯星,黄蓓青,王立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