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金泉专利>正文

一种数字式电动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4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字式电动机控制器是在主回路控制交流互感器二次侧取得电流信号,通过CT转换,在负载电阻上得到一全与主回路电流成正比的电流信号,与设定的比较信号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控制主要由继电器组成的切换电路完成,取得一个电压信号与设定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将信号送至双D触发器,接至报警电路。具有可测量起动运行中的电流变化过程,在电动机出现低电压时自动报警,完成电动机切换、安全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机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控制大功率电动机起动或低电压运行时,可半自动显示电流、电压并可在低电压时自动报警,完成电动机切换的装置。申请日前,使用的大功率电动机的起动控制装置通常采用自耦变压器降压、改变星形三角形接线或以时间模拟电动机起动过程的控制方式,是手动装置,存在无报警,在起动或高负载出现低电压时,不能自动控制断电或关闭电动机,而引起供电品质的改变,影响其它用户用电,且易引起火灾,不安全、易发生事故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半自动显示电流、电压并可测量起动运行中的电流变化过程,在电动机起动或高负载出现低电压时自动报警,完成电动机切换的安全可靠的电动机控制装置。本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数字式电动机控制器是电动机主回路控制器,其特征是在主回路控制交流互感器二次侧设有主要由电阻、电容、放大器等组成的电流检测控制电路,由接点A2、A3取得电流信号,主电路上设有由放大器、整流器、电阻、电容等组成的电源电路,由接点D1、D2取得电信号,由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放大器、双D触发器、继电器等组成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由接点A6、A7从主回路上取得电压信号,在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点A4(C1)、A5(C2)、A9(C3)、A7(C4)处设置A/D转换电路及显示电路,上述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接点A4、A9、A7、A8与电源电路接点D3、D4、D5、D6连接,通过接点A5、A4、A9、A7与A/D转换及显示电路的接点C2、C1、C3、C4连接。在A1、D4、D7处设有主要由双8421码计数器、脉冲发生器十进位计数七段译码显示电路和拔码开关及由电阻和二极管组成的一个时间控制和显示电路的目的是控制低电压起动的时间。因电容1C10吸收信号“积分”不可靠。同时为增加对干扰信号的缓冲,避免在电动机起动瞬间电流过零可能引起J1误动作,在三极管BG1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设自举电容1C11。为克服因二极管压降及伏安特性所引起的线性误差。二极管1D1选用金键二极管。通过上述电路的本技术具有可半自动显示电流、电压并可测量起动运行中的电流变化过程,在电动机起动或高负载出现低电压时自动报警,完成电动机切换、安全可靠等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介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动机主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流、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时间显示及控制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的A/D转换、显示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图实施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部分如图3、接点A2、A3从主回路控制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取得电流信号,通过CT转换,在负载电阻R1上得到一个与主回路电流成正比的交流电压信号(压值0~80V),CT工作选在非饱合区,可以使电路信号理想,取样信号经二极管1D1(为克服因二极管压降及伏安特性所引起的线性误差,电路中二极管1D1选用金键二极管)整流、电容1C1滤波,电阻1R2、1W1分压输入到1IC-1放大器,经放大再由电阻1R13、1W3分压后取得电压信号,再由1K接至A5即接至LSJ-3中的C2,经A/D转换,通过A/D转换电路7107集成块控制显示电动机工作全过程的即时电流值;经1W3分压取得的电信号,经电阻1R16接至比较器1IC-2的反相端。该反相端通过电容1C6(起缓冲、滤去干扰信号的作用)接地。设定的电流比较信号由接点A4(D3)经电阻1R6、1W4分压后取得;该信号除通过1K至A5(C2)接显示电路外,还通过电阻1R17接比较器正极端,该正极端通过电容1C7(起缓冲、滤去干扰信号的作用)接地。该电路中LM324放大集成块的电源通过D3(A4)、D4(A9)取得。信号输出通过二极管1D4接电阻1R20接三极管BG1基极控制切换信号,切断中间继电器ZJ。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1R22、电容1C10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继电器J1线圈,为防止断电,并保护三极管BG1,在J1上并联一个二极管1D6;J1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A8。电压检测控制电路部分如图3、接点A6、A7分别接电动机电源输入端,取得电压信号;经二极管1D2整流,电阻1R8、1W2至A7接地,A7通过电阻1R10接1IC-3的正极端;1IC-3的负相端通过反馈电阻1R11接其输出端。1IC-3为放大器。信号经放大输出后经电阻1R12、1W5分压经电阻1R15输入至比较器1IC-4的正相端,与设定的电压信号相比较。比较信号由A4(D3)经电阻1R7、1W5分压所得,该比较信号除经1K至A5(C2)显示外,还经电阻1R14至1IC-4的负相端。比较器1IC-4输出信号到CC4013双D触发器1IC2的S极(启动);CC4013双D触发器的D极接地;由电阻1R19、电容1C8组成的延时电路接其R极;R极与Q极之间通过二极管1D5连接。Q’极通过电阻1R21接三极管BG2基极,三极管BG2集电极接三极管BG3集电极,三极管BG2发射极接三极管BG3基极,三极管BG3发射极接地。两集电极接J2线圈,为防止断电并保护三极管BG2、BG3在J2线圈上并联二极管1D7,J2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A8,同时接J2常开点,由电阻1R23、发光二极管1D8串联接地组成光报警电路。其中1IC-1、1IC-2、1IC-3、1IC-4是稳压集成块的1/4部分,该集成块型号可选用LM7805、LM7812或LM7905等。A/D转换及显示电路如图5、A/D转换电路7107集成块的1~35脚接由3LED1、3LED2、3LED3、3LED4组成的四位数数字显示器,37脚为空脚。21脚接C4、26脚接C3、27、28、29脚分别接电容3C4、电阻3R2、电容3C3的一极,另一极相接于一起。31脚通过电阻3R6接C2,通过电容3C5接C4;33脚与34脚通过3C2接在一起;21、32、35脚通过串联的电阻3R3、3W1、电阻3R5和串联的电阻3R4、3W2、电阻3R7并联后接C1,30脚接在3W2上,36脚接在3W1上;38、39脚分别接电容3C1、电阻3R1与40脚相接。其中3W1调量程,3W2调零电位。电源电路部分如图6、由D1、D2从电动机输入电源上取得电源信号,经变压器B变压后,通过副线圈的抽头位置输出三个电信号;其中,二个经全波整流后,由D3、D4分别经电容4C1、IC401、电容4C3和电容4C4、电阻4R、二极管4D9、电容4C5输出士5V稳定电源信号;另一个经桥式整后,由D6经过电容4C3、IC402、电容4C7输出±12V稳定电源信号。各电容均起滤波作用。其中IC401、IC402、IC403、IC404是稳压集成块部分,该集成块型号可选用LM7805、LM7812或LM7905等。时间显示及控制电路部分与门电路由电阻2R1、R5、R7、二极管D9、D10组成。下述IC201选用CC4518计数器,IC202选用LY5512时钟电路,IC203和IC204选用CC4026计数计数译码电路器。B1接电阻2R1接2K1,再通过二极管2D1-4接IC201的3、4、5、6脚;B1接电阻2R5接2K2,再通过二极管2D5-8接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式电动机控制器是电动机主回路控制器,其特征是在主回路控制交流互感器二次侧设有主要由电阻、电容、放大器等组成的电流检测控制电路,由接点A↓[2]、A↓[3]取得电流信号,主电路上设有由放大器、整流器、电阻、电容等组成的电源电路,由接点D↓[1]、D↓[2]取得电信号,由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放大器、双D触发器、继电器等组成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由接点A↓[6]、A↓[7]从主回路上取得电压信号,在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点A↓[4](C↓[1])、A↓[5](C↓[2])、A↓[9](C↓[3])、A↓[7](C↓[4])处设置A/D转换电路及显示电路,上述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接点A↓[4]、A↓[9]、A↓[7]、A↓[8]与电源电路接点D↓[3]、D↓[4]、D↓5]、D↓[6]连接,通过接点A↓[5]、A↓[4]、A↓[9]、A↓[7]与A/D转换及显示电路的接点C↓[2]、C↓[1]、C↓[3]、C↓[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赵金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