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05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本体、泵罩和泵罩盖,本体内设有马达,本体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连接马达的叶轮,第一腔室侧面形成一出风口;泵罩盖上设有一进风口,泵罩盖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进风口、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以及出风口相互连通形成风道,该风道上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包括连接进风口的进风口消音筒和/或连接出风口的出风口消音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泵浦的风道上设置消音装置,以消除泵浦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在采用泵浦对充气产品进行充电时,该消音装置可以避免泵浦产生噪音过大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An external muffling pump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
本技术涉及泵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
技术介绍
充气产品因具有重量轻,可因应需求任意展收,具有使用与收藏方便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如应用于家居使用的充气床、充气沙发,应用于户外的水池等等。而充气产品在使用前需借助泵浦进行充气,充气产品膨胀后才能进行使用。目前的泵浦充气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设有消音装置,该消音装置可以降低泵浦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本体、泵罩和泵罩盖,本体内设有马达,本体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连接马达的叶轮,第一腔室侧面形成一出风口;泵罩盖上设有一进风口,泵罩盖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进风口、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以及出风口相互连通形成风道,该风道上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包括连接进风口的进风口消音筒和/或连接出风口的出风口消音筒。所述进风口消音筒包括消音外筒和消音内筒,消音外筒连接进风口,进风口与消音外筒内腔连通;所述消音内筒部分套设于消音外筒内,该消音内筒设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其封闭端置于消音外筒内腔中,消音内筒位于消音外筒内腔的侧壁上设有喷孔。所述消音内筒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方向凸起形成一消音柱,该消音柱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圆柱体。所述出风口消音筒包括消音内筒和消音外筒,所述消音外筒连接出风口,而消音内筒套设在消音外筒内,消音内筒内腔与出风口连通,消音内筒的侧壁上设有喷孔。所述出风口消音筒的消音内筒一端通过凸台卡接于消音外筒的一端内侧,另一端配合消音内筒盖连接于消音外筒的另一端。所述消音内筒盖与消音内筒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喷口直径为1-3mm。所述本体的下端可以设置一与本体配合连接的本体盖,该本体盖上设有控制马达的开关以及连接马达的电源线。本技术通过在泵浦的风道上设置消音装置,以消除泵浦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在采用泵浦对充气产品进行充电时,该消音装置可以避免泵浦产生噪音过大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消音装置为进风口消音筒或者出风口消音筒,其主要用于消除中频噪音和低频噪音。此时,气流进入进风口消音筒或出风口消音筒时,气流从消音内筒内腔经喷口流入消音外筒内腔,并在消音外筒内腔内扩散、碰撞,从而减弱噪声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进风口消音筒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出风口消音筒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本体11、泵罩12和泵罩盖13,本体11内设有马达15,本体11和泵罩1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连接马达15的叶轮14,第一腔室侧面形成一出风口111;泵罩盖13上设有一进风口131,泵罩盖13和泵罩1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进风口131、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以及出风口111相互连通形成风道,该风道上设有消音装置,该消音装置可以包括进风口消音筒21和/或出风口消音筒22,其中,进风口消音筒21连接于进风口13,出风口消音筒22连接于出风口111。上述本体11的下端可以设置一与本体11配合连接的本体盖16,当本体11内的马达15出现故障时,可以拆除该本体盖16对马达进行维修处理,在本体盖16上可以设置控制马达15的开关17以及连接马达15的电源线18。参照体1至图5所示,上述进风口消音筒21包括消音外筒211和消音内筒212,消音外筒211一端连接进风口131,使得进风口131与消音外筒211内腔连通,消音外筒211另一端连接消音内筒212,使得消音内筒212的部分套设在消音外筒211内;消音内筒212设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封闭端置于消音外筒211内腔中,消音内筒212位于消音外筒211内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喷孔2121,使得消音内筒212的内腔连通消音外筒211的内腔。上述消音内筒212的封闭端可以向开口端方向凸起形成一消音柱2122,该消音柱2122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圆柱体。上述出风口消音筒22包括消音内筒222和消音外筒221,该消音内筒222套设在消音外筒221内,在消音内筒22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喷孔2221,使得消音内筒222内腔与消音外筒221内腔连通;消音外筒221一端连接出风口111,出风口111与消音内管222的内腔连通。上述出风口消音筒22的消音内筒222一端通过凸台2222卡接于消音外筒221的一端内侧,另一端配合消音内筒盖223连接于消音外筒221的另一端,该消音内筒盖223与消音内筒222既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开关启动马达15,泵浦开始工作,在马达15和叶轮14的作用下,外部气流进入进风口消音筒21内,然后经由进风口131、第二腔室以及第一腔室后由出风口111进入出风口消音筒22内,最后气流由出风口消音筒22进入充气产品内,使充气产品发生膨胀。外部气流进入进风口消音筒21时,产生的部分噪音在消音柱2122内以及消音内筒212的封闭端形成反射,与入射的噪音相抵,从而降低部分噪音。同时,气流从消音内筒212内腔经喷口2121流入消音外筒211内腔,并在消音外筒211内腔内扩散、碰撞,从而减弱噪声强度。同样地,气流进入出风口消音筒22时,气流从消音内筒222内腔经喷口2221流入消音外筒221内腔,并在消音外筒221内腔内扩散、碰撞,从而减弱噪声强度。上述进风口消音筒21和出风口消音筒22主要用于消除中频噪音和低频噪音。噪声频率与喷口2121、2221直径成反比,如果喷口2121、2221的直径变小,喷口2121、2221辐射的噪声能量将从低频移向高频,而高频噪声将会升高。为了保证泵浦的正常工作,该消音器的开孔流通面积设计为产品流通面积的1.5-2倍,考虑到加工小孔的难易度,喷口直径可选为1-3mm。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泵浦的风道上设置消音装置,以消除泵浦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在采用泵浦对充气产品进行充电时,该消音装置可以避免泵浦产生噪音过大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该消音装置的进风口消音筒21和出风口消音筒22主要用于消除中频噪音和低频噪音。此时,气流进入进风口消音筒21或出风口消音筒22时,气流从消音内筒212、222内腔经喷口流入消音外筒211、221内腔,并在消音外筒211、221内腔内扩散、碰撞,从而减弱噪声强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本体、泵罩和泵罩盖,本体内设有马达,本体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连接马达的叶轮,第一腔室侧面形成一出风口;泵罩盖上设有一进风口,泵罩盖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二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以及出风口相互连通形成风道,该风道上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包括连接进风口的进风口消音筒和/或连接出风口的出风口消音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本体、泵罩和泵罩盖,本体内设有马达,本体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连接马达的叶轮,第一腔室侧面形成一出风口;泵罩盖上设有一进风口,泵罩盖和泵罩之间形成第二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以及出风口相互连通形成风道,该风道上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包括连接进风口的进风口消音筒和/或连接出风口的出风口消音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消音筒包括消音外筒和消音内筒,消音外筒连接进风口,进风口与消音外筒内腔连通;所述消音内筒部分套设于消音外筒内,该消音内筒设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其封闭端置于消音外筒内腔中,消音内筒位于消音外筒内腔的侧壁上设有喷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接消音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内筒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方向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张英彪许耀元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