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09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和推力器;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电感线圈、开关和分流器;推力器包括阴极、阳极、绝缘环和电磁线圈;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连接,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连接;分流器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连接,分流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连接,第三节点接地;电源的负极与第二节点连接;电磁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连接,电磁线圈的第二端与阳极的第一端连接,阳极的第二端与绝缘环连接;阴极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连接,阴极的第二端与绝缘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封装结构具有无电极性及体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推力器是利用电能将工质从推力器内部高速喷出,从而产生推力。由于具有比冲高的优点,电推力器在卫星平台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微小卫星平台应用的微电推进,一般采用固体作为推进剂,它去除了专门的推进剂贮供模块,减小了模块的体积。微电推进的推力一般在几十μN左右,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和比冲高等优点,该类电推力器未来可以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电推进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大功率电源实现电能到动能的转换,从而实现推力器的高比冲。然而,大功率电源意味着需要装备大容量、大体积的电源模块。同时,由于卫星(特别是微小卫星)自身体积小,而内部器件多、结构紧凑,导致有效的空间资源紧张,使电推力器和电源模块需要分开安装。这样的布局方式需要通过电缆连接实现,模块体积较大,这样不仅使电推力器自身存在电极性问题,也影响了整星结构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具有无电极性以及体积小的优点。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和推力器;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电感线圈、开关和分流器;所述推力器包括:阴极、阳极、绝缘环和电磁线圈;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分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分流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接地;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阳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阳极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环连接;所述阴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电推力器的一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和推力器;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电感线圈、开关和分流器;所述推力器包括:阴极、阳极、绝缘环和电磁线圈;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建旺孔飞飞蔡承志谷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