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094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马达,主要包括机壳、多个驱动齿轮以及气体操作杆,机壳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及作动空间,各驱动齿轮相互啮和枢设于机壳并位于作动空间,而气体操作杆中的气体导引件界定有气体导引槽、进气孔以及排气孔,外部气体经由机壳进入作动空间并推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的转速快慢取决于气体输入之压力大小,因此转速快慢容易调整,再者,利用气体操作杆中的气体导引件与驱动齿轮之间为单存的机械结构,因此随时改变气体导引件的转动方向即可立即改变驱动齿轮转动方向,而不会发生故障的问题,藉此达到快速且任意地进行正、反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气动马达。
技术介绍
按,马达区分有电动马达以及气动马达,而气动马达又分为活塞式与叶片式,气动马达主要是由压缩气体驱动,提供扭力输出,再进一步带动其他工具转动,而习知之气动马达结构主要由壳体、转子、进气阀组及进气单元组成,为了提升整体效率,进气阀组包括有进气件及调整件,且让进气件系开设两进气口,调整件则环设有复数出气孔,进气单元对应设置于进气室并可提供气体由进气阀组进入驱动转子。前述的气动马达为了提升整体动力输出的效能,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维修不易制造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此种气动马达无法任意且实时的改变动力输出后所带动的方向。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马达。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及连通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及第二通气道的作动空间;多个驱动齿轮,其相互啮和并枢设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作动空间;及气体操作杆,其包括气体导引件及连接于所述气体导引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动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及连通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及第二通气道的作动空间;多个驱动齿轮,其相互啮和并枢设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作动空间;及气体操作杆,其包括气体导引件及连接于所述气体导引件的操作杆,所述气体导引件界定对应所述第一通气道或第二通气道并连通的气体导引槽、对应所述第一通气道或第二通气道并连通之进气孔以及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及连通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道及第二通气道的作动空间;多个驱动齿轮,其相互啮和并枢设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作动空间;及气体操作杆,其包括气体导引件及连接于所述气体导引件的操作杆,所述气体导引件界定对应所述第一通气道或第二通气道并连通的气体导引槽、对应所述第一通气道或第二通气道并连通之进气孔以及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排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二个侧壁,所述第一通气道及第二通气道分别形成于各侧壁,而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顶壁。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宪登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承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