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件和道路清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98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卫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件和道路清洁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道件,包括风道件本体,风道件本体包括风道、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风道设置于风道件本体内部,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分别与风道连通,气流从风道入口流入风道并从风道出口流出,而且,该风道件还包括消声降噪结构,该消声降噪结构用于降低流经风道的气流噪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风道件上设置消声降噪结构,能够降低流经风道的气流的噪声,因此,能够有效降低风道件处的噪声强度。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够改善风道件内的压力分布,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耗,并有效提升风道件及其附属部件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件和道路清洁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风道件和道路清洁车。
技术介绍
风道件是道路清洁车等环卫机械的气力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清洁车工作时,气力输送系统的动力源(风机)所产生的气流流经风道件并流向气力输送系统的吹风口。气流在流经风道件的过程中,会产生压力损失,并形成较大的噪声。以道路清洁车为例,其风道件一般为方形管道且直径较大,当空气在通过风道件的弯道时,由于流向变化、流体分布不均造成能量损失,导致管道流动阻力增大,流体容易形成湍流,而湍流是风道件涡流噪声形成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道路清洁车的风道件上并未设置专门的消声降噪结构,风道件处的噪声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降低风道件处的噪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件。该风道件包括风道件本体,风道件本体包括风道、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风道设置于风道件本体内部,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分别与风道连通,气流从风道入口流入风道并从风道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风道件还包括消声降噪结构,消声降噪结构用于降低流经风道的气流的噪声。可选地,消声降噪结构包括扰流鳍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件和道路清洁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件,包括风道件本体(1),所述风道件本体(1)包括风道(10)、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10)设置于所述风道件本体(1)内部,所述风道入口和所述风道出口分别与所述风道(10)连通,气流从所述风道入口流入所述风道(10)并从所述风道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还包括消声降噪结构,所述消声降噪结构用于降低流经所述风道(10)的气流的噪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件,包括风道件本体(1),所述风道件本体(1)包括风道(10)、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10)设置于所述风道件本体(1)内部,所述风道入口和所述风道出口分别与所述风道(10)连通,气流从所述风道入口流入所述风道(10)并从所述风道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还包括消声降噪结构,所述消声降噪结构用于降低流经所述风道(10)的气流的噪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降噪结构包括扰流鳍片(3),所述扰流鳍片(3)设置于所述风道(10)内,用于减少流经所述风道(10)的气流所产生的涡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鳍片(3)连接于所述风道(10)的内壁上并具有沿着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扰流鳍片(3)包括与所述内壁连接的至少一个导流面,所述至少一个导流面包括第一导流面(32),所述第一导流面(32)位于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一端且其底端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面(32)从其底端逐渐远离所述内壁并朝向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二端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中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向着远离所述内壁的方向凸出,和/或,沿着所述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宽度逐渐收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向着远离所述内壁的方向凸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底端的轮廓呈圆弧状或者类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流面还包括两个第二导流面(33),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面(3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面(32)的两侧并位于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一端与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面(33)的底端与所述内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面(33)从各自的底端逐渐远离所述内壁并逐渐相互靠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面(33)的底端沿着所述气流流动方向逐渐相互远离。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流面还包括第三导流面(34),所述第三导流面(34)设置于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面(32)连接,且所述第三导流面(34)的底端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导流面(34)从其底端逐渐远离所述内壁并朝向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一端倾斜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面(34)从其底端朝向所述扰流鳍片(3)的第一端倾斜的角度为5-25°。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面(34)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鳍片(3)还包括底面(31),所述至少一个导流面通过所述底面(31)与所述内壁连接,沿着所述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底面(31)的宽度逐渐变宽。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鳍片(3)设置于所述风道(10)的转弯处。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降噪结构包括变截面消声结构(5),所述变截面消声结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光倪翔宇高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