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578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风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其主要安装于可移动建筑物室内,所述风道结构布置于空调内机之间,所述风道结构主要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上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移动建筑物室内的顶板上对应开设有两个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均与导风道的第二导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对接。整体改善了空调进出风采用传统的伸缩软管方式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结合导风道,直接将空调的进出风引导到室内,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室内风的大量循环,制冷性能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进出风建筑风道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常规的移动建筑物大都裸露于太阳暴晒下,因此其传热,导热的速度也相当快,那么这两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建筑物内的空调温度不制冷,且风量循环不理想,而且外设置的建筑因夏天当室外有高温,强光照射时,其制冷效果就很不理想,温度降不下来。另外移动建筑物的内部主要由钢结构构成,传热快,温度高,而其空调进出风采用传统的伸缩软管方式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当室外温度为37度时,室内温度只能降到30-32度左右,因此空调安装的进出风通道结构设置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设置可靠,风量循环通畅,制冷效果佳的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其主要安装于可移动建筑物室内,所述风道结构布置于空调内机之间,所述风道结构主要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上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移动建筑物室内的顶板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均与导风道的第二导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对接。优选的,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采用嵌套式卡接或粘合式对接或螺丝紧锁对接或铆钉对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口的开口形状为长方形或喇叭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优选的,所述导风道采用隔热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与空调内机的两端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移动建筑物室内隔开两个区域,所述两个区域顶板上均与导风道的第二导风口对接连通优选的,所述空气流通孔上均设有珊栏窗。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空调进出风采用传统的伸缩软管方式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结合导风道,直接将空调的进出风引导到室内,通过对应调整设置不同的开口大形状,并可实现室内相隔区域空间直接将空调的进出风引导到不同区域内,实现一机两室通用对流循环,这样空调能源将百分百得到利用,不存在任何浪费,当室外温度为37度时,室内温度能降低到20-22度左右,室内的温度得到明显的改良,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室内风的大量循环,制冷性能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安装在户外建筑警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安装在户外建筑警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安装在自助银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示:1、空调外机;2、室外隔热板;3、风道结构;4、顶板;31、导风道;32、空调内机;311、第二导风口;312、第一导风口;321、出风口;322、进风口;41、空气流通孔;5、银亭底座;51、交易区;52、金库区;6、银亭通孔;7、银亭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实施例一、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3,其安装于户外建筑警亭室内,所述风道结构3布置于空调内机32之间,所述风道结构主要包括导风道31,所述导风道31上设有第一导风口312和第二导风口311,空调外机1置于室外隔热板2上部,空调内机32置于室内的顶板4上。所述空调内机32的进风口322和出风口321均分别与导风道31的第一导风口312对接,其采用嵌套式卡接或粘合式对接或螺丝紧锁对接或铆钉对接,实现全方位稳固密封对接,且导风道31的第一导风口312与空调内机的两端进风口322和出风口321之间设有过滤网,保证风道的顺畅工作。如图2所示,在户外警亭室内的顶板4上对应开设有两个空气流通孔41,而且空气流通孔41均与导风道31的第二导风口311对接连通。并且第二导风口311的开口形状为长方形或喇叭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通过对应调整设置不同的开口形状,这样空调能源将百分百得到利用,不存在任何浪费,当室外温度为37度时,室内温度能降低到20-22度左右,室内的温度得到明显的改良,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室内风的大量循环,制冷性能大大提升。另外导风道31采用隔热保温材质,空气流通孔41上均设有珊栏窗,实现最大化的风流保温导向。整体实现户外警亭室内的风量循环对流。整体改善了空调进出风采用传统的伸缩软管方式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结合导风道,直接将空调的进出风引导到室内,满足最大风量的循环,实现空调能源的最大化制冷效果。如图6,图7所示,实施例二、安装在自助银亭室内,其中银亭底座5隔开有两个区间:交易区51和金库区52;在交易区51和金库区52顶部均开设有银亭通孔6;在银亭顶部7布置安装空调外机1,在金库区52和交易区51上方之间跨装有空调内机32,所述金库区52和交易区51上的银亭通孔6同时与导风道31的第二导风口311对接,从而实现一个空调内机满足两个隔间区域的空气流量对流循环,充分实现制冷循环效果。结合风道结构,直接将空调的进出风引导到金库区52和交易区51内,实现一机两室通用对流循环,不存在任何浪费,从而最大化的实现两空间室内风的大量循环,制冷性能大大提升。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部分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其主要安装于可移动建筑物室内,所述风道结构布置于空调内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主要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上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移动建筑物室内的顶板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均与导风道的第二导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其主要安装于可移动建筑物室内,所述风道结构布置于空调内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主要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上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移动建筑物室内的顶板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均与导风道的第二导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建筑物室内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分别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口采用嵌套式卡接或粘合式对接或螺丝紧锁对接或铆钉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建筑物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林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