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186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主要由外筒体、LNG均布器、内筒体和填料组成,LNG均布器和内筒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气液混合空间;内筒体上端开口,通过其下端的环形外折边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上部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的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内设有螺旋升气盘,螺旋升气盘套装于内筒体外壁上,螺旋升气盘使环形空间形成螺旋升气通道,螺旋升气通道下端与环形空间底部设置的BOG底部入口管相通,螺旋升气通道上端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经过两次冷凝极大地提高了再冷凝装置的冷凝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A liquefied natural gas re conden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化天然气(LNG)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LNG)再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LNG产业链中的终端环节,接收来自LNG船液化天然气并经储存、再气化后输送给下游用户,在接收站系统中由于泵的运转、环境漏热以及卸船时的置换效应、设备管道保冷等都会使得极低温(-162℃)下的液化天然气气化产生蒸发气(BOG)。LNG接收站BOG回收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直接压缩外输与通过再冷凝器冷凝成LNG后加压、气化并外输,直接压缩外输工艺需要有下游配套的低压用户或低压外输管网,而国内LNG接收站的下游外输管网一般为高压管网且缺乏相关的配套产业,故全部采用再冷凝工艺处理BOG气体,国外亦常采用这一工艺。LNG蒸发气采用再冷凝回收工艺时,再冷凝器是工艺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在整个接收站运行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核心作用,其主要功能主要是为BOG与LNG提供足够的接触时间与空间促使BOG冷凝为LNG以及作为LNG高压泵的入口缓冲罐来保证高压泵的入口压力。再冷凝器的结构主要有双壳双罐以及单壳单罐两种结构,KOGAS公司的再冷凝器采用的是双壳双罐结构,内罐与外罐的顶部隔离、底部相通,江苏LNG接收站采用单罐单壳结构,两者都采用了填料工艺,在运行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控制方式的不同,双罐双壳型再冷凝器的压力控制主要靠环形空间的BOG压力进行,单罐单壳结构压力控制各工艺参数相互影响较大。双罐双壳结构的外环形空间仅用于再冷凝器的压力控制,浪费了罐内空间,增大了占地面积,相对降低了再冷凝效率;单罐单壳结构由于所有BOG都全部经一路管线进入同一空间参与冷凝,故给控制造成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蒸发气再冷凝效率低、压力控制困难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主要由外筒体、LNG均布器、内筒体和填料组成,LNG均布器设于外筒体上部,内筒体设于LNG均布器下方,LNG均布器和内筒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气液混合空间,填料设于内筒体中上部;内筒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带环形外折边的上下贯通的筒体,内筒体通过其下端的环形外折边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上部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的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内设有螺旋升气盘,螺旋升气盘套装于内筒体外壁上,螺旋升气盘的外缘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的内缘与内筒体外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使环形空间形成螺旋升气通道,螺旋升气通道下端与环形空间底部设置的BOG底部入口管相通,螺旋升气通道上端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所述气液混合空间所对应的外筒体筒壁上设有BOG上部入口管,BOG上部入口管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外筒体底部设有LNG出口管。所述的LNG均布器主要由LNG入口管、降液管、铺液板、一次布液盘和二次布液盘组成;铺液板、一次布液盘和二次布液盘自上而下分层设置,铺液板和一次布液盘上设有安装孔,二次布液盘上设有布液孔,铺液板中心设有铺液板开口,铺液板直径为一次布液盘直径的1/3~1/2;LNG入口管与铺液板开口连通,降液管为两端敞口的短管,降液管的下端焊接于一次布液盘的安装孔上,靠近一次布液盘中心的降液管同时穿过铺液板上与一次布液盘相对应的安装孔并与铺液板相焊接,降液管的上端位于外筒体上部封头空间的下方,一次布液盘和二次布液盘外缘分别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所述铺液板为圆板结构,主要用于抑制来流LNG的向上流动,对来流LNG进行铺液,迫使来流LNG在圆周径向上均匀流动充满整个一次布液盘上层空间;降液管安装于一次布液盘上方,为LNG溢流进入一次布液盘的通道,降液管的上端位于外筒体上部封头空间的下方。为了降低来自LNG入口管的LNG液流的冲击,在LNG入口管与铺液板开口之间还可设置扩径管,LNG入口管下端连接扩径管管径小的一端,扩径管管径大的一端与铺液板开口连通。扩径管的作用主要为缓冲来流LNG,减弱来流LNG对一次布液盘的过度冲击,扩径程度适中为好。为了平衡气液混合空间与LNG均布器上方的压力,在一次布液盘上还设置有气相平衡管,气相平衡管沿铺液板外缘圆周均匀设置,气相平衡管两端敞口,下端焊接于一次布液盘的安装孔上,上端穿过铺液板上与一次布液盘相对应的安装孔并与铺液板相焊接,气相平衡管上端深入到外筒体上部封头空间内,避免LNG均布器上方气相聚集压力升高影响LNG降液管的正常溢流从而破坏整个LNG均布器的布液效果,气相平衡管的高度大于降液管的高度。所述的LNG入口管上端穿过外筒体顶部露于外筒体外部,在一次布液盘和二次布液盘之间的外筒体筒壁上设有不凝气泄放管。所述铺液板和一次布液盘的安装孔均为圆孔,大小相同,主要用于安装固定降液管;铺液板和一次布液盘上安装孔的布置方式完全相同,可以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即每相邻的3个圆孔呈正三角形排布;也可以采用其他布置方式,如采用正方形布置、正六边形布置等。所述二次布液盘的布液孔可以为圆孔、方孔、条形孔或者其他形状,主要用于LNG的均匀分布。布液孔的排列分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取均匀分布方式,也可以采取从中心向四周的辐射分布方式。二次布液盘的布液孔为圆孔时,二次布液盘上的布液孔与一次布液盘上的安装孔呈交错布置,以避免二者开孔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叠从而影响布液效果。二次布液盘的布液孔为条形孔时,如条形孔为弧形,条形孔围绕二次布液盘的中心呈环状分布;如条形孔为矩形,条形孔可以围绕二次布液盘的中心呈环状分布,也可以采取从中心向四周的辐射分布方式。所述的内筒体中部设有填料底板,内筒体上端开口处设有填料顶板,填料填充于填料顶板、填料底板和内筒体围成的空间内。填料顶板与填料底板采用相同的设计,均采用圆孔通道,圆孔呈正三角形布置在整个板截面上,圆孔间隔为凸台设计,填料顶板开孔大小与二次布液盘相同即可;填料底板用来支撑填料,开孔大小要小于所采用的填料尺寸,填料采用鲍尔环、拉西环或者规整填料皆可。所述的螺旋升气盘由螺旋环绕的条带状薄片构成,螺旋升气盘的数量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两个。螺旋升气盘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螺旋升气盘呈轴对称布置,充满整个环形空间,组成双螺旋升气通道,每个螺旋升气通道下端对应一个BOG底部入口管,即两个螺旋升气通道对应两个BOG底部入口管,两个BOG底部入口管也呈轴对称分布。BOG底部入口管来流BOG在浮力作用下经螺旋升气通道螺旋上升至气液混合空间;螺旋升气盘的的主要控制参数为螺旋升角,螺旋升角过大则BOG上升速度过快且导致在一定的安装高度上螺旋圈数过少使得一次冷凝时间过少从而冷凝效果不佳,螺旋升角过小则使得螺旋升气盘间距过小即BOG的螺旋通道过窄,流通面积不够以及与BOG接触的LNG量不足同样影响一次冷凝效果。为了使螺旋升气通道起到更好的冷凝换热效果,在螺旋升气通道中设置有BOG均布板,BOG均布板设于螺旋升气通道上方,与螺旋升气盘条带状薄片的下表面相焊接,BOG均布板上设有均布孔,均布孔呈正三角形布置充满整个均布板截面,BOG均布板的宽度为螺旋升气通道的宽度,即为螺旋升气盘条带状薄片的宽度,BOG均布板的高度可以为螺旋升气通道的高度,最好为螺旋升气通道高度的1/3~1/2。BOG均布板主要用于对螺旋升气通道中的BOG进行均布,当BOG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主要由外筒体、LNG均布器、内筒体和填料组成,LNG均布器设于外筒体上部,内筒体设于LNG均布器下方,LNG均布器和内筒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气液混合空间,填料设于内筒体中上部;内筒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带环形外折边的上下贯通的筒体,内筒体通过其下端的环形外折边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上部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的环形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间内设有螺旋升气盘,螺旋升气盘套装于内筒体外壁上,螺旋升气盘的外缘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的内缘与内筒体外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使环形空间形成螺旋升气通道,螺旋升气通道下端与环形空间底部设置的BOG底部入口管相通,螺旋升气通道上端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天然气再冷凝装置,主要由外筒体、LNG均布器、内筒体和填料组成,LNG均布器设于外筒体上部,内筒体设于LNG均布器下方,LNG均布器和内筒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气液混合空间,填料设于内筒体中上部;内筒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带环形外折边的上下贯通的筒体,内筒体通过其下端的环形外折边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上部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的环形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间内设有螺旋升气盘,螺旋升气盘套装于内筒体外壁上,螺旋升气盘的外缘与外筒体内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的内缘与内筒体外壁相焊接,螺旋升气盘使环形空间形成螺旋升气通道,螺旋升气通道下端与环形空间底部设置的BOG底部入口管相通,螺旋升气通道上端与气液混合空间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升气盘由螺旋环绕的条带状薄片构成,螺旋升气盘的数量为单个或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升气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旋升气盘呈轴对称布置,充满整个环形空间,组成双螺旋升气通道,每个螺旋升气通道下端对应一个BOG底部入口管。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升气通道中设置有BOG均布板,BOG均布板设于螺旋升气通道上方,BOG均布板上设有均布孔,BOG均布板的宽度为螺旋升气通道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NG均布器主要由LNG入口管、降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战杰王以斌常征何建明王文昊何龙辉李津王惠勤杜富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