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曲属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的中药红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337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曲属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的中药降脂红曲;所述中药降脂红曲主要有效成分含有开、闭环结构的洛伐他汀15-30mg/g,不饱和脂肪酸3-6mg/g,该产品桔霉素含量小于等于100ppb,其中开环结构的洛伐他汀占15-9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菌株具有高洛伐他汀产率、含有开环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产、极低产桔霉素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降脂红曲与单纯的洛伐他汀相比,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协同作用,克服了现有药物需联合用药、药价高、副作用大的缺点。该天然降脂红曲原料可制成片剂、胶囊、分散剂、微粉化制剂、微丸。该红曲药物原料可用于制备各种药物或保健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曲属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的中药降脂红曲,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筛选驯化的红曲菌株发酵的中药降脂红曲,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已成为脂肪肝、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病的重要发病因素。目前临床上常用降血脂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statin)、胆汁酸螯合剂(bile acid sequestrants)、烟酸(nicotinic acid,niacin)及其衍生物、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fibrates)、鱼油制剂(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理想的降脂药是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用药。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常用的处方药物。现已上市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vastatin)等。目前,为了使降脂作用更全面,往往需要服用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疗效不够理想,需联合贝特类治疗,增加了治疗成本和副作用(横纹肌溶解)。红曲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是以红曲霉与粳米为原料经发酵制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的历史。1979年,Endo等发现某种特殊红曲霉的红曲中含有莫纳可林(Monacolin)系列物质,有抑制人体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这种红曲被称为降脂红曲,也称为功能性红曲。其中Monacolin K(洛伐他汀,lovastatin)抑制胆固醇合成作用效果最强,目前发现约有十余种Monacolin K结构类似物,他汀类物质开环结构是Monacolin类调脂药物的活性形式。Monacolin K开环结构只存在于少数发酵的红曲米中,它能与HMG-CoA还原酶直接结合而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而不需要体内羟基酸脂酶参与水解,不增加肝脏负担,即能发生降脂作用,是红曲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人体产生羟基酸脂酶的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甚至完全没有,因此闭环的降脂作用在不同病人身上差异悬殊。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红曲霉培养物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是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宋洪涛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4%-77%,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6%-27%。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碳原子数为16-22的直链脂肪酸,人体三种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的合成、预防类风湿关节炎、预防肿瘤和糖尿病、及机体免疫等许多方面有广泛的作用,日常食品中三种人体必须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不足以满足人体所需。亚油酸在人体内在6-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亚麻酸。Juzlova等在研究红曲霉的代谢产物时发现红曲霉能产生脂肪酸,其中有二十二种饱和脂肪酸,十四种单烯酸,两种二烯酸和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占整个脂肪酸的80%。Kuroda等通过体外四十多种脂肪酸对胆固醇合成的影响实验发现很多脂肪酸都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具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对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活性强,双键越多,活性越强。油酸、亚油酸和花生油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在血液中的运行,以减少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可能性,达到防治动脉硬化的目的。目前已有很多有效成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中药作为降胆固醇药物而应用于临床,如红花油、γ-月见草籽油、沙棘油等。1995年,法国学者Blanc等人发现了红曲液态发酵、固态发酵中的桔霉素(Citrinin)。桔霉素属于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毒性居中等偏剧毒性,同时还具有致畸性。据国内外的报道,紫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菌种被认为是产生桔霉素的菌种。专利CN1059463公开了新菌株紫红曲菌、红曲菌及其制备方法,含洛伐他汀8mg/g;CN1061537C公开了新菌株紫红曲菌、红曲菌制的红曲药物制剂,该制剂即降低血脂,又降低胆固醇,副作用低,含有开环的洛伐他汀;CN1065432C公开了十九个红曲菌菌种,以及其发酵制备的降脂红曲;CN1373208公开了高产洛伐他汀菌株,红曲粉中,含洛伐他汀15-20mg/g;CN1448503公开了一种无桔霉素高色价功能红曲粉的制备,含洛伐他汀4-12mg/g,开环洛伐他汀70-90%;CN1448503筛选出了不产桔霉素或桔霉素产量极其微量的菌株,红曲粉中洛伐他汀3-16mg/g,紫红曲菌红曲粉中洛伐他汀9-12.5mg/g;CN1580272公开了高产洛伐他汀的降脂红曲粉中洛伐他汀12mg/g;CN1513451公开以洛伐他汀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红曲及其制剂。综上所述,还没有同时具备洛伐他汀含量高、开环比例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几乎不含桔霉素的红曲霉发酵生产中药降脂红曲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曲属菌株发酵的中药降脂红曲,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经筛选驯化紫色红曲霉菌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降脂红曲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曲霉新菌株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其发酵产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为3-6mg/g,桔霉素含量小于等于100ppb,洛伐他汀15-30mg/g,其中开环结构的洛伐他汀占总洛伐他汀的百分比为10-9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红曲属紫色红曲霉新菌株,是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5073的菌株。紫色红曲霉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etes)、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散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科(Monascaceae)、红曲属(Monascus)。本专利技术的红曲霉菌株是从土壤分离得到,以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分类室保藏的紫色红曲菌株(Monascus Purpureus Went)为参考菌株,鉴定结果如下形态特征(一)、将鉴定菌株和参考菌株(即标准菌株),分别点接于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各接5皿),于25℃-28℃培养12天进行比较观察,其结果如下(1)菌落ф2.8-3.2cm,中部紫红争,边绿桔黄色,有绒毛状气生菌丝,有的皮膜状,出现皱褶、背面呈褐红色。(2)菌丝有隔、多核、菌丝与分生孢子梗或囊梗连按处有明显的足细胞(3)闭囊壳球形、具柄、柄长短不一闭闭囊壳球ф8-15cm,幼时红色,成熟后呈桔黄色。(4)子囊球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在闭囊成熟时消失,不易观察。(5)子囊孢子椭圆形,校分生孢子小,色浅,单单层壁。(6)分生孢子梨形。具双层壁,较子囊孢子大,单生或2-3个成串。(7)生长温度范围15℃-42℃,14℃以下和43℃以上不生长,最适温25℃-32℃。本专利技术菌株在形态、颜色、质地、菌丝结构、闭囊壳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曲属新菌株,其特征是:所述红曲属新菌株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其发酵产物中含开、闭环结构的洛伐他汀15-30mg/g,不饱和脂肪酸为3-6mg/g,其中开环结构的洛伐他汀占总洛伐他汀的百分比为10-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及元乔刘忠荣陈军赵海王若竹黄瑜李伯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