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106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在n

Semiconducto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 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装置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2013.6.12(进入国家阶段日2015.12.11)的中国国家申请号201380077391.0(PCT/JP2013/066228)申请(半导体装置)的分案申请,以下引用其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高耐压功率模块(≥600V)中使用的二极管等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在20世纪50年代的半导体初期以后,针对Si基p-i-n二极管中的高频振荡现象(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击穿现象(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进行了各种研究。近年来,在高速动作化得到发展的功率器件中,会导致周边电路的误动作和器件自身的浪涌击穿,这些现象再次受到了关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已知在快速恢复二极管中,这些现象在高Vcc、高配线电感(Ls)、低动作温度、以及低电流密度(JA)等硬恢复条件下变得显著(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11)。在快速恢复二极管中,通过采用厚的n-型漂移层或厚的n型缓冲层、以及应用寿命控制技术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7)所谓的“软恢复化”,解决了上述课题。但是,在这些方法中,存在EMI(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噪声、击穿耐量、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导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型漂移层;p型基极层,其设置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顶面;n型发射极层,其局部地设置于所述p型基极层上;沟槽栅极,其以贯穿所述n型发射极层以及所述p型基极层的方式设置;p型集电极层,其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底面;以及n型缓冲层,其设置在所述n型漂移层与所述p型集电极层之间,所述n型缓冲层的峰值浓度高于所述n型漂移层,低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所述n型缓冲层的载流子浓度从所述n型漂移层侧朝向所述p型集电极层侧以深度的指数函数增加,所述n型漂移层与所述n型缓冲层的连接部分处的所述n型缓冲层的所述载流子浓度的梯度为20~200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型漂移层;p型基极层,其设置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顶面;n型发射极层,其局部地设置于所述p型基极层上;沟槽栅极,其以贯穿所述n型发射极层以及所述p型基极层的方式设置;p型集电极层,其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底面;以及n型缓冲层,其设置在所述n型漂移层与所述p型集电极层之间,所述n型缓冲层的峰值浓度高于所述n型漂移层,低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所述n型缓冲层的载流子浓度从所述n型漂移层侧朝向所述p型集电极层侧以深度的指数函数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冈史仁中村胜光西井昭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