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95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泵体上设有出油管道和进油管道,泵体内设有泵腔,泵腔一端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容置有控制弹簧,与控制弹簧正相对端的泵体上设有比例电磁铁,比例电磁铁与比例放大器相连,比例放大器与控制板相连,泵腔中间底部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泵体上的出油管道相通,第二凹槽底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油管道相通,泵腔中间容置有定子,定子内设有转子,转子上设有叶片,定子一端外侧壁与控制弹簧相贴合,与该端相对端的定子外侧壁与比例电磁铁的阀芯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变排量机油泵采用比例电磁铁代替现有机油泵的电磁阀,结构简单,简化了机油泵泵体结构,减少了油道,降低工艺成本和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
本技术涉及机油泵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
技术介绍
机油泵的作用是把机油送到发动机各摩擦部位,使机油在润滑路中循环,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的润滑。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固定排量机油泵和变排量机油泵,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通常采用电磁阀来调整燃油供给量和燃油压力值,利用润滑油的压力来实现排量的变化,即在机油泵本体上设有偏心设置的定子和转子、以及回油路控制腔,定子上设弹性元件,当回油路控制腔内油压增大直至克服弹性元件上预压力时,定子转动,并且改变了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矩,使得排量减小,满足发动机的需求。这种液压控制方式中,使用电磁阀来调整燃油供给量和燃油压力值,常规电磁阀成本高,且相应的机油泵设计结构复杂,油道多,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变排量机油泵同时满足成本低和设计结构简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管道和进油管道,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泵腔一端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容置有控制弹簧,与控制弹簧正相对端的泵体上设有比例电磁铁,所述比例电磁铁与比例放大器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与控制板相连,所述泵腔中间底部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泵体上的出油管道相通,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油管道相通,所述泵腔中间容置有定子,定子内设有转子,转子上设有叶片,定子一端外侧壁与所述控制弹簧相贴合,与该端相对端的定子外侧壁与所述比例电磁铁的阀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泵体上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法兰,所述法兰中部设有与所述泵腔相通的通孔,所述比例电磁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法兰上,比例电磁铁的阀芯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泵腔。进一步地,与所述控制弹簧同侧的定子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一凸起间形成位置可限制控制弹簧向左或向右移动。进一步地,与所述阀芯同侧的定子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二凸起,两个第二凸起间形成位置可限制阀芯向左或向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比例电磁铁的型号是PM-H10-060。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上下移动的距离为4mm。进一步地,与所述进油管道同侧的定子外壁上开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方形密封条和圆柱形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泵体侧壁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比例电磁铁代替现有机油泵的电磁阀,结构简单,简化了机油泵泵体结构,减少了油道,降低工艺成本和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的泵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2-出油管道,3-进油管道,4-泵腔,5-第一凹槽,6-控制弹簧,7-比例电磁铁,8-第二凹槽,9-第三凹槽,10-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定子,13-转子,14-叶片,15-阀芯,16-凹槽,17-法兰,18-第一凸起,19-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1,泵体1上设有出油管道2和进油管道3,泵体1内设有泵腔4,泵腔4一端内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容置有控制弹簧6,与控制弹簧6正相对端的泵体上设有比例电磁铁7,比例电磁铁7与比例放大器相连,比例放大器与控制板相连,由控制板控制比例放大器输出设定的工作电流。泵腔4中间底部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8和第三凹槽9,第二凹槽8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10,第一开口10与泵体1上的出油管道2相通,第三凹槽9底部开有第二开口11,第二开口11与进油管道3相通,泵腔4中间容置有定子12,定子12内设有转子13,转子13上设有多个叶片14,多个叶片14端部与定子12内侧壁相贴合。定子12一端外侧壁与控制弹簧6相贴合,与该端相对端的定子外侧壁与比例电磁铁7的阀芯15相贴合。本实施例中,叶片14的数量为七个。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与吸油管道同侧的定子外壁上开有两个凹槽16,该凹槽16的作用是用于放置方形密封条和圆柱形密封条,和泵体侧壁密封。比例电磁铁的型号可以是PM-H10-060。PM-H10-060比例电磁铁由比例放大器提供工作电流,比例电磁铁输出推力随着输入电流的变化而按照比例变化。阀芯15上下移动的距离范围为4mm。如图2所示,为更好的固定比例电磁铁7,本技术实施例在泵体1上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法兰17,法兰17中部设有与泵腔4相通的通孔,比例电磁铁7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法兰上,比例电磁铁7的阀芯15穿过通孔进入泵腔4与定子12外侧壁相贴合。另外,为了进一步限制控制弹簧6的左右移动,本技术实施例在与控制弹簧6同侧的定子12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8,两个第一凸起18间形成位置可有效地限制控制弹簧6向左或向右移动。同样,为了进一步防止阀芯15在左右方向移动,本技术实施例在与阀芯15同侧的定子12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二凸起19,两个第二凸起19与定子一体呈型,两个第二凸起19间形成位置可有效地限制阀芯15向左或向右移动。工作时:油从进油管道3进入泵腔4,由比例放大器提供工作电流,比例电磁铁7动作,比例电磁铁7的阀芯15的推动定子12的移动,产生压力,从而控制弹簧6压缩,油从出油管道流出。一旦断电,控制弹簧6复位,从而实现机油泵的偏心距的变化,来实现机油泵排量的全可调,以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作下的需求,实现能耗的节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管道和进油管道,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泵腔一端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容置有控制弹簧,与控制弹簧正相对端的泵体上设有比例电磁铁,所述比例电磁铁与比例放大器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与控制板相连,所述泵腔中间底部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泵体上的出油管道相通,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油管道相通,所述泵腔中间容置有定子,定子内设有转子,转子上设有叶片,定子一端外侧壁与所述控制弹簧相贴合,与该端相对端的定子外侧壁与所述比例电磁铁的阀芯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管道和进油管道,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泵腔一端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容置有控制弹簧,与控制弹簧正相对端的泵体上设有比例电磁铁,所述比例电磁铁与比例放大器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与控制板相连,所述泵腔中间底部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泵体上的出油管道相通,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油管道相通,所述泵腔中间容置有定子,定子内设有转子,转子上设有叶片,定子一端外侧壁与所述控制弹簧相贴合,与该端相对端的定子外侧壁与所述比例电磁铁的阀芯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控制式变排量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法兰,所述法兰中部设有与所述泵腔相通的通孔,所述比例电磁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文买建军柳松秦杰
申请(专利权)人:世特科汽车工程产品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